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县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
平潭县,别称“东岚”,简称“岚”,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地理坐标为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东临台湾海峡,西接海坛海峡,与福清市、长乐区和莆田市隔海相望,南近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截至2023年,平潭县下辖1个街道、3个镇、3个乡,全县陆地面积371.91平方千米(含海涂面积62.9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164平方千米。2023年末,平潭县常住人口38.1万人。县境内通行平潭话。
历史沿革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11年),平潭属闽中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闽越国;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属会稽郡南部都尉。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属会稽郡侯官都尉。
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属会稽南部建安郡侯官县。晋太康三年(282年),属扬州刺史晋安郡原丰县。元康元年(291年)晋安郡原丰县改隶于江州刺史。
南朝明帝泰始四年(468年),晋安郡改名晋平郡,齐建元二年(480年)复名,仍隶江州。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陈永定元年(557年)增置闽州,属闽州原丰县;天嘉六年(565年)取消闽州,仍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光大二年(568年)改晋安郡为丰州,平潭属丰州原丰县。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今福州),平潭属泉州原丰县;大业二年(606年)泉州改称闽州;大业三年(607年),废闽州,改置建安郡(郡治闽县,即今福州),平潭属建安郡闽县。
唐开创道、州、县三级制。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平潭属建州闽县。武德六年(623年),建州复称泉州,隶岭南道,析闽县置新宁,闽县为州驻地。武德八年(625年)置泉州都督府,改新宁县为长乐县,平潭属泉州长乐县。
唐圣历二年(699年),析长乐县南8乡置万安县,平潭属泉州(今福州)万安县;景云二年(711年),泉州复名闽州,设闽州都督府,万安属闽州;开元十三年(725年),改闽州为福州都督府(福州名由此始,此后泉州名即指今泉州)隶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年)改福州为长乐郡,万安县更名福唐县,平潭属江南道长乐郡福唐县。
五代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年),福唐县改名永昌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福唐县,均属福州;闽龙启元年(933年),福州改称长乐府,改福唐县为福清县。天德二年(944年)闽王王延政据建州建殷国,后改闽国,以福州为东都,平潭属东都福清县。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福州改称福州威武军。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彰武军,平潭属福州彰武军福清县。
宋朝改唐代的道、州、县制为路、州、县制。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福州彰武军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路。雍熙二年(985年)置福建路,领12县,平潭属福清县。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平潭属福安府福清县。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领路、州、县。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福安府为福州路,属福建行中书省。元贞二年(1296年)升福清县为福清州,平潭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清州。
明清时期
明初承袭元制,改路为府。洪武元年(1368年)福州路改福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福清州复为福清县,平潭属福清县。
清承明制,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于平潭。以海坛岛及周围屿头岛、小练岛、大练岛、小庠岛、东庠岛、牛山岛、吉钓岛、草屿、塘屿析归平潭县丞管辖。嘉庆三年(1798年)二月二十七日,析原平潭县丞管辖区域海坛岛及周围9岛置平潭海防厅,直属福州府。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实行省县二级制。民国元年(1912年)10月14日,废厅置平潭县,仍属福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置道,平潭属东路道。民国3年东路道改名闽海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道废,平潭直属省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划分4省,平潭属闽海省。“福建事变”失败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国民政府将福建省划分10个行政督察区,平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至三十八年平潭改由省政府直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6日,平潭人民游击支队攻克平潭县城,13日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属中国共产党闽中工作委员会领导。同年7月3日至9月15日,国民党73军和74军军部及其51师以及天九部队占据平潭。9月16日,平潭解放。9月23日,再次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属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专员公署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潭仍属第四专署。1950年4月专署改称闽侯专员公署。1956年6月,闽侯专区撤销,平潭属晋江专区。同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大扁岛(面积4.8平方公里)划归福清县辖。1959年8月,恢复闽侯专区,平潭属闽侯专区。1971年6月,闽侯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平潭属莆田地区革委会。1983年6月,平潭划归福州市人民政府管辖。
