张大森,男,(1944年——2018年12月20日),我国著名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1960年加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师从中国当代杰出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以及琵琶专家俞良模。
1960年加入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师从中国当代杰出民族音乐大师
彭修文以及琵琶专家俞良模,系我国著名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柳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曲《
春江花月夜》、柳琴曲《幽燕春早》,首演双柳琴协奏曲《春天随想曲》,创作有琵琶与乐队《
塞上曲》、古筝与乐队《小河淌水》、民族管弦乐《苏堤散步》、弹拨乐合奏《欢快的边寨》、《赶会》、室内乐《怀乡情》等。
张大森还改编了大量中外名曲,如《
金蛇狂舞》、《
翠湖春晓》、《喜讯到边寨》、《坎地德序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
张大森担任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彭修文作品集》的顾问与文字专家组的工作,该作品集在其逝世前的2018年4月付梓印刷。“彭修文先生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40 余年的指挥生涯中,倾注了全部心血,成就了乐团“华美、典雅、纯净、细腻”的艺术风格”是张大森先生对彭修文先生做出的评价。
张大森先生认为,目前北京很多学校受金帆的影响,逐渐开始开展艺术教育。张大森是石景山区同文中学民乐团的艺术指导,同文中学90%的学生为外来务工子弟。张大森认为,金帆让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艺术教育,同时也让这些打工子弟有机会接触到民族音乐,真正做到了
陶西平所说的,艺术教育以提高推到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张大森先生曾于2017年在
常州市第一中学指出,音乐不是做作的。张大森先生认为,民乐队的低音声部问题未得到解决,大量民族乐器尚未被发掘,过早实行“规范化”反而会对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产生诸多限制。他还指出,艺术学院师生在校期间,务必将民乐的“根”扎好,立足于民乐的传统精髓,抓住一切机会从最基础的音准、节奏入手,重视基本功。张大森先生反对艺术商业化。
如今,已退休多年的张大森乐此不疲地指导着包括同文中学民乐团在内的北京市多家学生民乐团。不会开车的他,经常坐公交车到学校为学生授课,学生们都叫他“森哥”。(《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4日报道)
2016年11月10日下午三点钟,在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主题为“弹拨乐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地位及运用之新思维”的学术讲座,提问环节张大森老师用词幽默而不失犀利,之后更不拘一格,现场以指挥的身份为乐团成员们排练作品。他从每一句的强弱幅度、乐句间的对比入手,逐句进行推敲、打磨。张大森老师认真于排练,以至于将活动的时间延长至了五个小时,无私付出以及对音乐真切的热爱令在场所有师生动容(山东艺术学院官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