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三石
庐山特产
庐山三石,即石鸡、石鱼、石耳。属于庐山的特产,前2种是动物,石耳是石头上的木耳。
石鸡
。石鸡属无尾目蛙科,体之腹面白色,背面及四肢灰色,且有黑点纹,体形较大,自鼻尖至肛门有12厘米左右,生长在山谷溪沟潮湿环境中。石鸡肉质细嫩肥美,口感远远好于青蛙和牛蛙。
石鸡一般隐居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涧溪流石下,500米以下山溪内也少有分布。庐山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谷幽峰翠,清泉汩汩,流水潺潺,宁静,郁闭,潮湿的生态环境,正是石鸡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庐山石鸡长期在这里繁衍后代,延续种群。
庐山石鸡历史悠久。在五十年代,庐山各水系内,石鸡随处可见,尤以山南各水域内更为丰富,每当暑季,石鸡抱对繁殖,活动更频繁。
庐山石鸡个大体肥,成年个体一般重200克左右,大的300-400克,最大的可达500-600克。石鸡肉松脆,香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少,易于消化吸收,是味美的滋补性山珍。
石鸡以昆虫等动物性饵科为主,它能捕食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的叶甲科,金龟子科,天牛科等科的昆虫。石鸡在消灭森林虫害,保护森林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石鱼
栉鰕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属鲈形目,鰕虎鱼科,鰕虎鱼亚科,栉鰕虎鱼属。俗称:庐山石鱼(江西九江县)、春鱼(湖北阳新县)、麦鱼(安徽东至县)、琴鱼(安徽泾县),古称:沙鳁。英文名:Barcheek goby 。
体细长,前部浑圆,后部侧扁,头平扁。吻长,口阔而大,唇厚,上下颌具数排绒毛状细齿。前鳃盖上的肌肉发达。头部被鳞,胸、腹部裸露无鳞。两个背鳍不相连接,前背鳍为硬刺组成,后背鳍全是软鳍条。腹鳍在胸部合并成吸盘状。幼鱼体色微白,长至3厘米左右,开始出现色素。成鱼体色暗灰,有4条黑色分叉的宽斑带横跨背部,在侧面扩散成不规则的黑色小点。
栉鰕虎鱼喜生活在底质为沙土、砾石、水质清亮而含氧丰富的池塘、湖泊、小河流的浅水区及山涧小溪中。平时分散居住在石隙里,用强有力的吸盘状腹鳍攀附于石壁,觅食时才从石隙中外出。成鱼喜吹跳跃,有时跳出水面,有时从一块石上跳往另一块石头。鰕虎鱼一冬龄达性成熟,每年4-5月,亲鱼开始集群,雌雄鱼互相嬉戏追逐,进行生殖活动,雌鱼用鳍翻动沙粒,将卵产于沙穴中。1-2厘米的幼鱼喜欢逆水群游。每当暴雨过后,山洪下泻的两三天内,水温上升至22℃以上,洪水陡涨并转清而流速加快时,幼鱼便于白天纷纷从湖中拥入小河,与河中幼鱼汇集结群沿着河流两侧逆流向上奋进,并不停地吞食从山涧冲刷下来的水生昆虫和浮游生物。它们晚上则沉入水底用吸盘吸附于砾石上或躲在石头缝隙中休息。4厘米以上的成鱼较少有成群溯水的现象。栉鰕虎鱼个体虽小,但性极贪婪凶残,经常采用袭击的方式吞食底栖性的更小的鱼,或用胸鳍挖掘与翻搅水底泥沙,寻找底栖无脊椎动物,以便吞食。
栉鰕虎鱼广泛分布于长江至珠江的各水系中,但仅在长江中、下游才构成渔业。具有商品价值的栉鰕虎鱼,系指1-2厘米长的幼鱼。江西九江县沙河,因地处庐山脚下,所产栉鰕虎鱼因其形状特殊,味鲜美,别具风味,与庐山同享盛名,故得名“庐山石鱼”。湖北阳新县富水河的栉鰕虎鱼因其捕捞季节在春末夏初、百花盛开之时,故称为“春鱼”。而安徽东至县张溪一带以其在麦收时节捕捞,且形同麦子,故称之“麦鱼”。安徽泾县传说:远在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琴高”的隐士,来到怪石嵯峨的狮子石洞中炼丹,丹渣弃入溪水之中,便化成了“虎头蛇尾”的小鱼,自那以后,每到午夜,淙淙流水中就有了铮铮的琴声。后来,人们便把这条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鱼也得名为“琴鱼”。自古以来,石鱼、春鱼、麦鱼、琴鱼均被列为贡品,故也统称之“贡鱼”。
庐山石鱼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可以说是水体的“天然监测器”。“只有喝庐山甘泉长大的石鱼,才能沾上庐山的灵气,才是上乘珍品,石鱼长年生活在庐山的泉水与瀑布中,把巢筑在泉瀑流经的岩石缝里。其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
