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泽(1904-1967),
四川安岳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毕业后曾长期在国民党内从事特工和青年工作。曾任复兴社中央干事兼宣传处长、
三青团中央临时干事会干事、组织处代处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1947年底,出任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官。1948年7月,在
襄樊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受拘于战犯管理所。1963年4月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1967年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康泽,字代宾,号兆民。陆军中将。
1904年7月出生在四川安岳县双龙铺(今来凤乡)一个农民的家庭。
1924年冬考入
黄埔军校第三期,在校期间,他参加了右派学生组织的“孙文学会”,与左派学生组织的“青年联合会”分庭抗衡,深得蒋介石的赏识。
1926年1月从军校毕业,康泽被选送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
1927年10月回国,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训育员。
1928年5月,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侍从参谋,同年冬调到顾祝同的第二师任政治部主任。
1929年11月改任总司令部宣传大队长。
1930年5月,
中原大战爆发。康奉蒋介石之命筹组宣传大队。他任大队长,在陇海路沿线进行敌前宣传。大战结束后,康调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宣传大队第一大队长。
筹备复兴社
1931年10月,康泽改办《中国日报》。复兴社成立后,作为该社机关报,由康泽任社长。
1931年冬,在蒋介石授意下, 康泽和
贺衷寒、
邓文仪等负责筹建
中华复兴社, 康负责起草纪律条例。
1932年3月8日,复兴社在南京励志礼堂成立,康被选为中央干事,成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蒋还点名他担任宣传处长。1932年3月,复兴社成立不久,蒋介石又批准建立一个核心组织“
力行社”。康泽为“力行社”社员。康泽还担任复兴社的外围组织之一革命青年同志会(简称“青会”)的书记。
国民党特务骨干
1934年,蒋介石在江西
星子县城成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康泽兼班主任,并兼任军事委员别动总队总队长。康积极配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及推行蒋倡导的“
新生活运动”。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经过五次反“围剿”,决定北上抗日,并在贵州遵义举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立了以
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央领导班子,继续向陕北前进。蒋介石穷追不舍,并组织参谋团入川,实行围追堵截。康泽奉派兼任参谋团政训室主任,率领别动队入川,进驻重庆、成都等地活动。康还参加蒋介石先后两次在峨眉山报国寺的军官训练团搞政工,对川、滇、黔三省地方实力派进行分化、拉拢,并发展复兴社组织,为蒋介石势力渗透西南铺平道路。
1936年5月上旬,军校特训班在庐山海会寺举行开学典礼,全体官佐和两个总队的学员共约四千人。蒋介石主持并在讲话中把这个班说成是“革命正统”。班主任
潘佑强心喜若狂,津津乐道,引起国民党内各派系和黄埔系中的大多数人不满。蒋介石遂于10月间,将潘佑强调任河南省保安副司令兼保安处长,另派康泽回任班主任。11月2日,康泽被授为陆军少将衔。
效劳三青团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这时,康泽兼任《中国日报》社长,并于9月继
刘健群担任复兴社第五任书记。在这期间,我国在日本的近千名留学生纷纷回国。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中央政治学校归国留日学生训练班,康泽兼任班主任。1938年初又兼任中央军校西北分校班主任。这年3月,蒋介石决定组织国民参政会,取消预备党员制,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康泽被委为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委员,筹备建立三青团的工作。后又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厅厅长,主管民众组训及日军占领区谍报活动,同时兼任财政部缉私室主任等职。同年7月,康被委为三青团中央临时干事,代替组织处长。1940年9月正式担任组织处长。
1944年9月中旬,蒋介石手令国民党中央党部、三青团要征集10万知识青年入伍。康泽任全国知识青年志愿军指导委员常委兼主任秘书。至12月30日止,全国从军青年就达到12万多人。
1945年5月,康泽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后被蒋介石指派赴美国考察。
襄阳被俘
抗日战争胜利后,康泽仍在国外考察。
1946年初秋,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三青团中央团部定于8月31日在庐山牯岭召开中央干监联席会议,9月1日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康泽电请回国参加,蒋介石仍复示继续在国外考察。直到全会修改了《团章》,选举了第二届中央干事会和中央监察会,通过了中央团部组织之调整案,把康泽排挤出去,由蒋经国接任中央团部第二处处长,控制了组织、训练及女青年工作,实现了长期为之策划的企图,才允许康泽结束考察回国。
康泽回国后,以四川的“国大代表”身份,于1946年11月,出席了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的、而为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拒绝参加的制宪国民大会。1947年3月,康泽先后被选任为“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7月,国民党三青团合并,康泽继续担任中央执行委员。12月22日,被授为陆军中将衔。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进入了反攻作战,国民党军转入全面防御,并按区防御设立绥靖公署和绥靖区。康泽于1948年1月30日被任命为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驻湖北襄阳,属武汉行辕建制,归华中“剿总”
白崇禧指挥。康泽统率国民党军第一〇四、一六三、一六四旅,炮兵第十四团第七连及三个保安团,防守襄樊。康认为襄(阳)樊(城)扼汉水中游,北接宛(南阳)洛(阳),南连荆(州)宜(昌),东临武汉,西通川陕,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襄阳城西、北、东三面环水,南有高山作屏障,与汉水对岸之樊城及西北之老河口成犄角之势,地形险要,易守难攻。6月,康泽部署以第一〇四旅及一六三、一六四旅各一团防守襄阴;以第一六四旅旅部率两个团防守樊城;以第一六三旅旅部率两个团防守老河口、谷城,妄图抗拒中原解放。
同年6月,人民解放军召开中原军区高干会议。会上
刘伯承、
邓小平分析了形势,认为汉水区是国民党军的最大弱点,定下了进行襄(阳)老(河口)战役的决心。同月下旬,刘、邓决定以桐柏军区司令员
王宏坤统一指挥中原第六纵队、桐柏军区第二十八旅及三分区两个团(欠一个营)、陕南军区第十二旅,在江汉军区配合下,发起
襄樊战役。第一阶段攻克老河口、谷城;第二阶段解放襄樊。
7月3日,国民党军第四八八团全部、四八七团一个营、第一六三辎重营被歼,人民解放军渡过汉水,结束了第一阶段战役。7月6日,人民解放军实施第二阶段战役,分兵攻击襄阳、樊城。康泽惊恐万状,一面于14日将城南第一〇四旅全部收缩城内,并重新调整部署;一面连电蒋介石、白崇禧呼救。复电仅称“共军必无远射程炮和重武器”,要康泽“坚守城垣,固守待援”。15日晓,人民解放军对襄阳发起总攻,集中一切炮火将大部碉楼、地堡摧毁。并将城墙炸开一个缺口。突击队在火力掩护下,勇猛登上城楼。16日,人民解放军各部密切协同,采用迫击炮平射、工兵爆破与步兵突击相结台的战术,发起猛攻,将杨家祠堂第十五绥靖区司令部攻克。襄阳战役自7月2日至16日,历时仅十四天,国民党军被歼两万一千余人。康泽已被围困,走投无路,举枪自戕,为其副司令官
郭勋祺阻止,两人同时被俘。
新中国时期
1963年4月9日,获得最高人民法院特赦。康泽获释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
1967年12月23日,康泽因心脏病等症复发去世。
人物著作
康泽在全国政协文史专员这个岗位上,除了审阅研究别人的稿件外,自己也撰写了《
复兴社的缘起》、《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的经过》、《我在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中的一段经历》等回忆文章,比较翔实地记录了他“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珍贵史料,在国内和海外广为流传,被报刊、电影、电视和史学界广泛引用,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