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开
200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开·闭·开》是200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耶胡达·阿米亥。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阿米亥最后一本诗集,这本诗集大量引用希伯来《圣经》,富有浓厚的历史感,而诗人又将现代社会的意象叠加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上,形成一种带有民族特色并富有意蕴的对比,具有深刻的反讽色彩。另外,这本诗集的整体结构也深有意味,各个篇目的标题只作为主题的发展动机,并不代表该篇的全部内涵,大多数篇目都由数首无题短诗构成,各短诗之间又互有关联;语占平实如话,但富于机趣,而且结构精巧,既可作单首诗看,更应从整体考察。由是,整本诗集并非零散诗篇的拼凑,而成为一个融洽完美的整体。
作者简介
耶胡达·阿米亥(Yehuda Amichai,1924—2000),以色列当代诗人,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国际诗人之一。生于德国的乌尔兹堡,十二岁时随家迁居以色列,二战期间他在盟军犹太军队中服役,目击了以色列独立战争和西奈战役,战后他当过多年的中学教师,出版了诗集《诗:1948-1962》、《现在风暴之中,诗:1963-1968》、《时间》等十余部,在欧美诗坛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被译成数十种文字。
目录
阿门石
我不是六百万人之一:我的寿数有多长?
开·闭·开
我预言往昔的岁月
《圣经》与你、《圣经》与你,以及其他布道书
我写过《今日和他日》:荣耀就这样走过,《诗篇》就这样走过
神灵变化,但祈祷在这里永存
以色列国王大卫还活着:你就是那个男人
我父母的住宿之处
那曾经始终存在的一切
以色列的历程:他性即是一切,他性即是爱
傍晚散步在鬼谷大街
夏季和预言的尽头
复数的房屋;单数的爱
爱的语言·茶与炒杏仁
精确的痛苦,模糊的欢乐:渴望的迹象无所不在
在我生前,凭我生命
犹太人的历程:变化即是上帝,死亡是他的先知
名字、名字,在他日,在如今
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为什么是耶路撒冷?
会议、会议:恶语和善言
我的儿子应征入伍
秋天·爱·广告
谁还会记得那些记忆的人?
犹太人的定时炸弹
译者跋
诗人为自己的诗集这样命名,是因为“开闭开”在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这样的含义:“母体内的胚胎像什么?像一本合上的笔记本,他的手放在太阳穴上,双肘抵着大腿,脚跟顶着臀部,头在两膝之间。他的嘴是闭合的,肚脐是张开的。当他出生后,原来闭合的张开了,原来张开的闭合了。”用另一句话简单说就是新生。
我是从《读者》上知道这本书的,当时上面节选了书中‘在我生前,凭我生命’一章的一部分,读罢,我叹息不已,原来诗还可以这么写!庆幸的是图书馆有这本书,便借过来看,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因为有很多地方都是《圣经》上的东西,有些看不懂,遂让母亲从家里寄来了《圣经》。于是便看圣经边看《开·闭·开》,总算勉强读懂了……
从来没有哪一个民族像犹太人这样,家园沦陷、颠沛流离,从亚伯拉罕摩西的那个时代就在漂泊,逃离埃及却无法逃离被驱赶的噩梦,直到耶路撒冷全盘沦陷。几个世纪的歧视、驱赶、屠杀,丝毫没有摧残犹太人对他们祖先的信仰,反而使得他们更加坚定。罪恶的反犹主义制造了二十世纪最大的悲剧——奥斯威辛集中营,记忆深深地打印在犹太作家的潜意识里。
诗人在开篇《阿门石》写道;“……来自世代以前毁弃的/ 犹太人的墓地。而其他那些在混乱中撒落的碎石 / 成千上百地垒着,有一种强烈的思念……” 他以此突出自己的民族记忆,但是阿米亥其实想努力摆脱历史沉重的记忆,“上帝被强留与我们共处,一如树木一如岩石”,但是 “强烈的思念,无尽的渴望充盈其间”,历史如无形的重负,压在他的记忆中。
阿米亥说:“祈祷创造了上帝,/上帝创造了人,/人创造了祈祷,/但祈祷创造了创造人的上帝”上帝是爱,上帝是祈祷。这是他对上帝的理解:每种宗教的上帝都不一样,但是他们本质上都有某种共同的东西。阿米亥是明白的,他明白神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爱,为了给予人民心灵上的安宁,仅此而已……对今天以色列的宗教极端主义而言,这不可谓不是一大嘲讽。
耶路撒冷是诗人诗歌中最为低沉嘹亮的声音符号:“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为什么是耶路撒冷?”“和平带上满目疮痍的面具,而战争 / 扮演起和平的模样。”“……和耶路撒冷相比,哪怕是广袤的宇宙空间 / 也更安全和保险,像个真正的家。”“世界之大,为什么是耶路撒冷?”……这些呼号令人心痛,诗人感到的是对无休无止的战争的憎恨和遗憾失望,“教堂的钟声一直竭力发出平静而圆润的音调,/ 但转而变得沉重,像个杵臼里的杵头,撞击着/ 迫击炮弹——沉闷、粗重、想跺脚的声音。/ 领唱人和穆安津想让他们的音调甜一些,/ 但终于有一声尖利的嚎啕刺破喧嚣:/ ……”
我为诗人的无奈而难过,这无可奈何的毁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3 21:3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