2009年7月,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9月,平潭县与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政区合一”(行政区+实验区)混合型管理模式。2010年2月,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级别为正厅级。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平潭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地理坐标为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区;西接海坛海峡,与福清市、长乐区和莆田市隔海相望;南近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平潭综合实验区拥有海坛岛等11个有居民海岛、330余个无居民海岛,主岛海坛岛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全县陆地面积371.91平方千米(含海涂面积62.9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164平方千米。
地质
地层
平潭位于福建省武夷—戴云隆褶带东侧沿海地带,即闽东南沿海变质带,西邻闽东火山断拗带,东邻滨海断陷带,属中国东南沿海华夏古陆地质区域的一部分。
岩石与沉积物
县内地层,除第四纪全新统长乐组海积层外,构成平潭岛基底的岩石类型,主要是中生代侵入岩和火山岩。即以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主的燕山早期与晚期的侵入岩和以英安岩、流纹岩、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等为主的石帽山群的侏罗纪小溪组、南园组火山岩。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燕山期侵入岩。
燕山早期侵入岩主要是分布于海坛岛北部、西北部的白青、平原、苏澳等乡镇的花岗岩和中部潭城镇附近的闪长岩。燕山晚期侵入岩主要是分布在流水半岛(除王爷山外)的花岗闪长岩、潭东地区的花岗岩和北厝、敖东一带的花岗闪长岩。白垩纪的火山岩分布在东北部的君山、杨梅山和龙兴岭;流水半岛王爷山主要是石帽山群的熔结凝灰岩、夹粉砂岩和安山岩。侏罗纪火山岩是小溪组的英安岩和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分布在娘宫半岛的南部。
第四纪全新统长乐组的海积层,在县内分布较广。海积物主要分布在海湾洼地和平原底部,海积物上部广泛覆盖着第四纪风积物。根据海坛海峡海底地质钻探揭示,海峡海底中主要沉积第四纪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松散地层。其中主要为粘土、粘土质细砂、粘土质砂砾层、中粗砂、含砾粘土、粉砂质粘土等。第四纪沉积层厚度一般在25~40米,最大达60米左右,面积156.7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50.06%。
地质构造
平潭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属华夏构造体系。在区域构造上,平潭位于武夷—戴云复式隆折带东侧的闽东南沿海变质带,东与台湾海峡沉降带相邻。通过卫星遥感信息处理,认为平潭地质构造背景,属于平潭—东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其基底由前泥盆纪变质岩和印支—燕山早期构造层组成,受燕山早期至晚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形成以燕山晚期为主的火山构造和断裂构造格局,成为比较完整的以花岗岩为主体的构造块体。根据福建省卫星影像地震构造显示,平潭县处于福建省最大的活动断裂构造带北北东—北东向的长乐—诏安带的东北端。
地形地貌
平潭地形属木兰溪与龙江丘陵台地平原岛屿区。在各种内外营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岛礁、港湾、丘陵与平原相间排列等多种类型地貌,丘陵、海积平原分别占全县陆地总面积的51.45%和42.7%。而海岸带地貌的发育明显受北北东—北东走向的断裂控制,港湾众多,海岸曲折,港湾、半岛、岛屿的形态多具规则的定向排列特征。东海岸多港湾、暗礁;西海岸多泥沙、海涂。
主岛海坛岛陆地面积267.13平方公里,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其北部呈现南北走向的三条的丘陵带,并间以松散的堆积平原。全县最高峰——君山,海拔434.6米,并列有200米以上丘陵7座和芦洋埔、至凤洋等平原。芦洋埔为县内最大的沙积平原,面积30.23平方公里。君山东有王爷山(196.3米)、大澳埔;西有龙头山(181.1米)和上攀洋、酒店洋。据地质考察,王爷山和龙头山原为岛屿,约在3~4万年前,王爷山与海坛岛相连;约在6000年前,龙头山和芦洋埔平原连接。
海坛岛中部多海滨平原,由风海堆积物发育形成,有燕下埔、龙凤头埔、七里埔等。海坛岛南部多低丘。海拔在100~250米之间的低丘有13座,为东北—西南走向和东西走向,间有远中洋埔和苍霞洋、东昆洋等海积平原。较高的山丘牛寨山海拔234.6米。
气候
平潭县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风向季节性变换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东北风。季风明显,旱雨季分明,冬暖夏凉,霜雪罕见。
平潭处在南亚热带北界,气候温暖,县境内各地年平均气温19.0~19.9℃。最热月7~8月,月平均气温27.0~28.2℃;最冷月2月,月平均气温9.7~10.8℃。历年极端最低温0.9℃,≤3℃日数平均仅0.5天;极端最高温度37.4℃,≥30℃日数平均为20.9~68.4天(1960~1968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罕见。气温年较差17.0~17.7℃,日较差3.6~4.8℃,比内陆同纬度地区分别偏小2~3℃和4~5℃。春温回升迟,秋温下降慢,春温低于秋温,海洋性显著。
