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钓鱼台
山东省鄄城县临濮镇的遗址
庄子钓鱼台,位于山东省鄄城县临濮镇庄子庙村北,因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周曾垂钓于此,故称“庄子钓鱼台”,简称“钓鱼台”。
历史文化
该台为全国十大著名钓鱼台之一,且排行第二,仅次于北京国宾馆钓鱼台。是鄄城的八大景点之一。后人曾在钓鱼台上建庙以祀庄子,其村亦以此名为庄子庙。台上旧有观,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故改为南华观,《庄子》一书改名为《南华真经》。因黄河决口,该台渐被淹没,清末时尚有四亩许一方高地,后被淤为平地,仅存遗址。
近年,在临濮镇庄子庙村发现《南华观记》残碑,据专家考证系唐始建庄子祠南华观时所立,此碑历经1260年又在南华观故址发现,对照文献资料可以佐证,鄄城县临濮镇庄子庙村一带就是“漆园城”、“南华观”故址。村北里许的小屯村,即是“庄子钓台”遗址。
史书记载
庄子 “垂钓于濮水”,史称其地为“庄子钓台”,鄄城的庄子钓台在何处?《史记》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太平寰宇记》说,漆园城在冤句县北五十里,城北有庄子钓台,濮水之滨。唐天宝元年改离狐县为南华县,以纪念庄子,唐玄宗改《庄子》为《南华经》,并加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唐贞观三年(629年),在南华县(今菏泽西北李庄)东,于濮州南境的漆园故城(今鄄城临濮镇庄子庙村)始建南华观,并重修庄子钓台。因此,《舆地广记》载,南华县下有庄子钓台。其实,早在晋书《华谭传》中就记载“庄子钓台在鄄城。”华谭时为鄄城令,曾凭吊庄子于濮水之滨,并作《庄子赞》。至明《曹州府志》载:“庄子台,在县(今菏泽市)西北四十里,南华之左,相传庄周所居,亦曰钓台。”《濮州志·古迹》亦载:“钓台,庄子常钓于此,上有南华观。”其艺文卷记:“在曹濮之间有二台,其北,则陈思王(曹植)读书台也。其南,相传庄子钓台,即此处也。”
古迹修复
自1985年以来,鄄城县政府、临濮镇政府和菏泽市牡丹区原白虎乡政府积极着手规划修复庄子钓鱼台。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已恢复修建了南华观,占地二十余亩。主体建筑漆园大殿5间,为庑殿式仿古建筑,内塑庄周雕像,正中墙壁绘制太极八卦图,雄伟壮观。
考证
庄子钓台
庄子钓鱼台,简称庄子台。明代嘉靖年间编修的《濮州志》,对于钓鱼台的记载简而不明,只说“庄子尝钓于此,上有南华观”,方位、里程均未一提,更不要说具体所在了。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它却辑录了从唐至清各代不少乡宦名流咏吊钓台的诗篇,提供了濮水、漆园、南华、尧陵、舜庙等与钓台所在有关的河流、城市和名胜的名称,因而可知钓台就在菏泽西北境和鄄城西南境的交界处,划定了方位和范围。明代诗人李先芳的《钓台》一诗即可为例。诗曰:
漆园为吏早知归,濮上垂纶愿不违。浦树千秋依断岸,汀蒲一曲吊斜晖。
掉头往事随流水,曳尾何人问钓矶。独倚南华台上望,逍遥天外大鹏飞。
濮上,即濮水之上,不是指濮水的上游。濮水为济水的支流,源于河南封丘的西南境,流至山东平阴的北境再汇于济水。其间,由西而东流经鄄城南境,位在今临濮镇南。
