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都山位于
唐县城东北5公里处,因
上古时期尧帝的生母“
庆都”居住在这一带,此山故用
尧帝母亲的名字命名。唐尧幼年随母庆都长期居住这里,留有“供奉
帝喾皇后庆都之
灵位”的唐代“灵源寺”遗址。庆都山山体不高,与附近山体没有连带,是一座孤立的小山。这里尧泉常年流水不断,山上,古柏苍翠;山下,灵源湖风景秀丽。2000年,
唐县人民政府决定依托庆都山修建
唐尧文化园。几年来,山上修建了石阶,山顶修建了尧帝的巨幅
石雕像,灵源寺得以重修。
《
汉书·地理志》“
望都”下注:“张晏曰:尧山在北,尧母
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
都山,故以为名。”;《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以攻龙、孤、庆都”,此文下注《正义》引《
括地志》云:“又
定州唐县东北五十四里有孤山。盖都山也。《帝王纪》云‘尧母庆都所居’。张晏云‘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相去五十里,北登尧山,南望庆都山也’”。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二:“(唐山)县北八里。一名唐岩,亦名尧山。又县东北十五里有孤山,四面平坦,不与他山相接。一名都山,亦名亘山,又谓之望都山。张晏曰:都山在
望都县南,尧母庆都所居。尧山在其北。登尧山,望都山,故以望都为名,即此二山也。”
保定唐县、
完县、望都三县所谓帝
尧“生域”这一带,有尧山和庆都山,分别以尧和尧母庆都的名字命名;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北登尧山望见庆都山,望都县由此而得名;尧山和庆都山之间有一定距离。
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一滱水注云:“应劭《地理风俗记》曰:唐县
西四十里得中人亭。今于此城取中人乡,则四十也。唐水在西北入滱,与应符合,又言尧山者,在南则无山以拟之为非也。阚駰《
十三州志》曰:中山治卢奴,唐县故城在国北七十五里。駰所说北则非也。《
史记》曰:帝喾氏没,帝尧氏作,始封于唐。望都县在南,今此城南对卢奴故城,自外无城以应之。考古知今,事义全违,俗名望都故城则八十许里,距中山城则七十里,验途推邑,宜为唐城。城北去尧山五里,与七十五里之说相符。然则俗谓之都山,即是尧山,在唐东北望都界。
皇甫谧曰:尧山亦名豆山。今山于城北
如东,崭绝孤峙,虎牙桀立,山南有尧庙,是即尧所登之山者也。《
地理志》曰:尧山在南。今考此城之南,又无山以应之,
是故先后论者,咸以《地理记》之说为失。又即俗说以唐城为望都城者,自北无城以拟之,假复有之,途程纡远,山河之状全乖,古证传为疏罔。是城西北豆山西足,有一泉源,东北
流径豆山
下合苏水,乱流转注东入滱,是岂唐水乎?所未详也。又于是城之南如东十余里,有一城,俗谓之高昌县城,或望都之故城也。县在唐南,皇甫谧曰:相去五十里。稽
诸城地,犹十五里,盖书误耳。此城之东,有山孤峙,世以山不连陵,名之曰孤山,孤、都声相近,疑即所谓都山也。《
帝王世纪》曰:尧母庆都所居,故县目曰望都。张晏曰: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望都县以为名也。”
按:据《
中国历史地图集》载,春秋时期,境内已有左人邑(今周雹水、北雹水)、中人邑(今都亭)、孤邑(今北高昌,亦称庆都邑),阳邑(亦称唐邑,今
固城),属燕地、中山地。又据望都县志记载:
庆都县原治所自西汉至
北宋,在唐县固城、高昌一带。故郦道元《水经注》对阳邑(按即唐城)、庆都县旧治,考察极为清晰:今之“南北固城”,就是所谓帝尧史封之“唐”,而“城之南如东十余里,有一城,俗谓之高昌县城,或望都之故城也。县在唐南”,“稽诸城地,犹十五里,盖书误耳”,郦道元作了
实地考察,唐城与高昌城之间,相距大约十五华里,所以皇甫谧说相距五十里,大概是书写之误。而《汉书,地理志》说,“尧山在南”,而唐城之南并没有这样一座“尧山”,但“唐城。城北去尧山五里”,城北却恰恰有这么一座“尧山”,这座距北固城五里的所谓“尧山”,即是位于
顺平县境内的“伊祁山”,也就是《
完县新志》所载帝尧出生之地,由此可知,尧山就是伊祁山。
再说庆都山的位置。《
史记正义》引“张晏云‘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相去五十里,北登尧山,南望庆都山也’”。按郦道元《水经注,滱水注》云:(唐)“城之南如东十余里,有一城,俗谓之高昌县城,或望都之故城也”,而“唐城。城北去尧山五里”,又云“此城(高昌)之东,有山孤峙,世以山不连陵,名之曰孤山,孤、都声相近,疑即所谓都山也”,由此可知,唐城大约距离高昌城“十余里”,而唐城北距尧山五里,高昌城之东即是“孤山”,故“尧山”南距“孤山”恰好大约十五里左右。所以,郦道元指出,“稽诸城地,犹十五里,盖书误耳”,这虽然是指唐城和高昌城的大致距离,但我们由此亦可知尧山和都山相距也应大致如此,而张晏所谓两山“相去五十里”,皇甫谧说唐城和高昌城“相去五十里”,如此巧合,当是十五里书写之误无疑。故由此可知,所谓庆都山,就是在
顺平县城通往唐县县城的公路旁,唐县高昌城东、望都郭村村北的“孤山”,当地人俗称“小孤山”。孤山面积0.1
平方公里,海拔111.9米,因为四周皆是平原,无山脉相连,故名。因山体结构是“麻片岩”,石质尖脆,便于开采,近些年当地人过度开采石头,已经基本快炸平了。据本地老人们说,孤山上曾经有塔和庙 , 后因开山取石,今天庙、塔今已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