在季风环流影响下,平潭冬季11月至翌年1月偏北风频率占90%左右,夏季6~8月偏南风频率占50%左右。春秋两季风向多变,仍以东北风为主。全县年平均风速6.5~8.5米/秒。君山顶年平均风速为13.9米/秒。全年≥8级大风日数,中部90天左右,沿海130天左右。影响平潭台风每年3~5次,最多达11次,强度比内陆大,常达40米/秒以上。一年四季几乎都有大风出现。
全县各地年降水量在900~1200毫米。全年82%的降水集中在3~9月,其中5~6月梅雨占34%,而10~2月5个月降水量仅占18%。多年平均7~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三分之一,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夏秋旱十分突出。其中连续30天以上无透雨的大夏旱,约占总年数的60%;连续40天以上无透雨的大秋旱,约占总年数的40%。
水文
河湖
平潭缺少大流量的河流,分布着大大小小40余条溪流。平潭县海坛岛中部的三十六脚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是海水经过长期的淡化而成的淡水湖。湖周长165公里,总面积210万平方米,蓄水量1290立方米,最大水深16米。
海洋
平潭四面临海,平潭海域受台湾海峡暖水和浙闽沿岸流影响,台湾海峡暖水具有高温高盐、低营养盐特征,浙闽沿岸水低温低盐、高营养盐特征。每年入春以后,随着东北风逐渐转向偏南风,浙闽沿岸流逐渐退却,台湾海峡暖水影响加强:夏季基本为高温高盐水控制,闽浙沿岸流已无明显影响。冬季盛行东北风,闽浙沿岸流长驱直入,海水盐度下降。
平潭县海域属半日潮类型,潮汐类型为正规半日潮。根据平潭海洋站1990~2008年统计资料(平潭海洋站验潮零点),历年最高潮位为7.95m,历年最低潮位为-0.22m,平均高潮位为5.90m,平均低潮位为1.61m,平均海平面为3.79m,历年最大潮差6.84m,历年最小潮差1.51m,平均潮差为4.29m。高潮间隙10小时52分,平均涨潮历时6小时08分,平均落潮历时6小时17分。在苏澳实测最大涨潮的流速为150cm/s,流向西北,实测最大落潮的流速为135cm/s,流向东南,表层流速稍大于底层。平均余流流速10cm/s以上,表层流速大于底层,冬季大于夏季,表层、底层的余流流向基本一致,冬、夏季均是偏北方向。风浪多数为NNE向,主要出现在冬季,涌向为大多ESE,主要出现在夏季,风浪和涌浪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0%和76%,最大波高16m,为SE向。
土壤
平潭县土壤属南亚热带季雨林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共6个土类,25个土属,34个土种。其共同特点是土层薄、养分含量少。项目区土壤以红壤为主,水稻土、风砂土、潮土次之,其特点是土层薄,砂化明显,水土流失类型为微度水力侵蚀中,土壤养分含量较少。
自然灾害
平潭县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早等。夏季大旱出现机率高达54%,为全省之冠。平潭以风旱灾害最重,涝渍灾害为次,寒雹灾害较轻。
1986年9月17日,17号强台风正面袭击平潭县,12级大风持续60小时。由于正值阴历八月十五,暴潮增水与天文高潮叠加而引起风暴潮,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万元,死亡10人,渔船损坏流失364艘,渔网4082张,农田受灾6万多亩,冲毁渔港27处,养殖业损失惨重。平潭县海域除台风外,在秋、冬、春三季中,因冷空气入侵,常引发≥8级大风(17米/秒以上),对航海和农渔业生产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平潭县也是干旱频繁的重旱区。由于海岛夏秋雷阵雨少,加上丘陵坡地和平原沙地保水能力差,旱象常见,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例如1971年春旱之后,出现夏秋连旱,全县20处水库及大部分井塘干涸。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四面临海的平潭是福建少雨地区之一,缺少大流量的河流,主要水源仅依靠三十六脚湖,近40万人口常住于当地,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60立方米,远低于福建省人均水资源量1817.7立方米/人(国家统计局2021年统计数据),属于绝对贫水区。
2022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水资源总量1.3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91亿平方米,境内只有时令性溪流,自流入海。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潭县共有耕地6484.52公顷;种植园用地220.02公顷;林地12200.03公顷;草地596.81公顷;湿地7881.0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042.1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455.5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70.54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22年12月,实验区已发现铁、铜、钨、钼、石英砂、明矾石、饰面用石材等15种矿产(包括亚矿种)。其中,列入2015年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有5种,分别为铸型用砂、水泥标准砂、玻璃用砂、饰面用辉长岩和饰面用花岗岩。已探明保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6处,分别为平潭县竹屿至长江澳型砂矿区、平潭县芦洋浦标准砂竹屿矿区、平潭县芦洋浦标准砂中楼矿区、平潭县楼仔石英砂矿区、平潭县澳前燕窝饰面用辉长岩矿旭耀矿段和平潭县后楼花岗岩矿区。其中铸型用砂和水泥标准砂探明资源储量丰富,玻璃用砂较少。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平潭县处于南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湿润,植被多为逆行演替的人工植被,种类少,群落结构单纯。森林植被7大类型,10个群系,12个群丛,58个科,161种。农作物有甘薯、大小麦、水稻、豆类、花生、西瓜、蔬菜、花卉等14种粮食作物、28种经济作物和200种花卉。在浅海滩涂和沿岸岩礁上,有海带、紫菜、鹅掌菜、石花菜、鹧鸪菜、江篱、红毛藻、羊栖菜、赤菜、海苔等153种海藻。牧草以旱生草本为主,在草埔和低丘坡地上,生长鱼眉草、菌陈蒿、野苣、一枝黄花、野菊艾、飞蓬、狗尾草等13科38种,层盖度30%。
