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是广东省科技厅于2009年批准立项创建的重点研究基地。
概 况
主要依托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学科,并整合校内相关力量而建成。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翟明国院士,实验室主任
周永章教授。
定位与研究方向
重点实验室紧扣矿产资源的探查增储和绿色矿业开发两大主题,立足能源金属矿床、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及绿色矿业技术重点方向,以矿产资源形成的重大地质事件-关键地质过程、成矿系统的时空结构、资源环境效应及探查评价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致力于广东优势矿产资源和战略矿产资源的探查增储和绿色矿业发展,提高广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保障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
(1)能源金属矿床成矿机理、预测与定量评价。
(2)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成矿模式、预测与定量评价。
(3)矿业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研究成果
实验室现有研究基础以及长期累计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在矿床成因、成矿动力学及大型矿集区识别标志体系、定量定位成矿预测模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累计发表论文300余篇,仅2002年以来就有50余篇论文被SCI,EI和ISTP检索收录。专家评价该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在整体上居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陈国能和Rodney Grapes教授合作出版英文专著“In-situ Melting:Granite Genesis and Crustal Evolution”(Springer Press出版),提出了有显著创新性的花岗岩成因与成矿理论。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重点实验室以实验平台建设为基础,主要通过承担科研任务和培养人才来推动实验室发展。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围绕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并与中山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学科建设充分结合起来。实验室首批固定研究人员包括地球科学系所有现职教师,以后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充和调整。现有科技队伍30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2人,27人拥有博士学位,5人有国外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经历,5人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在重点实验室下的各研究团队实行“教授(PI)管理,科学问题引导,研究团队配合,技术员支持,博士、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的运行模式。使实验室成为广东省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探查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约50人每年。
开放与交流
与国内同行有很好的学术交流。周永章教授担任中国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会理事、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国能教授担任广东省核工业核铀资源保障工程技术专家;多名教授担任《矿床地质》、《现代地质》、《矿物岩石》、《矿产与地质》等学术刊物编委。坚持举办“地球科学系论坛”,曾先后邀请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陈毓川、翟裕生、欧阳自远、翟明国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领导柴育成、姚玉鹏等著名同行学者和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做专题报告。
本重点实验室涵盖的实验室面积3100平方米,主要位置在中山大学地环大楼C座1-5层,专门化的实验室和面向全校的公共实验平台。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实验中心是本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地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下辖有岩矿偏光显微镜鉴定实验室、实验地球化学实验室、包裹体实验室、宝玉石鉴定实验室、微体古生物实验室、磨片与样品处理实验室、离子色谱实验室、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原子吸收光谱实验室等。C座2层在现有基础上即将配置超净实验室以及ICP-MS分析仪,在地球化学分析实验室基础上添置原子吸收
光谱分析仪2台。且已经建立了矿床三维计算机模拟实验室,即将购置矿床三维数字模拟软件包。本重点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专管共用,为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平台。
近期目标
1.建设成果:建设成为广东优势矿产资源和战略矿产资源探查开发研究的专门创新平台,实验室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实验室。
2.团队优势:投入建设经费20%左右引进数名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聚集一批优秀人才,包括30人左右的固定研究人员及一定规模的流动研究人员队伍,形成 3 个团结合作、富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团队。
3.研发能力:建立以地质地球化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信息系统,大幅提高广东矿床学理论研究和勘查技术研究的综合能力,能为发现和评价矿产资源基地提供科技保障,为广东经济建设,国土资源合理、有效开发,社会发展遇到的矿产资源及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供数据基础、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4.科研成果:在广东优势矿产资源和战略矿产资源形成的关键地质过程、增储探查评价及绿色开采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预测一批大型矿床成矿远景区、找矿靶区,建立若干绿色矿山示范基地。每年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80 篇,其中,SCI 和 EI 刊物收录论文不低于 20%。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奖励。
5.人才培养:成为广东省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探查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约 50 人/年,本科生 100 人/年,其中,博士与硕士比例约为 1:2。
中长期目标
1.实验室运行状态良好,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专业实验室,在涉及的研究领域学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承担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成为我国矿产资源综合探查研究的主要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3.成为矿产资源综合探查研究领域内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4.在矿产资源综合探查领域,为政府科学决策以及广东矿产资源勘查技术队伍和矿山企业把业务拓展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新增矿产资源储量成为广东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主任简介
周永章,1963年6月生,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球科学系副主任、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学士(198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硕士(1987),加拿大Quebec大学博士(1992)。曾赴美国Stanford大学、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等机构从事合作研究。历任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山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先后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科技部 973 项目)专题、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广东省攻关等 40 多项课题研究。获
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1993)、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1994)、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励(1995)、国际数学地质学会主席奖提名奖(1995)、 “广东省青年科技标兵”称号(1997)、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负责,2005)、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加,2005),入选国家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0)、广东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2002)、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1;2004 年整合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目前兼任中国科学院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评奖委员会(IAMG Awards Committee)委员、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矿床地质》、《矿物岩石》、《矿产与地质》、《现代地质》等多个学术刊物编委。自 1993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先后招收和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 60 多人。主要研究领域:矿床地质模型、金属成矿元素分散-富集机理与
环境地球化学。
代表性研究成果:
(1)粤西河台金矿田的地质地球化学:出版英文专著《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Hetai Gold Field, Southern China》,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华南古海洋热水沉积体系及成矿作用:发表在国际 SCI 等学术刊物上,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3)含硫化物金属矿山污染及
环境地球化学效应: 获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支持;
(4)元素沉积非线性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的重建:发表在国际SCI 等学术刊物上;
(5)地质域中微量元素迁移的的分维级序路径及共轭地球化学异常:发表在国际 SCI 及《中国科学》等学术刊物上;
(6)西藏南部伸展与拆离系统贵金属和稀有金属成矿作用: 获国家科技部 973 项目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