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为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管理的公益
一类事业单位(副厅级),前身为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所。
发展概况
1959年6月经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民族研究所”,人员编制9名。1962年2月,经中国科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部同意,将“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民族研究所”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广东民族研究所”,1966年至1978年10月,因“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而被取消。1978年11月,经广东省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恢复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并从科学院分出,归属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管理,人员编制9名。1981年1月,经广东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增加广东省民族研究所事业人员编制6名,增编后共有编制15名。1996年7月,经
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加挂“广东省宗教研究所”。1997年8月,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增加宗教研究所事业人员编制3名,增编后两所共有编制18名。2008年8月,经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会同意,报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所更名为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厅级),核定编制38名。现任院长马建钊,副院长李筱文、杨坤龙、罗贻乐。
2009年7月,
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机构编制方案》,规定研究院的主要任务为:(一)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二)开展民族、宗教基础理论和广东民族、宗教的历史及现状等研究工作。(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有关民族、宗教问题和政策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四)负责广东民族、宗教的古籍、资料的收集、整理、修复和编撰出版工作;开展广东民族、宗教的文物研究工作。(五)开展国内外民族、宗教学术交流和合作。(六)参与有关院校民族、宗教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指导、联系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广东省宗教学会和广东瑶学研究会工作。(七)承担上级相关部门交办的有关事宜。
人员结构
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现有工作人员34名,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10人,行政工作人员5人。院内拥有博士学位者10人(其中已出站博士后1人,在站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生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者5人。其余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
根据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的《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机构编制方案》,新组建的研究院设院长(副厅级)1名,副院长(正处级)3名(其中1名兼任纪委书记);内设3个副处级机构:民族研究所、宗教研究所、办公室(内设古籍研究室及院刊编辑部),设机构正、副领导职数共9名,其中正职3名,副职6名。现任院长马建钊研究员,全面主持院内业务;副院长李筱文研究员,分管民族研究所;副院长杨坤龙,分管宗教研究所;副院长罗贻乐,分管院办公室、编辑室。
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
研究院先后编撰出版著作20余部,译著3部,编辑丛书《广东民族研究论丛》、《民族宗教研究文丛》20余种,古籍与资料集25种。全院科研业务人员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民族研究涉及本省壮族、瑶族、畲族、回族、满族以及海南省的黎族、苗族等民族的社会、经济、历史、宗教、文化教育等,研究地域以广东为主,扩展到海南、广西、香港、澳门等地;宗教研究则从多种维度对五大世界性宗教和民间信仰及民间宗教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发表在核心期刊和国家重点刊物的科研论文近百篇,海外发表的十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多篇,更有多篇被评为国家、省、市级优秀成果。
民族调查
调研工作大体可分三个阶段(不含“文化大革命”时期):1960—1964年为初创阶段,以广东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调查为主,为各少数民族的
民族识别和社会改革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1979—1984年,完成了国家《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简史、语言简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和
民族自治地方概况)广东部分的编撰出版任务;1985年至今,进入成熟发展的阶段,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有关民族和宗教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完成了新编“五种丛书”广东部分的编撰工作。
近两三年来,在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扭转以往过于强调基础研究,对现实关注不够的现象,使研究院围绕上级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开展研究。在搞好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大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出了不少成果。例如对外来少数民族的研究,对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的研究,对宗教与
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部门决策民族宗教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学术交流
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日本、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泰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共同组织调研活动,参与及联合举办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属机构
民族研究所
负责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民族历史文化、民族经济社会、民族工作理论等基础研究工作;承担有关民族问题理论和重点课题的科研工作;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有关民族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负责全省民族古籍、志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修复和编撰出版工作;开展国内外民族学术交流和合作;参与有关院校民族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指导、联系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广东瑶学研究会工作等。有研究人员十名:盘小梅、陈晓毅、王维娜、杨建银、付晓华、吴泽荣、温士贤、汪鲸、杨晶晶、李俊良。
宗教研究所
负责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宗教历史文化、宗教工作理论等基础研究工作;承担有关宗教问题理论和重点课题的科研工作;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有关宗教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负责全省宗教古籍、志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修复和编撰出版工作;开展国内外宗教学术交流和合作;参与有关院校宗教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指导、联系广东省宗教学会工作等。有研究人员七名:夏志前、陈延超、章晓丹、吴宁、江泓、韦羽、黎敏菁。
古籍研究室
隶属院办公室。负责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究民族宗教古籍;承担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项目及重点课题的编写工作;参与全国民族古籍工作协作工作;指导全省世居少数民族有关民族古籍资料的抢救、整理工作;承担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分配的志书编写任务等。现有研究人员四名:张菽晖、李朗宁、宋永志、练海虹、赵双喜。
院领导
现任领导
院长:罗龙
副院长
李筱文,女,1956年生,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人,瑶族,中共党员。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分管宗教研究所工作。198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曾任广东省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现任广州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中国
民族服装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汉民族学会、广东省妇女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广西瑶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广东少数民族,在瑶学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参与2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和承担3个国家部委级科研课题,参与多个省级社科科研项目,出版专著5部,主编或参编图书多部,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应邀赴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泰国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的学术机构和大学进行学术访问。著有《广东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瑶山起舞——瑶族盘王节与耍歌堂》(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盘王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等。
杨坤龙,男,1968年生,广东揭西县人,汉族,中共党员。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分管民族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在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所办公室工作;2000年起任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所办公室主任;2004年起任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所副所长(2004年6月至2007年7月任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地委统战部副部长),分管办公室工作;2009年10月起任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长。
罗贻乐,男,1962年生,汉族,江西赣州人,中共党员。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分管办公室、编辑室工作。1985年毕业于
广州中医药大学,曾任职于
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
广东省人事厅、
羊城晚报出版社等机构。2000年起任广东省人事管理与人才研究所副所长及《广东人事》杂志社社长、主编;2004年起任羊城晚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2011年起任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长。
历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