平潭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厝、流水、大练、澳前、岚城、芦洋、平原、中楼等乡镇以及国营防护林场。上述8个乡镇和1个林场拥有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84.5%,占森林资源总面积的85.2%;活立木蓄积量92889立方米,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0%以上。滨海平原宜林地以及防风固沙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芦洋、岚城、流水、澳前、北厝、平原等乡镇以及国营防护林场的长江、龙里、绛屿等3个工区;丘陵、台地的水土保持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厝、流水、平原、大练、苏澳等乡镇以及国营防护林场的君山工区。
平潭境内原生林木因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破坏,几无遗存。现有林木均为人工营造,种类少,群落结构单纯。主要分为6种类型,7个群纲,19个群系,25个群丛,隶属77个科,159个属种,214个种。其中乔木53个科,166个种;灌木及草本24科,48种。
2022年,平潭森林覆盖率30.06%,林地面积12367公顷,森林面积11902公顷,乔木林蓄积63.12万立方米,国家级公益林2459公顷,省级5188公顷。
水产资源
平潭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福建三大渔场之一的闽中牛山渔场的一部分,水产量在福建省位于前列。平潭海域内鱼类资源种类及其生态类型较为复杂,从适温性来看,鱼类组成具有热带和亚热带特征:主要以暖水性种类为主,占75%,暖温性种类占25%,未出现冷温性和冷水性种类;从生态类型分布来看,底层鱼类>近底层鱼类>中上层鱼类>岩礁类鱼类。平潭甲壳类生物资源主要以广温低盐性种类和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平潭头足类生物资源组成则较为简单,除了长蛸为暖温性种类外,其他头足类均为浅海暖水性种类。
海洋资源
海滨沙滩资源
平潭具有东南沿海优越的沙质滩涂,海岸线绵长,海滨沙滩长约70千米。平潭的海滨沙滩滩面广阔,坡度平缓,沙质适中、洁净,无污染,主要的特征值符合休闲度假与开展海滨运动要求。海坛湾龙凤头海滨沙滩、坛南湾海滨沙滩、海坛古城、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等形成平潭特色鲜明的海坛湾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带。
海岛港湾资源
平潭素有“千礁岛县”之称,常年有人定居的岛屿11个,环绕主岛海坛岛周围,西北有屿头岛、鼓屿、小练岛、大练岛;东北有小庠岛、东庠岛;南部有塘屿、草屿。有山白岛、三洲岛、大嵩岛、大怀屿、横屿、老箩屿、姜山岛、牛山岛、东甲岛、南横岛等330余个无居民海岛,主要海湾有海坛湾、坛南湾;主要港澳有观音澳、苏澳港、竹屿港、娘宫港、流水澳、钱便澳等。
可再生资源
潮汐能资源
福建省是全国最早利用潮汐能的省份之一,20世纪80年代,省科委、省水电厅和平潭县集资兴建平潭幸福洋试验潮汐电站,为全国第二大潮汐电站,1989年试运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先后停机。
平潭县海域平均潮差4.31米,可供潮汐发电有10多处,年可发电约9亿千瓦时。
风能资源
平潭地处台湾海峡与海坛海峡之间的突出部,“狭管效应”尤为显著。受此影响,浩荡长风在此常年不息。据统计,平潭年均风速达8.4米/秒以上,全年6级以上大风达300多天,7级以上大风达200多天,且风能密度高。因此,平潭县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岛可利用风能区域230多平方公里,风电开发前景广阔。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平潭县下辖1个街道、3个镇、3个乡:海坛街道金井镇君山镇苏平镇屿头乡东庠乡南海乡。县人民政府驻平潭综合实验区金井湾营运中心7号楼。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末,平潭县总户数135077户,总人口452933人,其中,男性230761人,女性222172人,男女性别比为103.9:100。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2023年末,平潭县常住人口38.1万人,城镇化率61.61%。
民族
2022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有回族、畲族、壮族等27个少数民族,人口约9364人,其中回族人口8209人,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的87%。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海坛片区和君山片区。全区有4个民族行政村,分别是君山片区港东村、君山片区模镜村、海坛片区上楼村、海坛片区玉道村。
语言
平潭县属于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系统,与福清话相同,县境内通行平潭话。南海乡的塘屿,因靠近莆田,这一带居民多说莆田话;还有少数村落,通行闽南话,如流水的后田、中楼的韩厝、澳前的龙山等。平潭话属于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系统,平潭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方言词汇和俗谚、俚语,其中渔谚、农谚及时令、气象谚语更是丰富多彩。平潭方言,是平潭人民祖辈们以一代代生命的重量与海岛艰难的生存环境对话,伴随着平潭话源远流长的嬗变与发展过程。
宗教
2022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大宗教,各宗教均成立爱国宗教团体。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222处,其中佛教12处,道教123处,天主教2处,基督教85处,100平方米及以上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218处;有教职人员263人,其中佛教14人,道教202人,天主教7人,基督教40人。
经济
综述
2023年,平潭县实现生产总值370.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51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8.41亿元,同比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238.26亿元,同比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1.9:23.6:64.5调整为本期的11.7:23.9:64.4。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及拉动情况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2.7%,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0.8%,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6.4%,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034元,同比增长4.2%。据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99元,较上年增加1649元,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
