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宪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院长
张卫宪,男,196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动物营养学博士,教授、高级畜牧兽医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优秀和杰出人才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中国侨界贡献奖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人物履历
1989至1990年在英国阿伯丁大学进修动物营养学,回国后,在很短时间内就建立起饲草饲料评估实验室,从事联合国粮农组织“氨化秸秆质量评定及黄牛喂饲研究与推广”项目的研究工作。采用先进的瘤胃尼龙袋饲草营养评估技术,取得了麦秸经;%尿素处理后提高营养价值的一系列科学数据。为我国氨化饲料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1990年通过国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终期评估。他作为第二完成人,本项目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际上也受到好评。FAO(联合国粮农组织)rskov博士及sundstol教授在项目终期评佑报告中总结指出,联合国在发展中国家搞的几十个项目,中国的这个项目完成的最好,不仅对中国开发利用秸秆资源,建立节粮型畜牧业有很大意义,而且对世界许多地区,特别是第三世界有积极意义,为此得到农业部通报表彰。张卫宪具有献身、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1995年毕业于荷兰农业大学,获动物营养学博士学位,历任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教授级高级畜牧兽医师,现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院长。
2015年5月,任命张卫宪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院长。
研究成果
张卫宪教授一直致力于秸秆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养牛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曾是国际动物营养学领域最活跃、有着杰出贡献的青年专家之一。
其研究成果“以秸秆饲料为基础日粮肉牛生长计算机数学模型”被FAO称为“张氏肉牛生长曲线”,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1997-1998年完成世界自然科学基金(IFS)和国家教委、人事部“国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课题。他首次提出的用生物—化学复合处理方法改进粗饲料品质技术,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推广项目。项目成果累计获得经济效益5亿多元,节约粮食164万多吨,社会效益达150多亿元。承担着河南科技攻关项目“生物—化学复合处理秸秆及牛育肥技术配套研究与应用”、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生物技术处理农作物秸秆为牛养饲料研究与开发应用”、“优质高产、高蛋白、高脂肪饲料大豆新品种培育与加工”等,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获得荣誉
在中国畜牧界享有“牛博士”美称。先后荣获世界科学奖1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出版专业著作4部,参编著作5部,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有27篇用英文在国际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其中有16篇论文获国家及省级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代表著作有《动物营养学》、《以氨化秸秆为基础饲料的肉牛声生长模型》等。
张卫宪教授1991年受国家农业部通报嘉奖,1992年被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命名为省管优秀专家;1997年被评为国家和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998年获中国青年优秀创业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科技新闻人物、周口地区建国五十周年十大英雄、周口地直十佳共产党员等,荣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和“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2000年荣获中国青年最高荣誉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受到胡锦涛同志亲切接见,被团中央树立为全国青年学习的楷模;
2001年又被评为河南省首届杰出人才创新基金奖获得者;
2002年做为全国青年英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
2003年当选省政协委员。张卫宪教授是周口市第一届党代表、河南省第七届党代表、省七次党代会代表。
2004年,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评选中被确定为国家级人选,是全省11人中在地市工作的知名专家。其先进事迹曾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中华学人》专题节目、《科技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南日报》、英国《阿伯丁消息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上作专题报道,其本人也多次被评为新闻人物。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30 23:12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