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
文天祥诗
《建康》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被俘后路过建康(今南京)所作。前六句主要写了建康的历史地位、变化以及人民的不幸。最后两句对月抒怀,表达祖国河山为外敌所占的无奈和沉痛。
作品原文
建康
金陵古会府⑴,南渡旧陪京。
山势尤盘礴⑵,江流已变更。
健儿徙幽土⑶,新鬼哭台城⑷。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会府:都会。
⑵盘礴:也写作盘薄,据持牢固的样子。
⑶幽土:即远土。
台城:又名苑城,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畔,晋成帝曾于其地筑建康宫。
白话译文
建康(今南京),古时的大都会,高宗南渡时的陪都。山势还是据持牢固,而江流却以改变。健儿迁移到了远土,新鬼哭于台城。一片清溪上的月亮,情偏于我。
创作背景
文天徉于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兵败被俘,次年四月二十日押离广州,前往元大都(今北京)。六月十二日行至建康,逗留到八月二十四日复渡江北上。这首诗就是在建康(今南京)写的。
作品鉴赏
建康,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五代时的南唐均在此建都,所以诗中称之为“古会府”。宋高宗南渡之初曾驻跸于此,因而诗中又说是“旧陪京”。开头两个点明建康地位的诗句,很有王勃滕王阁序》的开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意味。不过这两句并非在泛泛地介绍建康的历史,而是把它放在“会府”、“陪京”的位置上,使之越发显示出同国家兴亡的关系来,并进而说明作者所以一入建康便感慨系之的原因。同时,句中的一个“旧”字,还仿佛表示:陪京之事,已为陈迹,只可追抚,不得而再了。
三、四句继言建康的变化。山势既然盘礴,江流也当依旧,这才是生活的真实,因为改朝换代并不能使山河改观。然而,国家变了,人事变了,作者的感情也变了,所以在诗人看来山势依旧,而江流已非,这种用艺术的真实“破坏”生活的真实而成的句子,古人叫做“无理语”。“无理语”有极强的表现力,清人贺裳称之为“无理而妙”(《皱水轩词签》),并说:“理实未尝碍诗之妙······但是千理多一曲折耳”(吴乔围炉诗话》引)。之所似能够“多一曲折”,是由于感情的作用;反过来又因为有了这一曲折,感情被表达得更集中、更突出了。
自然,天翻地覆,建康也不能独无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这里的人。元人入主中原后,宋朝的忠臣良将非迁即死。“健儿”、“新鬼”包括了忠于宋室的一切人;“徒幽土”、“哭台城”则是他们最可能有的归宿。本应居于城中的人偏徒幽土,含冤的鬼魂竟哭于往日繁华的台城,这里叙写的是建康的现实,也泣诉了作者的情怀。从写法上看,中间四句采用两两相对的形式:三、五句真事直写,朴素、有力;四、六句虚事实描,强烈、感人。
末二句写对月伤怀。大约是山河供愁、人事催泪,所以当不堪回首的时候,作者只能掉头去看“清溪月”。也只有这月“偏于客有情”。有何情,作者不说,但从亡国以后的陪京“月”,同被俘以后解送北上的“客”的联系中不难得出答案。这里,诗篇以欲言又止的姿态刹尾,是有意留给以广阔的想象天地。无言的结果,可能敌得过万语千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5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