第一产业
平潭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与台湾有着相近的气候条件,也是台农台企创新创业的新兴热土。近年来,实验区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用好资金政策,大力推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农渔)产业园项目创建,引进台资农业企业,推广应用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等先进生产要素,丰富平潭的农业种植品种,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走出一条海岛农业发展新路。
2023年,平潭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93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3.14亿元,下降10.2%;林业产值1345万元,增长12.3%;畜牧业产值3.76亿元,增长2.4%;渔业产值70.83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07亿元,增长3.5%。
第二产业
2023年,平潭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5.91亿元,比上年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同比回落3.3 个百分点。分门类看,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6%,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8.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08.7%,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85.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2.3%,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下降10.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5%,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0.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7%。全年工业用电量1566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 1.9%。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102.7%;资产负债率79.6%,下降0.4个百分点。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5.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4.5%。
第三产业
综述
平潭县第三产业发达,种类齐全,其中文旅行业的发展态势十分显著。平潭凭借着独具优势的资源禀赋,广受影视剧组和综艺节目组的青睐。近年来,平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将影视产业作为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引爆点”,不断完善影视产业软硬件配套,积极引进企业落户平潭,致力打造影视“梦工厂”。平潭影视产业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发展,成效凸显。
国内贸易
2023年,平潭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0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9 亿元,下降17.6%,按地域看,限额以上企业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7.60亿元,下降15.8%;乡村9消费品零售额 1.39亿元,下降35.8%。四大销售额中批发业销售额217.64亿元,下降49.5%;零售业销售额48.66亿元,下降6.2%;住宿业营业额3.60亿元,增长60.2%;餐饮业营业额11.77亿元,增长16.6%。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增长9.9%,粮油食品类下降23.6%,石油及制品类下降70.0%,家具类增长31.5%,日用品类下降11.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2%。
对外经济
2023年,平潭县进出口总值170.6亿元,下降19.2%。其中,出口总值89.9亿元,下降26.1%;进口总值80.7亿元,下降9.8%。合同外资额12175万美元,下降79.7%;实际使用外资601万美元,同比增长27.9%。
金融
2023年,平潭县共有商业银行17家(法人机构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60个,ATM机123台,布设助农取款点289个。共有社区银行3家,银行网点遍布辖区各个乡镇,在农村设有16个营业网点,在边远小岛设有离行式网点2个。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30.68亿元,同比增长13.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27.68亿元,同比增长11.6%。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33.01亿元,增长26.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31.44亿元,增长15.8%。证券机构共6家,其中4家在平潭开设营业网点,2家在上海经营。证券机构累计营业收入6098.44万元,增长98.6%。