“南华”一词源于庄子。道家学说起源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李聃,发展于战国中后期的庄子庄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淮南王刘安的《淮南鸿烈》二书亦推崇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治世之术。东汉道兴,魏晋继踪,唐初一度奉为国教正宗。故东汉尊老子为祖师,魏晋奉《庄子》为经典,而唐玄宗更赐予庄子南华真人的称号。从此,庄子的著作、生活过的地点以及后人纪念他的建筑,无不冠以“南华”二字,故《庄子》一书名为《南华真经》,改离狐县为南华县,而庄子祠也就称为南华观了。
方位辨析
据乾隆二十一年编修的《曹州府志》载:(一)漆园城在故冤句县北七十里。庄周为蒙漆园吏,城北有钓台。(二)冤句城在(乘氏)县西南四十里(按:当为七十里),汉为县,属济阴,宋改曰宛亭。(三)离狐县在(乘氏)县西北四十里,汉为县,属东郡(按:治所濮阳)。初置县在濮水南,尝为神狐所穿。随移濮水北,故曰离狐;唐天宝元年改曰南华,属济阴郡。《地形志》:“离狐有桃城。”今李二庄。(四)庄子台在(乘氏)县西北四十里,南华之左,相传庄周所居,亦曰钓台。唐乘氏县今菏泽市。
依据《曹州府志》对漆园、冤句、南华、钓台所提供的方位、里程和史实,可知钓台在菏泽西北四十里,漆园与之相近,也当在菏泽西北四十里许。南华在菏泽西北四十里,漆园、钓台在其左,里程相同,它们之间相距绝不会甚远。又漆园在冤句县北七十里,南华与漆园相近,亦当在冤句县北七十里。东明与菏泽的同志已经考清,冤句故城为东明东南境的东明集,南华故城为菏泽西北境的李庄集两集之间的距离、方位,据图测之,大体与《曹州府志》所载钓台与菏泽四十里的距离相同,村后有钓台,当系庄子为吏的漆园城故址无疑。
庄子庙村
庄子庙村,因庙而名。庙在村中,环庙居民一百三十余户,没有一户庄氏子孙。这说明此处只是庄子客游之所,不是庄子出生之地。该村五十岁以上的人,不管男女,对于庄子开口都称“爷”。该村每年古历正月初八至初十为纪念庄子的香火大会,不知纪生还是纪死,四方群众都来上香,东明庄寨庄子后裔也来祭祖;不知起于何代,直至解放为止。从庄子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也可作为此处即是漆园城故址的旁证。明代天启年间进士、副布政司罗志儒《重修庄子庙碑记》中说:“去台百武,有祠巍然,搜诸舆图、郡志未及悉,盖历千秋已。“由祠而庙,那时已历千载,更是漆园和钓台所在的有力证据。
庄子钓鱼台在庄子庙村西北一里许小屯村西,其基原为四亩许的一块方形高地,千百年中黄河多次泛滥没有淹没,但近来的淤灌,已使它与四周平地无明显差异。
漆园城、钓鱼台、庄子祠、南华观和庄子庙,引文说法不一,需要一辨。《濮州志》钓台:“庄子尝钓于此,上有南华观。”李先芳《钓台》:“独倚南华台上望。” 《曹州府志》:“庄子台在(菏泽)县西北四十里,南华之左,相传庄子所居,亦曰南华台。(二)南华观在钓台之上(三)钓台即是庄子垂钓之所,亦是庄子隐居之所。
《曹州府志》:“漆园城在故冤句县北七十里,庄周为蒙漆园吏,城北有钓台。”罗志儒《重修庄子庙碑》:“去台百武,有祠巍然。”(按:步、武均为古代长度单位,,六尺曰步,半步曰武。百武不是确切数字,而是不远之意。)都说明台与园不是一个地址而是相距不远的两个地址,同时也说明了庄子庙不是《州志》、《府志》所说的庄子祠、南华观,而是漆园所在地的另一建筑,庄子庙村,位于鄄城西南边境,临濮镇西南十四里许,其南、其西均与菏泽地为邻。漆园、钓台的所在,《州志》、《府志》记载是此地,民间相传是此地,以《中国历史地图集》验之,也是此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7:40
目录
概述
历史文化
史书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