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元,当代知名书法家,
教育家,楹联大家、诗人,公羊学大师,“五行书法”体系的创立者,其禅书笔法独步当代,引领时风。
人物简介
张培元(1963年- ),即释双印,字伍灯,当代著名儒僧,为本焕长老弟子、虚云老和尚法孙,临济宗45代传人;2013年4月21(三月十二)日,礼中普陀寺开山上芳下振大和尚披剃,接佛门重镇“双桂堂”正脉,为“小释迦”海明禅师法嗣。福建惠安人,定居香港,锡住北京。
人物生平
先生字抱一,号鹤堂、永乐公。出家之前为蜚声东南亚的爱国华侨、著名教育家、诗人、楹联大家、甲骨文学者、古文字学家、书画篆刻家。早年追随闽中名士
郑春松修书画篆刻,经郑春松荐为八闽通人
潘主兰入室,治商周文字和先秦经史及诗词,于甲骨文书法与古玺有专深研究,后师海外大儒梁披云和道学宗匠黄寿祺,潜心于诸子之学,尤擅“三玄”、《十三经》,精汉魏碑版与六朝辞赋,为于右任再传弟子。
先生以一己之力及悲悯情怀,鬻书卖画数千万在香港创立了中华国学总会、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汉字书法研究会、中华楹联学会、香港书谱学院、华学书院、华学讲堂、强国论坛、全球汉字书法大会等非营利性学术组织,立足于下一代的童蒙养正之公益事业。
先生认为,“现在的教育制度固然未必完善,但教育是一件人人有责的事情,不可以把问题推给政府和社会。家长和老师首先必须做好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先生还认为,“真正的老师是家长,而真正的家长是每一个老师!”
“如果每个家长都有率身垂范的意识和努力,每个老师都有一颗为人父母的大仁之心,教育还会有问题吗?”
“一个孩子可以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可以影响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可以影响一座城市。孩子好了,家庭就好了。如果每个家庭都能行德礼、讲信义、重廉耻,而不是唯利是图,不就世风日上了吗?这个社会不就有希望了吗?”
先生经常说,“不要抱怨社会,更不可以动辄批评政府!如果大家都能反躬自省,社会问题自然而然会少很多,政府也就有可能做得更好。”
先生总是苦口婆心地告诫弟子和学生家长,“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难以想象的。近现代的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我们应该相信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中央人民政府!”
先生经常说“中国共产党就是当代的佛陀!大家对佛陀都能恭敬,为什么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却没有恭敬心呢?没有恭敬心自然是得不到福报的!”
先生认为,“一切事情无不唯心所生。所以,出问题不能怪别人,更不能怪社会、怪政府。”
先生说,“国家兴亡,是我和你的责任!如果你也不承担、我也不承担,这个国家还能好吗?”
先生布道,遣词平易,造境宏深,由自性中出;不拘经教,普度群伦。要旨在教人反躬自省、尽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先生说:富贵贫贱、否泰苦乐,尽在诸己。
1992年,先生毕业于
国立华侨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同年,入职
福建人民出版社。定居香港后,于2005年发起成立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原名
梁披云文化教育基金会);同年,创办中华国学总会和中华楹联学会、汉字书法研究会,推动中国传统的楹联文化与汉字书法的海外普及和全球传播。
2005年,先生兴办首届“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2006年在澳门进行颁奖,梁披云先生亲自到场,时任特首何厚铧先生率领班子光临现场,蔚为一时之大观。
2007年,先生受梁披云之命,主持香港
书谱出版社的复社工作。
2008年,先生提出“以为人之道,成书谱之学”的理念,在林顺平的支持下,率弟子及其乡贤,以承绪梁披云“弘扬书学、嘉惠书林”的宗旨为己任,重光著名的香港《书谱》杂志。
复刊后的香港《
书谱》杂志,改双月刊为季刊,将原80页扩容为208页,坚持纯粹的学术风格及经典的高雅品位,连续推出《刘彦湖》、《张瑞图》、《章草》、《甲骨文》、《潘主兰》、《十七帖》、《台湾书法》、《当代书法》、《褚遂良》、《骨签》、《金文》、《民国书法》等专辑,其学刊本色震撼当代书坛。
2009年,创办“
香港书谱学院”,以六艺(琴、棋、书、画、武术、中医)设教,并招收了第一届(三十名)书法研究生,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及好评。同年,举办第二届“