全区证券机构共10家,其中4家在平潭开设营业网点。4家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07.23万元,同比下降65.4%。年末全区保险机构17家。其中,财产险机构8家,寿险机构9家。全年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1.90亿元,同比下降1.4%。其中,12财产险保费收入2.68亿元,增长1.4%;人身险保费收入9.44亿元,下降2.2%。累计赔付给付3.77亿元,增长34.9%,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86亿元,增长31.0%;人身险赔付支出1.91亿元,增长39.0%。
邮电
2023全年,平潭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98亿元,同比增长4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18亿元,增长190.0%;电信业务总量4.80亿元,增长7.4%。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30亿元,增长95.9%;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32亿元,增长0.1%。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46.0111万户,下降1.7%。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50万户,下降6.3%;移动用户达41.51万户,下降1.2%。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21.84万户,增长6.8%。
旅游业
2023全年,平潭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026.15万人次,同比增长45.7%,实现旅游总收入105.84亿元,同比增长66.7%。国内旅游人数1024.81万人次,增长45.6%,国内旅游收入104.80亿元,增长65.4%;入境旅游人数1.34万人次,增长442.5%,旅游外汇收入0.15亿美元,增长672.3%。
房地产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比上年下降66.7%。其中,住宅投资下降66.0%。
特色产业
化风为宝、以风兴业。截至2024年,平潭风电场已建成总装机容量67.83万千瓦,年产值预计达14.95亿元。近年来,平潭综合实验区紧紧围绕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深入挖掘风能资源优势,以风电清洁能源开发及产业链培育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能源清洁化、生活低碳化”,推进“零碳岛”建设,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
社会事业
教育
平潭县驻有: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3年,平潭县全年在校学生总数81141人,其中中小学53850人(小学31806人,初中14164人,普通高中7880人)、幼儿园12335人、职业中专2066人、特教校203人、高职院校12687人。公办教师3703人,其中幼儿园660人、小学1718人、中学1161人、职业中专98人、特教学校38人、进修校28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4所,其中幼儿园65所(公办园28所)、普通小学27所、初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职业中专1所、高职院校1所、特教校1所。全年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达118292万元,同比增长3.0%。
医疗
2023年,平潭县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26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9家,包含区属医疗机构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全区共开放病床2141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112张。共有卫技人员2966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748人。
科技
2023年,平潭县新认定21家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新指导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入库备案,新推荐13家企业参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获评3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新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4个。当年3个到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通过率达100%。荣获科学技术奖1项。全年专利授权238件,同比下降38.8%。
文化
国家二级文化馆:平潭综合实验区文化馆。国家二级图书馆:平潭综合实验区图书馆。
2023年,平潭县各级公共图书馆组织各类讲座72次,书刊文献外借19.49万册,总流通人数52.7万人次(含各分馆),组织举办画展32次,参观人数57973人次。全年文化馆组织举办各类展览11场,参观16人数3242人次;各类文艺活动220场次,参与人数(含线上直播)34.656万人次;免费开放培训80场次,参加人员2465人次。公益性讲座1场次,参加人员120人。
体育
平潭县成功举办2023年度亚洲沙滩排球锦标赛、U18女子垒球亚洲杯、平潭国际赛车嘉年华、国际风筝冲浪节等赛事活动62场,其中国际性赛事6场、全国级别赛事13场。平潭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体育场地总面积123.344万平方米,人均3.20平方米。平潭少体校获评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全区8名运动员获评一级运动员,39名运动员获评二级运动员。平潭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特奥运动员在省残运会上获22金16银6铜。平潭选手获杭州第19届亚运会帆船女子水翼风筝板比赛冠军。区棒垒球队获2023年福建省青少年棒球锦标赛乙组冠军和甲组亚军。
社会保障
