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夏,历史专修科改称历史系,此后近40年,历史系曾于1956~1957年改为史地系,1959~1960年改为政史系,其余时间均称历史系。1994年,历史系又改为历史与信息学系,系名一直沿用到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成立。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下辖
历史教育、
旅游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酒店管理4个系,以及
广西师范大学地方民族史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
宗法与民俗文化研究所两个研究所及靖江王府博物馆等机构。广西历史学会也挂靠在本院。
学院现有
中国近现代史、
专门史、
中国古代史、世界史、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及博物馆学、
历史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经济史、民族学、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学方向)、教育硕士(历史教育)及旅游管理学等13个硕士点;有历史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酒店管理4个本科专业;
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240人,研究生班学员20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764人,
函授学员700人,留学生38人。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本科生面向全国招生。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院办学模式已有较大变化,由原来单一的
师范教育模式已调整为师范专业和
非师范专业并存,多层次、多学科、多专业共进的办学模式,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在读人数都超过了过去任何时期。历史专业一向是我校的重点文科专业。1988年“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被评为广西重点学科, 1996年“中国古代史”和“地方民族史课程”为广西重点课程,2003年“中国近代史”被确定为广西精品课程。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的历史系已发展成为广西高校历史教学和广西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新拓展的
旅游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两个系经过多年摸索,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历史教育、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3个系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形成了学院专业教学新格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编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研究员3人,2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13人具有博士学位, 8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8人具有硕士学位,部分教师曾留学德国、俄罗斯、
奥地利、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因此,学院拥有英语、日语、德语、俄语、
韩语、
泰语、越南语等外语语种优势。教师当中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广西优秀专家2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2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国家曾宪梓教育基金奖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民族地区杰出青年1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
学院学术风气浓厚,近年来多次承办或主办了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此外还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并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在科研方面,该院教师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自2002~2005年三年间主持或参加厅局级以上项目73项,其中自治区及部级纵向科研项目45项,横向课题立项28项,出版学术专著26部,其中教材10部,发表学术论文244篇(数据截至2005年6月30日)。近三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3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广西
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0项,广西高校科研基金项目8项。一批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或教学成果奖,其中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
学院资料室藏书丰富,各种图书资料达14.8万册,有不少是富有地方特色与学科特色的珍贵资料,诸如《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末次情报资料)、《旧中国海关史料》、《民国丛书》、(北洋)《政府公报》等。图书资料除了珍藏图书外,全部向学院教职工、研究生及撰写论文的本专科生开架借阅。此外,学院
靖江王府博物馆,藏有反映地方特色的
铜鼓、
悬棺、少数民族服饰和用具等1000多件文物,供研究和参观。近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还建成了较先进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导游模拟训练实验室、绘图室和旅游规划实验室等实验室。
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较强,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毕业率、获得学位率、考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均居全校前列。学院重视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对地方民族史和历史文物调查的教学和研究尤为重视,每年组织高年级本科生到金秀、融水、恭城、
南丹、合山、
宾阳等壮、瑶、苗、侗等民族地区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工作,使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曾多次获得过全国、全区比赛的好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良好学术氛围的熏陶下,本院学生在科研方面也显示了较强的实力,不少学生在毕业前就已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本科生在校期间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在学校的“
创新杯”科技论文竞赛中,我院学生成绩曾三次名列全校榜首。其中《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一文参加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了二等奖佳绩。这是迄今为止广西高校文科学生参加该项赛事取得的最好名次。此外,该院历史系还于1986年发起并组织了学生团体“
广西师范大学民族研究会”,创办了《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已出版10期)和《读书岩》以及
班刊等,推动了学生们对研究民族社会的热潮。2000年还发起成立了“广西师范大学文物保护与鉴赏协会”,到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和研究工作,并参观了桂林甑皮岩、
临桂县大岩、灵川县大圩等地
考古发掘工作。
拥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景区靖江王府和独秀峰王城景区管理权,靖江王府博物馆设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内。
70多年来,学院为社会输送了一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主要分布在广西乃至全国各地(含港、澳、台地区)的教育部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行业,也有分布在欧美等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历届毕业生中,目前有在职的省级干部、地厅级干部45名。还有不少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成为硕士、博士,部分毕业生在科研第一线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在教育、科研、行政等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还在政府部门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有的则成为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博士生导师,更多的是致力祖国的教育事业,他们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基础教育战线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社会普遍好评。他们当中不少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先进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