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南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
张双南,男,1962年12月27日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籍贯湖南省,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科学部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X射线成像实验室主任。
人物经历
1962年12月27日,张双南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
1979年,从确山县第一高级中学考入清华大学。
1984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4年—1986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导师是何泽慧院士和李惕碚院士。
1989年,获得南安普顿大学博士学位。
1989年—1992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2年—1998年,任美国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及大学空间研究会高级科学家。
1998年—2014年,先后任亚拉巴马大学亨维尔分校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02年后停薪留职)。
2002年,任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2年—2009年,任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92年—1998年间,张双南发明地球掩食调制成像方法,成果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杂志上发表,利用这一方法,进一步发现几个黑洞,包括视超光速喷流源GRO J1655-40。1996年—1998年间,他第一次提出黑洞自旋和X射线观测的关系,并确定一批黑洞的自旋,从而肯定黑洞自旋和超光速喷射的关系以及太阳质量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的类似物理特性。1998年—2002年间,他研究发现黑洞周围的大气层和太阳的大气层类似性,此结果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杂志发表。
2023年9月1日,张双南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杂志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了主要基于慧眼卫星观测结果的黑洞吸积磁场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利用中国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号的观测数据,联合地面射电和光学望远镜观测,发现了黑洞周围磁囚禁吸积盘形成过程的直接观测证据。
据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网数据,张双南在《Nature》《Science》等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约300篇,引用超过9000次。
据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数据,张双南承担科研项目6项。
人才培养
据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数据,张双南已指导12名博士研究生和1名硕士研究生,有8名在读博士研究生。
据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数据,张双南讲授“科学方法与美学”“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III”课程,并指导“科研实践Ⅰ-综合物理实验”。
截至2022年10月,张双南著有《极简天文课》科普书。
2014年12月10日,张双南为新疆大学学生作题为《“星际穿越”的科学问题——黑洞、白洞和虫洞》的科普报告。
2017年4月,张双南应邀到贵州师范大学作题为《科学、美学和引力波》的科普讲座。
2018年1月,张双南应邀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作了题为《从星际穿越到量子纠缠——时空的本质是什么》的科普讲座。
2019年12月,张双南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干部作题为《从星际穿越到量子纠缠—一时空的本质是什么》的科普讲座。
2020年9月,张双南为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2022届的同学们作了一场主题为《黑洞与慧眼天文卫星》的科普讲座。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从小学到高中,张双南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特别是在上高中时,多次在地、县举行的物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张双南最感激的是他上高中时的物理教师,得益于老师的启发诱导,耐心辅导,才使他慢慢地偏爱上了物理这门功课,这为他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后来从事物理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双南博士虽然旅居美国十余年,但作为华夏儿女,他热爱着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他说:“我永远属于祖国”。
人物评价
张双南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天体物理学家,亦是一位著名的科普大家。(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评)
张双南是研究宇宙黑洞的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新闻网评)
参考资料
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0 13:5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