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
中国广东省公办高校
广东海洋大学(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简称:广东海大(GDOU),坐落于广东省湛江市,是国家海洋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公办综合性海洋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35年,广东省立汕头高级水产职业学院在汕头市成立,并于两年后搬往公平镇,改名为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945年,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搬往汕尾镇并改名为广东省立汕尾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950年,改名为广东省立高级水产技术学校。两年后,又改名为广东水产技术学校。
1953年,改名为广东省水产学校,并接收海口农校水产科专业(学生除外)和广西钦州农校水产科专业,将学校轮机科学术及部分教师转入长江舱务学校。1955年,搬往江门市,于第二年改名为广东水产学校。1959年,搬往中山县唐家湾,第二年并入暨南大学水产系,并改名为广东水产专科学院。1962年,搬往湛江市,华南工学院湛江分院被撤销,并入广东水产专科学院。第二年,改名为湛江水产专科学院。
1979年学校升格发展为农业部直属的湛江水产学院。
1958年,广东省湛江农业学校并入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1959年,华南农学院合浦分院也并入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建成湖光劳动大学。
1972年,湖光劳动大学更名为湛江地区农业学校。1976年更名为湛江地区五•七农业大学。1978年更名为湛江农学院。1980年,更名为湛江农业专科学校。
1956年,湛江气象学校开始筹建,1958年正式成立,后学校停办直至1979年复办。1980年经原教育部批准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合并发展
1997年,湛江水产学院、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合并,改名为湛江海洋大学。1998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12月,湛江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2005年,湛江海洋大学改名为广东海洋大学。
2010年6月,广东省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8月,广东海洋大学正式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2020年9月29日,成为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单位。第二年1月4日,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正式成立;同年3月,协同共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
2022年8月,广东海洋大学2个科技小院获国家支持建设。同年10月21日,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第二实验综合楼工程开工。2023年3月,广东省首家海洋牧场类获批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省市共建南海海洋牧场智能装备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在广东海洋大学揭牌。同年6月20日,由广东海洋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的“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在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揭牌成立。同年12月9日,广东海洋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新商科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18日,学校江市湖光校区(校本部)、霞山校区、海滨校区三个校区共设有20个学院;另学校阳江市的阳江校区设有6个学院;学校开设85个本科专业(含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5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水产一级学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被列为“优势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学科被列为“特色重点学科”。“水产”“海洋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为B-、C+、B-;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2581人,其中专任教师1735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681人、博士学位者857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591人;入选青年珠江学者、“扬帆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等共8人,省级培养对象14人;有15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1名省部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气象教学名师、7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4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以上优势特色专业。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7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3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6个广东省产业学院;16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广东省水产动物病害防控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等4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7个市厅级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近五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195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各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国家级项目590项;科研经费达8.81亿元;获得授权专利1595项;出版著作教材166部;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16件;发表学术论文6744篇,其中三大索引1455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4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7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6月,图书馆有各类纸质文献289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99万册,中文数据库34个,外文数据库15个,自建纸本特色文献专题3个。并且图书馆开通了国际联机检索系统。
