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Exanthema Subitum,ES),又被称为婴儿玫瑰疹或第六病,通常是由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或HHV-7感染引起。该症状的最常见表现为儿童突然发热,体温在39℃以上,可能超过40℃,并持续3~5天,之后急速退热并伴有
皮疹。常发病年龄为6-15个月的婴儿,且男女发病率类似。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可通过接触受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唾液传播。
病因
幼儿急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是幼儿急疹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HHV-7感染。
幼儿急疹可通过接触受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唾液,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发病原因
HHV-6感染是幼儿急疹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原体包括HHV-7、
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型、柯萨奇病毒B型和
埃可病毒)、
腺病毒以及副流感病毒等。
诱发因素
幼儿急疹的高发年龄为6~15月龄。
6月龄以上婴儿发生幼儿急疹的机会较大,这是因为小婴儿从母体接受的抗体可以保护他们免于许多病毒感染,但这种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
症状
幼儿急疹通常以突然的高热开始,体温常高于39℃,也可能会超过40℃,发热持续3~5天后骤然退热,随之可出现压之褪色的
皮疹,皮疹始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
典型症状
当婴儿接触幼儿急疹患儿并感染了病毒后,感染初期的症状不易察觉,通常需要1~2周的时间才会出现感染的症状或体征。
婴儿急疹通常以突然的高热开始,体温常高于39℃,有时可达40℃或以上,高热一般持续3~5日,高热时可能会出现惊厥。
热退疹出,即一旦发热消退,通常会出现皮疹。
皮疹为粉红色细小密集的斑丘疹,通常是扁平的,有些可能会凸起,压之褪色。
皮疹首先出现于颈部、胸部和腹部,然后扩散至面部、四肢。
皮疹不发痒,通常持续1~2日,也有可能在几个小时内短暂出现,随即消失。
伴随症状
大多数患儿除发热、出疹外,整体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跃。
有的患儿可能在发热之前或期间出现流鼻涕、喉咙痛、咳嗽、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通常不严重。
还有部分患儿可出现烦躁易怒、轻度腹泻、食欲下降等。
就医
大多数情况下,幼儿急疹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如发热引起不适,可通过退热药控制,皮疹无需治疗即可消退。不过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诊:
诊断流程
幼儿急疹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其典型特征:幼儿发热3~5日,随之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
医生可通过皮疹特点来诊断幼儿急疹,很少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仅少数患儿可能需要进行病毒学检查,如免疫功能受损的患儿以及表现不典型的患儿。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急疹在早期比较难以诊断,因为该病最初的症状、体征与其他儿童常见疾病相似。一般如果患儿除了发热,并没有明显的感冒、耳部感染、
链球菌感染或其他常见病症的特征表现,医生会建议观察等待,看看是否会出现幼儿急疹特有的皮疹。
就诊科室
小儿皮肤科,儿科。
相关检查
幼儿急疹通常不需要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一般用于特征不典型的患儿排查发热原因。
幼儿急疹的血液检查特征包括:中性粒细胞相对减少、轻度非典型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在发热阶段早期可能升高,在病程的第3~6日达到最低点,通常不低于3000个/µL,然后在接下来7~10天逐渐恢复正常。
鉴别诊断
幼儿急疹常需与其他可表现出发热与皮疹的疾病相鉴别,鉴别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如发病年龄段、发热与皮疹之间的时间关系等。
具体鉴别诊断如下:
治疗
幼儿急疹本身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目前对幼儿急疹的治疗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当孩子因为发热感到不适时,可以服用药物帮助缓解不适。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非处方退热药,如:
对乙酰氨基酚或
布洛芬。不建议服用
阿司匹林退热。
对于免疫力下降的感染患儿,一些医生可能会开
抗病毒药,如
更昔洛韦来治疗。
预后
幼儿急疹的一般病程为:在高热3~5日后出现皮疹,皮疹持续1~2天,随后的1~3天内会逐渐消退。
因此,大多数幼儿急疹患儿会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并发症
幼儿急疹通常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并发症主要有体温骤升所致的惊厥,部分患儿还会出现
癫痫发作,其他并发症相对少见,如病毒感染神经系统所致的
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免疫力降低所致的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预防
隔离患儿至
出疹后5天。该病
传染性不强,
预防措施同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方法。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