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山路是
广州市区的一条主干道,呈东西走向,被称为绿色交通走廊,因地面及地下建有无轨电车及地铁基本穿梭于中山路全线行驶。中山路西面起点与
珠江大桥连接,东面与
黄埔大道连接,全长9,002
米。全路分为8段,由东到西依次命名为
中山一路至
中山八路,在
广州地铁5号线开通前,除中山八路外,均是地铁走线:
中山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全长9公里,分8段,由东到西依次命名为中山一路至八路。东起杨箕桥,与中山一路立交相联,其中中山一路至农林下路路口,中山二路至东川路路口;中山三路至越秀北路路口;中山四路至北京路路口;中山五路至解放中路路口;中山六路至人民路路口;中山七路至荔湾路路口;中山八路至南岸路路口与珠江大桥相连通。沿线相互平交的道路达27条,有3座高架立交跨越。建有3座人行天桥,是东西横贯市区中心最繁华的重要道路。经统计,广州中山路一共有37个红灯位,这是大多数司机不愿走这条路的原因之一。1919年开筑道路,定名为惠爱东、中、西三路(今中山四、五、六路),长2.491
公里。1921年向东开辟大东路(今中山三路),1925年筑成百子路(今中山二路),两路共长1.735公里。后再向东修筑至杨箕村的中山公路(今中山一路),长2.135公里。初期,路面均为砂石或泥,1923年后陆续改为
沥青路面。
广州大道中、东风东路、
黄埔大道西、泰兴直街、梅花路、梅东路、共和路、梅花村、共和西街、福今路、
达道路、农林东路、
内环路、小东园、农林上路、
农林下路、
署前路、
东华路(东华北路)、百子横路、
执信南路、菜园北、菜园西、马棚岗、蟾蜍岗、
东川路、东平大马路、较场东路、较场西路、
陵园西路、中华街、东昌大街、东皋大道、荣华北、钱路头直街(北横街)、
越秀路、芳草街、
德政路、榨粉街、大塘街、
仓边路、旧仓巷、
文德路、府学西街、
北京路、
大马站、
广大路、
吉祥路、
教育路、
广州起义路、
连新路、
解放路、
六榕路、
朝天路、旧南海县街、
海珠路、
人民路、
光复路、蟠龙上街、
康王路、土兴巷、
荔湾路、恩洲北横街、恩洲大巷、周门路、周门南路、
泮塘路、周门南路、新虹街、
南岸路、
黄沙大道、
双桥路。
广州中山路全线都有电车线网分布,其中:中山一立交附近有锦城花园(东风东)公交站场,106路电车在此停靠;农林下路路口有
东山电车总站,102、108路在此停靠,107、112路有时放短线也在此停靠;中山八路公交站场有104、107、109路电车在此停靠。中山一路有106、107路电车,中山二路、中山三路、中山四路、中山五路有102、107、108路电车,中山六路有102、104、107路电车,中山七路有104、107、109路电车,中山八路有104、105、107、109路电车。广州中山路全线除陈家祠至周门段外都有地铁线网分布。
广州不仅有中山路,还有
中山大道。广州中山大道是最早的以中山命名的街路。据《广州市志·市政建设志》记载,广州“民国十四年兴建中山公路(今中山大道)。”这段路有一段掌故:孙中山在1918年撰写的《建国方略》一书中提出要在我国建设三个世界级的大商港,其中在广州黄埔建“南方大港”。1925年6月,广州和香港十多万工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
省港大罢工。罢工委员会认为,为了摆脱
帝国主义的经济控制,振兴实业,必须实现
孙中山提出的建设“南方大港”计划,在罢工委员会的号召下,广州各界爱国人士联合成立了“中华各界开辟黄埔商埠促进会”,并决定修筑广州至黄埔的公路。8月12日,
廖仲恺主持举行了筑路开工典礼。随后3000多名罢工工人自愿参加筑路工作,经过半年苦战,在1926年春建成了该路。因为这条路是按
孙中山《
建国方略》的意图修筑的,故命名为“
中山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