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换局(경신환국),又称“庚申大黜陟”,是1680年朝鲜王朝
西人党打倒
南人党而掌握政权的历史事件。
朝鲜肃宗初期,政治上的当务之急是确保王位继承的正统性与王权的稳定。肃宗所倚靠的是以“三福”(即麟坪大君
李㴭的三个在世的儿子福昌君李桢、福善君李柟、福平君李㮒)为代表的宗亲势力、金万基和
金锡胄为代表的外戚势力以及许积等
南人势力,他们联手在
甲寅礼讼中解决了王权的正统性问题。但因肃宗频繁生病,引发后嗣问题的担忧,增加了王权的不稳定性。此外,当时“三福”兄弟在肃宗初年势力庞大,飞扬跋扈,“
红袖之变”将他们推上风口浪尖,并导致原本在甲寅礼讼中合作的宗亲、外戚和南人三大势力分道扬镳,“三福”和外戚对立,而南人则站在“三福”一方,使王权的稳定性问题更加凸显。
肃宗尚无后嗣,又经常生病,“三福”兄弟遂勾结出身南人的领议政许积之庶子许坚,图谋夺取王位。肃宗和金锡胄听到风声,指示李立身、朴斌、南斗北等侦察许积、柳赫然、福善君等人。
当时,南人以清朝发生
三藩之乱、可能波及朝鲜为由,提出设置都体察使府,试图将军权一元化,将当时还在西人外戚金锡胄等人手中掌握的中央军队拿到自己手里。都体察使府按南人
尹鑴等的主张被设置,但与尹鑴的意图不同,肃宗任命金锡胄为副体察使,掌握实际的军权。
1680年三月二十八日,在祝贺许积祖父许潜获得谥号的“谥号宴”上,有传闻称许坚打算杀害赴宴的西人。在宴会上还擅自使用宫廷
油幄。肃宗遂任命金万基为训练大将、申汝哲为总戎使、金益勋为守御使、金锡胄为御营大将,并解除柳赫然的职务。接着,肃宗下令释放南人的眼中钉
金寿恒,以只用南人为由罢免吏曹判书李元祯,改任郑载崇为吏曹判书、李尚真为判
义禁府事、李翊相为都承旨。四月四日,任命金寿恒为领议政,郑知和为左议政,初步形成西人政权的框架。与此同时,出身南人的领议政许积、左议政闵熙、右议政吴始寿自动辞职,柳命天、睦昌命、闵黯等南人也纷纷呈上辞职疏。
四月初五日,郑元老、姜万铁在金锡胄的指使下告发了福善君和许坚的逆谋,福善君、许坚和福昌君先后被处死,福平君被流放。许积、尹鑴、柳赫然等被下狱拷问。许积因参与逆谋证据不足,只是被贬为庶人,归还乡下。但后来因为在次玉事件中有包庇许坚的嫌疑而被赐死。尹鑴虽然也无证据显示参与逆谋,但是他曾在红袖之变中发表了对
明圣王后无礼的“照管论”,加上1679年李焕匿名书事件(李焕挂匿名书诬告西人)时他有参与的嫌疑,终被赐死。
随后,肃宗以不得再次提出礼讼为前提条件,释放并起用西人李惟泰、
宋浚吉、
宋时烈。五月十八日,叙金万基、金锡胄、郑元老、南斗北等人之功勋,封“保社功臣”。但在八月十日,李元成告发郑元老参与逆谋,郑元老则声称申范华参与了福善君和许坚的逆谋。由于申范华是金锡胄的内弟,所以金锡胄
席蒿待罪,称是他让申范华打入逆党内部。由于台谏的一再要求,郑元老被削勋并处死。与此同时,柳赫然和“三福”的舅舅吴挺昌等南人被处死。翌年,金锡胄不顾台谏反对,请求追录李师命、
金益勋、赵泰相、申范华、李光汉为保社功臣,得到肃宗批准。“庚申换局”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