梁披云杯”书法大展、创刊《汉字书法报》(全球第一份英汉双语的书法大报),发行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该《报》与《
书谱》杂志一道,同被誉为促进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
2010年,先生创办“强国论坛”,举办第三届“梁披云杯”书法大展,以八个单项奖设科,总其能者获“全能奖”,其专业规格与评委阵容及“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令书坛为之一振!同年,先生在首都北京创立并领衔主持“华学书院”,宏开“华学讲坛”,以公益性及学术性为旨归,主讲《十三经》,令西学氛围浓厚的北京宋庄,骤起“华学热”。
2011年,先生亲自主持第四届“梁披云杯”书法大展(以《孝经》为指定书写内容)。同年,旗下“华学书院”招生首届(六名)“经学”研究生,中国书法院展览馆主办先生与当代艺术家庞永杰联袂的“永和元年”书画展览,受到首都各界的广泛瞩目与好评。
2012年,先生创办《私塾》杂志,出版《少许》作品集,与著名艺术家汪为新先生在首都联合举办“心缘”书画展,再次轰动艺坛,引为年度奇观!同年,为确保领异群伦的学术品质,先生将香港《书谱》杂志季刊改为半年刊。是年农历九月十九日(
观音出家日)辰时,先生亲率门下弟子(包括两位12岁和一位14岁的徒孙)开启万里徒步朝圣之“儒家篇”,从北京步行至曲阜及邹城,与先圣孔孟印心,全程650公里。先生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功夫非从脚底下做起不能‘知足’。”他说:“朝圣是为了让弟子体验古圣先贤的心志。读圣贤书不做圣贤,读书何用?”先生说,“民莫不可成圣!”
2012年4月2(三月十二)日零时三十六分,本焕长老在深圳弘法寺示寂。先生携家人奔赴吊唁,生出离心。 2013年2月10(
正月初一)日寅时,先生课诵《金刚经》至“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豁然开朗,顿见菩提,得如来证悟之喜!3月19(二月初八,释迦牟尼出家)日,先生发愿为僧,曰:“(甲)愿一切时中,普敬诸佛,持清净戒,为度众生而修善法,永不退转;今生为人师,来世作佛祖!(乙)愿我未来证得
无上正等正觉,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
三十二相以为庄严,八十种好接引众生;我身既尔,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丙)愿尽未来际,梵行遍虚空;愿化五浊为五明,愿诸众生得五乘;愿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即生法喜,顿见菩提,永离苦海!”是夜,普降瑞雪,为京城二十年之所未见!
2013年4月21(三月十二)日,先生应邀赴印度朝圣,途径尼泊尔时,惊悉净慧长老昨天圆寂而百感交集。遂于当天下午,在佛陀诞生地蓝毗尼花园内,礼禅门大德上芳下振大和尚(中普陀寺开山)座下正式披剃出家,近百僧伽诵经,十方古佛加持!一时,九龙吐水,法雨缤纷!仪轨圆满,雨收云散!瑞相如斯,莫不赞叹!先生得法名“双印”(意为“上印诸佛妙理、下印众生群机”),字“伍灯”(“伍”者,众生也;“灯”者,菩提也);为“破山”海明襌师传人、“天童”密云圆悟大师圣裔。
2014年,伍灯法师率领弟子“千里行禅报师恩”,回福建参学,立身行道,示范来者。
有人问:既然出家了,为什么还坚持做教育?应该住到庙里去!对此,先生如是说:“‘和尚’的真实义就是教师。”“学校就是庙宇。”“真正的学校是没有围墙的!但一定是有气节、有精神的!”“若无众生,即无菩萨。”“真正的行者,必然不离众生,而普行大慈!真正的行者,必定精于持戒,而严于律己!真正的行者,必能以身作则,而以行弘教!真正的行者一定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爱国爱教爱众生的!”先生发愿以“儒面、僧身、道骨、佛心”接引和度化众生!
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与众经互参的方式,创立“惠安学派”,独开宗门,其思想理论被尊为“元学”;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及博雅之学和古仁人之思,令几多“国学名家”、“国学大家”自惭?其门下之“元学”弟子如雨后春笋遍布海内外,在各自领域谨遵先生教诲,爱国敬业,为中华民族之复兴各尽本能。
先生曾任中华国学总会(简称“华学会”)会长、书谱社社长、汉字书法研究会主席、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香港书谱学院院长。现为浙江中普陀寺公益协会执行会长、泉州开元寺扶贫救灾公益协会名誉会长、洛阳观音禅寺佛教慈善功德会荣誉会长、北京元学禅院沙门。
参考资料
贤不可毁.亚洲新闻周刊网.2014\u5e7411\u670818\u65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