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公办中学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University)是广东省广州市境内的公办完全中学,是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和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办学历史
学校创办于1948年5月,在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由林月琴同志任校长。
1949年2月,随军至天津改名为“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由余慎同志任校长,林月琴同志改任名誉校长;同年8月,随着四野渡江南下,学校也迁到汉口,年底由王长德同志任校长。
1950年4月,更名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先后在汉口、庐山办学。
1950年12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随军南下而先后设立的四所子弟学校中的最后一所。先后在广州市东山区达道路、广东省韶关市十里亭办学。
1951年3月,更名广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在广州市东山区百子路办学。
1952年8月,更名华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在广州市沙河鸡颈坑办学。
1953年9月,改为中南军区第二干部子弟小学,在广州市石牌玉泉山办学。
1955年2月,更名广州市六一小学,先后在广州市石牌玉泉山、越秀区黄华路办学。
1958年7月,改为广州市八一中学,在广州市越秀区黄华路办学。学校下设“附属第一小学”、“附属第二小学”。附属第一小学和初中班在黄华路,原达道路的“八一小学分教处”正式命名为“广州市八一中学附属第二小学”。
1964年8月,学校由军队办学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并与广州市八一中学附属第二小学分立,原八一中学附属第二小学改名为“广州东山区八一小学”,1968年9月改名为“广州市八一学校”。
1968年8月,广州市八一中学黄华路部分更名广州市第五十三中学,在广州市越秀区黄华路办学。
1981年8月,更名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在广州市越秀区黄华路办学。
1994年6月,广师附中获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0年9月,广州师范学院与其他单位合并成为广州大学,学校同步更名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2009年3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获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0年5月,广大附中大学城校区正式落成。
2018年5月,广大附中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是为广州市第二批3个市属教育集团之一。
2020年8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启用,是为广州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2021年11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被评为首批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
2022年3月,学校入选第一批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试点实验学校。
2022年9月,黄华楼校史馆在黄华楼旧址基础上开始筹建。
2023年11月,黄华楼校史馆正式落成。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25年1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设有黄华路、大学城2个校区;根据广州大学发布的消息,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大学城校区占地面积约150亩,建筑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办学规模为3000人。
截至2025年1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900人。
硬件设施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建有全国一流的攀石训练场、标准足球场、400米跑道、恒温泳池、羽毛球场、乒乓球场超过20块室内外篮球场、器材一应俱全的室内体能训练馆、独栋的艺术楼、处处钢琴角、十余间美术专用室、近二十间音乐专用室。
学校食堂知味楼,每天为师生提供五顿餐食,总计超过100个品种。并会根据学生反馈不断更换创新菜式。
学校宿舍为标准8人间,宿舍有独立卫生间和淋浴间,配有空调、洗衣房等设施。同时,校医室为24小时值勤。
以上参考资料及图片来源: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有在编教师40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
正高级教师:黄翠婉、王守亮、席长华、韩智明、郭春曦、张性海、陈晓云、尧卫国、刘洪宇
广东省特级教师:王守亮、席长华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王守亮、李勇、欧卫国、陈晓云
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刘玉函、张性海
广州市优秀教师:翁新业、殷小毛、陈国安、肖毅、周建国、彭静、王振华、左虹、陈志娟、刘超、吴俊、杨朝羽、陈慧梅、敬延龙、潘原兰、史德武
广州市优秀班主任:胡静、陈文学、彭静、王振华、敬延龙、周振、李烜、刘义琼、张玉红、朱爱兰、张驰、刘玉函、张东正、卢瑞贤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2024年12月,在CSP-J/S(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计算机非专业级别的软件能力认证)2024第二轮比赛中,学校学生有49人获提高级组一等奖,有39人获入门级组一等奖;在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暨第四十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中,学校何同学、王同学代表广东省参加比赛,获金牌银牌各一枚;在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学校王同学、何同学、周同学、赵同学、肖同学、詹同学获省级一等奖。
2024年11月,学校学生向同学、赵同学、韩同学在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分别获全国第2、9、43名。
2024年10月,学校学生张同学、高同学在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分别获全国第9、41名。
2024年8月,学校学生谢同学在第3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金牌。
2024年7月,学校学生陆同学、王同学在第41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银牌。
2024年4月,学校2022届学生彭同学在第47届ICPC全球总决赛中获全球第二名。
2023年11月,学校学生向同学、赵同学在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获金牌,蔡同学、郑同学获银牌。
2023年10月,学校学生沈同学、高同学在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金牌。
教师成绩
2024年8月,学校赵溪、吴俊、沈悦、杨娟、张慧、张祖德等六名老师入选广州市第四批中学骨干班主任培养对象名单。
2024年7月,学校信息学竞赛教练王晓鹏和蔡子健荣获“NOI金牌教师”称号。
2021年9月,学校李卫老师获评为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李勇老师获评为南粤优秀教师。
2020年9月,学校罗新亮、曹卫东、欧阳主星、欧雪仪、贾燕等五名老师获评为广州市第六批中学骨干教师。
2018年8月,学校陈晓云老师获评为南粤优秀教师。
2017年7月,学校王晓鹏老师获评为广州市第三批中学骨干教师。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基础教育名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校”“广东省红领巾示范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4年5月,获广州市2003年无偿献血先进集体。
2023年10月,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2024年7月,学校获得NOI优秀学校称号。
2024年9月,入选广州市第二批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优秀学校。
2025年3月,学校在广州市第八届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获“综合类”一等奖、第一名。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以广附红作为底色,徽章主体形似海上航行的船只风帆,寓意广附人乘风破浪,迎风远航,勇往直前。
校名“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八个字由已故的全国政协原常务副主席、广东省原省长、原广州大学首任校长叶选平同志提笔。
校旗由黄、蓝、绿、红四种颜色组成,分别代表了广大附中七十多年发展的四个时期:
黄色代表八一时期,寓意着在部队怀抱中诞生的军旅学府由东北南下天津、武汉、庐山、广州,走遍祖国大地;
蓝色代表五十三中时期,寓意着学校以海洋般宽阔的胸怀培育工农子弟兵;
绿色代表广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时期,寓意着辛勤的园丁培育幼苗;
红色代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时期,寓意着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广附红。代表学校诞生的红色根基,寓意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RGB编号:941F34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吉祥物-东北虎。寓意在东北军营诞生的学校,跟随第四野战军南下,犹如猛虎下山,一路披荆斩棘,战胜困难,实现一个又一个跨越发展。
精神文化
歌词:我们诞生在北方的军营,坚持真理勇敢又坚定,我们有优良的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手携手、向前进,同学同心,与时俱进,敢亮剑是我们的精神,我们是建设祖国的后备军,我们是建设祖国的后备军。
做最好的自己
释义:对教师而言,“做最好的自己”是成长的最佳向导。作为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引领教师树立自己和自己比的强烈意识:今天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不断超越自己,要求自己每天前进一小步,每阶段登上一个新高度。所以,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对学生而言,“做最好的自己”是发展的最佳动力。“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最好的学生,希望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自身特点,积极主动的、有专长的发展,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勇敢地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越心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因此,崇尚“做最好的自己”的广附人特质是:
责任是我们的品质,阳光是我们的气质,创新是我们的习惯,超越是我们的追求,卓越是我们的常态。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学校官网.
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1 09:59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