2023年末,平潭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入数达6.2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1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从每人每月200元提高至210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5万人,领取被征地养老待遇2.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5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4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9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4万人。最低工资由1720元提升到196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由18.8元提升到20.5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39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30人。
水利工程
平潭县主要水源仅依靠三十六脚湖,属于绝对贫水区。为解决闽江口城市群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供水短缺问题,“一闸三线”工程应运而生。
2023年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建省最大的引调水工程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通水。作为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一闸三线”工程不仅是福建省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最大的引调水工程。工程全长约181.58公里,总投资约61.6亿元。“一闸”即大樟溪莒口水闸,是工程的主水源。“三线”为闽江竹岐至大樟溪引水线路,大樟溪至福州市区、闽侯、长乐输水线路和大樟溪至福清、平潭输水线路。平潭输水线路从永泰大樟溪莒口库区引水至福清东张水库,再经龙高半岛引水至平潭岛三十六脚湖,全长约92公里。“一闸三线”工程全线通水后,将为仓山区、长乐区、闽侯县、福清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百姓送去水,年供水量约8.7亿立方米,近580万人将通过“一闸三线”喝上来自大樟溪的优质水。
交通
综述
截至2020年,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全线贯通,福平铁路投入运营,平潭成功迎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双通道的格局全面形成,综合立体、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主骨架逐步完善,全面融入福州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2023全年,平潭县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69.86亿元,同比增长5.4%。全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交通货运量10658.26万吨,增长4.8%,货运周转量1472.10亿吨公里,增长12.2%;客运量102.2810万人,增长25.7%,旅客周转量7813.08万人公里,增长26.8%。
公路
截至2020年,平潭县建成南岛路、麒麟大道、和平大道一期工程等干线公路18公里,岛内干线公路布局基本成型。“镇镇有干线”建设完美收官,建成通(乡)镇公路21公里,全区(乡)镇二级路比例达100%,较“十二五”末提高67%,通景区公路、乡村旅游公路、旅游接线道路通达性全面提升。
截至2022年底,平潭公路通车里程达635.654公里,等级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164.90公里,位列全省第一。
铁路
2020年12月26日,福平铁路开通运营,福州至平潭最快29分钟可达,结束了平潭不通铁路的历史。福平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港(台)通道京福高铁的重要延伸,线路全长88公里,为国铁I级双线客货共线铁路。福平铁路全线共设福州、福州南、长乐、长乐东、长乐南、平潭6座客运车站。终点站平潭站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隶属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平潭站站房外观采用干挂石材,体现“石头厝”主题,内部装潢融合了平潭传统民居与海洋元素,彰显当地的海岛文化。站台在设计上仿照古代廊道的柱子建筑,颇具历史韵味。截至2022年8月,平潭站日常开行动车组列车14对,节假日加开2对,主要开行方向包括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南京、南昌、赣州、厦门等。
航空
据《平潭“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谋划表》,2023-2030年将建设平潭支线机场。拟选址于大沙屿,飞行区指标3C,1800m×45m跑道,配套机库、航站楼(含塔台),以及维修、工作、生活用房。
水运
平潭四面环海,位于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必经之地,历史上曾是诸多朝代对外通航的重要港口之城。在其延绵408公里的海岸线上,有着283个天然港湾、澳口,可建1万至30万吨级泊位的就有10多处。
据史料记载,平潭最早的码头位于苏澳钟门下澳底,其对岸便是福清海口和长乐松下。时至宋初,苏澳港开始对外通商,渐成集市,入口以柴米为大宗,出口以鱼盐为大宗。
到了宋嘉祐年间,由于平潭船舶往来频繁,朝廷便在钟门设巡检司,管理船舶和海防要务,港口码头日渐繁华。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福建海外贸易盛况空前,平潭亦逐渐成为海上丝路的重要途经地,海坛海峡就是这段历史的有利佐证。海坛海峡位于平潭主岛东北方,水深狭长,自古以来便是船舶避风航行的黄金航段。古时,一艘艘商船满载着中国瓷器、香料、丝绸等,经过海坛海峡开往茫茫大洋。此地也成为中国沉船分布最密集、种类最多、年代序列最完整的海域之一,堪称“水下遗址博物馆”。