庐山水系发达,瀑布众多。在有瀑布注入的水潭石罅里,生长着一种奇特的鱼:它周身浅黄,通体透亮,最长的也不到一寸。据当山里人介绍,这鱼叫石鱼,它同石耳、云雾茶一起,被称为庐山三大特产,早已名闻遐迩。有资料显示,自然界适于石鱼生长的环境可谓凤毛麟角,因此石鱼也就极为鲜见。而庐山则具有石鱼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汩汩泉水终年流淌,夏凉冬暖,且瀑布飞泻,猛烈撞击山石潭水,激起水质电离,产生磁化效应,为石鱼这一娇贵的水族提供了生存的乐园。所以有人说,庐山瀑布,奏出的是一阙轰天动地的生命乐章。
石鱼虽然体小,但是味道鲜美,是下面配料之极品,自然也就成为游客的首选物品。但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游客骤然增多,石鱼供不应求,偶有用鄱阳湖小鱼苗假冒石鱼的现象发生,好在庐山管理部门已采取了打假措施。
石耳
在庐山阴湿的石头上,生长着一丛丛黛青色的菌类植物,它们撑开一把把柔柔的小伞,把山石装璜得典雅华贵。这些野性十足的生灵,叫做石耳。石耳不仅是奇特的药用植物。一朵石耳,犹如一首精妙的小诗,柔情中蕴含着坚劲;一朵石耳,恰似一则生动的广告,透露着山石的生命和风骨。有了它,古老的山石就有了生命,就生发出一簇簇繁衍轮回的故事。没有人知道它的成因,没有人知道它生命演化进程的奥秘,苍穹以亘古未变的眼光审视着它,任其自消自长,自生自灭,守着沧海桑田的诺言。谜一样的石耳,虽然和木耳是近亲,但它奇特的生命现象,较之木耳是那样的神秘莫测。木耳能进行人工培植,因为木质里提供了生命母体应该具备的营养,而石耳生在光脊的石头上,生长素从何处攥取,无人能解释得清。这大概是石耳的人工栽培至今未获成功的原因所在吧。然而,石耳这置身于一个环境就染出一片生机,给一个空间就创造一个世界的精神,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容量极大的思考空间,启迪是十分深刻的。
石耳属第一门石耳科真菌植物,呈叶状,体扁平,呈不规则圆形,通常背面灰色或绿色,腹面黑褐色或黄褐色,背面被黑色绒毛,生长在山崖石璧上。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供食用。有药用价值,具有养阴止血作用,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稀有的名贵山珍。石耳常被兵士和探险者用作应急食品,所含热量约为等量蜂蜜、玉米片或玉米粥的3-11倍以上。华盛顿的部队曾煮食石耳。日本人称为「岩茸」或「石蘑」,当作美味出售,用制沙拉或油炸後食用。
石耳营养丰富,其提取物对慢性胃溃疡12日内治愈率达100%,对胃酸增多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石耳乙醇提取液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研究表明,石耳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有明显抗癌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防止癌细胞的扩散;还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升白细胞;促进免疫功能,抗辐射;抗菌,抗炎,抗溃疡;抗癌细胞突变;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等作用。
中医认为,石耳性平、微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养胃益气、滋肾利尿、活血止血、补脑强心、明目化痰的功效;尤适对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有热、便秘下血、头晕耳鸣月经不调、肝热目赤等有良好的食疗效果。对身体虚弱、病后体弱的滋补效果最佳。民间认为,男子食之益精增髓,女子食后易孕。
参考资料
庐山石鸡.庐山风光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7 18:44
目录
概述
石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