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外数据库主要有:2023年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标准管理系统、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维普考试服务平台、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系统、读秀知识库采购、联图XOPAC非书资源云服务、DDS学位论文集成发现系统、SpecialSci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广东海洋大学Incites数据库、广东海洋大学ESI数据库、广东海洋大学CSA数据库、广东海洋大学SCI数据库、2023年springer电子书、2023年Wiley期刊数据库、2023年IEL数据库、2023年springer电子期刊数据库、2023年EI Village数据库、中国生物志库数据库系统、中国社会科学文库数据库、2023年Proquest Dialog数据库、2023年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系统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由广东海洋大学主办,双月刊,以及时反映海洋、水产学科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海洋、水产科学基础理论,水生生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病害防治,海洋渔业、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水生生物资源高质化加工利用、水产食品质量安全、海洋生物医药开发,海洋气候变化、海洋气象过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动力过程,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海岸工程,滨海农业等领域的学术论文。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WJCI)来源期刊和中国地学领域海洋科学高质量科技期刊,并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获2023年中国水产学会优秀科技期刊奖,2021年度中国农业期刊精品期刊奖,2020年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7年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2011年广东省科技期刊优秀期刊三等奖,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08年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学校校徽为圆形,背景色为湛蓝,体现学校海洋特色;校徽下部标有“1935”字样,体现学校创立时间。内外双环结构显示了学校上下万众一心、团结努力的精神。其中内圆中上方为帆的图案,下方为浪图案,表扬帆海洋,乘势而上;外圆上方为“广东海洋大学”汉字字样,下方为英文字样。
校旗由蓝色旗面、校徽、校名组成。校旗尺寸为2号旗:240×160cm,旗面为蓝色,体现海洋特色,校徽位于旗面左上方,旗面中间偏上为“广东海洋大学”校名。
精神文化
广学明德 海纳厚为
校训以“广东海洋大学”的简称“广海”两字为句头。“学”,有学习、学问、学识、学理、学说、学术、学科、学校等含义,“广学”,要求师生员工博学、博识、博为,即:广泛学习、广播学问、扩大学校影响力。“德”,指品行、品质、道德。“明德”,就是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体现以德为立校之本、以德为立人之本。“海纳”,广泛采纳。“厚为”,既有重视行为、勤动手之意,提倡实干精神,培养“三能”应用型人才;也有厚实的作为、大有作为之意,通过厚实的作为来提升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社团文化
“海大杯”乒乓球锦标赛
广东海洋大学“海大杯”乒乓球锦标赛,是由共青团广东海洋大学委员会、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办,并由广东海洋大学乒乓球协会承办的校级活动。“海大杯”乒乓球锦标赛面向广东海洋大学全体学生,旨在提高海大师生的乒乓球竞技水平,并促进彼此友谊,包括以学院为代表的团体赛以及自由参赛的个人赛,一般于4月中下旬举行,截至2024年,已成功举行至第二十二届。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11月16日,广东海洋大学共有湖光校区(主校区)、霞山校区、海滨校区、阳江校区四个校区,其中湖光校区(主校区)、霞山校区、海滨校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阳江校区位于广东省阳江市。
湛江市校区
截至2024年6月,湛江市的湖光校区(校本部,麻章区海大路1号)、霞山校区(霞山区解放东路40号)、海滨校区(霞山区海滨大道中5号)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892亩,其中湖光校区坐落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东侧。湛江市三个校区设有水产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滨海农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船舶与海运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中歌艺术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
阳江市校区
2021年1月4日,省教育厅、阳江市、海大、华工四方共同建设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3月30日,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正式成立。
截止2024年5月,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位于阳江主城区近郊,西靠罗琴山,南临石河水库,沈海高速、云阳高速、江湛铁路、广湛客专等交通路网纵横交错于校区旁,区域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处于重要交通枢纽位置。截止2024年6月,阳江市的阳江校区(江城区罗琴路1号)西靠阳江八景之一的罗琴山,南临风景优美的罗琴湖,总规划用地面积2223亩,第一期建设项目用地512亩,已于2021年6月建成。校区设有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等6个学院,15个本科专业。
行政管理
校园环境
广东海洋大学坐落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位于海滨城市湛江市和阳江市,校园环境优美,依山傍水。湖光校区坐落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东侧,阳江校区位于阳江主城区近郊,西靠阳江八景之一的罗琴山,南临石河水库。
"两湖两广"
教学主楼
校园里的教学主楼是全校相对高度最高的建筑,高耸入云,俯瞰全校,如同一个矗立的巨人,散发着深厚的学问之气。主楼底还设有银行、打印店等店铺,一应俱全,方便学生生活。
行政楼
行政楼坐落于蝴蝶湖的西侧,楼前花木繁茂,绿树成荫,四季花开,香气袭人。每当春夏之交,花香满楼。
校友情况
截至2024年6月,广东海洋大学为国家及地方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长期以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广东省高校前列,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南沿海等地区,其中大多数已成长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或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为中国海洋水产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历史沿革.广东海洋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2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