清雍正五年(1727年),海禁解除,平潭渡口数量剧增。潭城、苏澳、屿头、大练、流水、娘宫、观音澳等口岸均有渡船往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海洋经济加速发展,平潭海洋贸易枢纽地位日益突出,港口建设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金井港区开始建设。金井港区三面临海,前沿水深达15.4米,这里航道深邃、回旋水域畅通,泊位还设有集装箱滚装运输通道、桥吊等,十分适合大型船舶靠港作业,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
2019年3月,金井港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正式跻身国家一类口岸行列。同年,平潭在全国率先实现与台湾北部、中部、南部港口客运货运航线,以及金门、马祖“小三通”货运航线的全覆盖。
2023年,平潭港口岸金井港区3#泊位国际邮轮码头正式启用。这座码头是福州港目前规划的唯一一个15万吨级邮轮泊位,也是福建在海峡西岸北部区域布局的第二个邮轮码头,能同时满足15万总吨级邮轮和5万吨级货轮靠泊使用的要求,将大幅提高平潭对台、对外客运流量,助力平潭打造“海峡邮轮经济圈”重要枢纽。
截至2023年11月,金井港区已建成并投用3个5万吨级多用途货运泊位,配套仓储物流仓库、口岸服务大楼、通关查验设施等,为一座功能完备的国际化大港。
公共交通
平潭县已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截至2020年底,平潭县已开通公交线路62条,其中本岛线路50条、新增40条,离岛线路12条、新增7条;公交车辆数达260标台。
人文
综述
平潭岛民淳厚善良,勤劳朴实,自古以来的风俗具有浓郁的海岛特色,平潭县的特色菜肴多与海产有关,还在长期的海洋防御历程中形成了丰厚的海防文化。人们在长生活中形成的饮食、婚姻、生养、节日、交际、信仰等习俗,与其他地方汉族的习俗,既保持诸多方面的共同性,也有本地的独特性,如平潭的许多节日与中国其他地方相同,但有着独具特色的习俗。
美食
特产
习俗
建筑
平潭县的传统聚落大多数为石头厝,“石头厝”是对石砌墙体建筑的特殊称谓,平潭位于东南沿海,岛上土壤层较薄,地貌大多岩石裸露,盛产花岗岩。当地居民在贫瘠条件下,就地取材,以条石、毛石、青石等块状石料为墙体的主要材料,以木材作为楼板以及屋顶结构,建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石头厝民居,平潭石头厝是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平潭岛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缩影。平潭民居有四种类型,分别是竹篙厝、四扇厝、官式大厝和现代石厝,其中四扇厝是石头厝民居最主要的形式。
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8年底,“藤牌操”列入省非遗项目;重点推进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及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壳丘头遗址为核心,平潭石头厝特色传统建筑等为载体,成立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并召开“中国·平潭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国际学术论坛筹备会”“2018年南方基建考古协作会议”,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商基地发展规划、探讨南岛语族学术研究课题,组织参加“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等,宣传与展示平潭文化遗产保护与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成果。
文物遗址
截至2023年底,平潭综合实验区不可移动文物189处。其中,文物保护单位有28处(国家级2处、省级7处、区县级19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161处。按文物类型分类,有120处古建筑、24处古遗址、11处古墓葬、17处石刻、1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发现10艘沉船遗址,是中国水下文化遗产分布相对密集、数量较多的海域之一,年代序列从五代到清代,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壳丘头遗址、东花丘遗址、龟山遗址在内的壳丘头遗址群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验区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2处,分别是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公园。
风景名胜
综述
平潭县是“国际最具潜力旅游目的地”;也是继海南之后的第二个国际旅游岛。截至2022年底,平潭县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5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1家。
重要景点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
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境内,五代十国至清代水下遗址。2005年,清代沉船碗礁1号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在平潭进行。水下遗址为福建乃至全国已知水下遗存分布最为密集、内涵丰富且文化面貌相对明确的水下遗存分布区。2013年5月,海坛海峡水下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福庙
五福庙,位于平潭五福庙街西侧,又名威灵公庙,原称驻镇都城隍庙。明代始建,清康熙、乾隆年间续建,道光、同治年间均有修缮,1985~1994年复修。庙为木石结构,硬山屋顶,坐南朝北,面积940平方米。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是龙凤戏台、前天井、城隍殿、后天井、观音堂等。
壳丘头遗址群
壳丘头遗址群,位于平潭县平原镇南垄村东北的一处山麓坡地上,距城关约15公里,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址面积15000多平方米。自1964年被首次发现后,分别于1985年、2004年、2021年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2021年10月,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2019年10月,壳丘头遗址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17:1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