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客,山西地区知名网络意见领袖。致力于流行文化的观察与创作,擅长文艺评论的写作。
人物简介
平客,山西地区知名网络意见领袖。
致力于流行文化的观察与创作,擅长文艺评论的写作。创作有地域文化类、流行文化类、心灵文化类作品近百万字,在山西(晋城)地区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纸媒作品散见《国际广告》《北京青年报》《山西晚报》《山西广播电视报》《太行日报》等。代表作品《晋城,告别年度》系列(2005至2012);漂着的时光系列(1至12)。
原籍山西高平,现居晋城。
作品内容及风格
摘自《文化晋城》杂志:
平客文字下笔的方向,多关注于
晋城本地的大众文化,是晋城地域文化的忠实拥趸,用他的自己定位为“充门面”的话说,“致力于晋城流行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城市文化生态的观察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单是在2007年在《山西广播电视报》开的时评专栏,就写下十几万字的晋城新闻评论,且不用说平时的日积月累。
对于晋城大众文化领域这一块,我注意到这几年来,他主要关注着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五个“关注”有如五把“飞刀”,有着很强的目的感和针对性。
一是关注于
晋城的“影视产业发展”,在晋城拍摄的影视剧,或者跟晋城相关的影视剧,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做出评论并跟进观察,即将公映的《白银帝国》曾在陵川
锡崖沟拍摄,他就了解到原村支书和主演张铁林之间的故事,写在文中进行了“声援”。不仅如此,他几乎把和晋城有关的影视剧都进行了“平式批注”,发出着别于主流媒体的声音。代表作《白银帝国,文艺片的绝版生存》《黑金地的女人,命运又如何》等。
二是关注于
晋城的“娱乐文化事业”,可能“80后”的人都是受大众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比“70”“ 60”活得都要轻松很多,于是当港台、内地明星张惠妹、李纹、李宇春等站在晋城的体育场舞台演出时,平客立即成了一线的“娱乐记者”,记录着明星在晋城的点滴表现,并以惯用手法调侃成趣,有据可查的是,他强烈呼吁给多次出入晋城的棋圣聂卫平、曹熏铉发“晋城绿卡”,以增强围棋源地的荣誉感;对于某人曾忽悠董文华至阳城农村一事,也被他拿来大做文章,让人忍俊不禁。
三是关注于
晋城的“都市文化”,他的《晋城,告别年度》系列,从05年开始已经连续写了八年,每到年末,热心的读者都会翘首以盼;他写“晋城大街上的老外们”,也亲身体验“从银都KFC坐五路车回家”的感受,一瓶白马王啤酒,也被他大书特书成快意恩仇的“七岭店”。更别说那些磅礴的长篇,在《长平吊古,千年诗会》里,五千年到过晋城古战场的诗人们,被他兴致盎然的招来挥去,排队分奖……
四是关注于
晋城的“
城市发展”并思考其改进的方向,他的《“2茂”时代的民意期许》几乎就是一篇城市建设的建议书,在《寻找千年晋城》里,他对城市建筑从现状到未来,从物质到人文,也能谈出自己的思路;求解晋城的城市色彩,把“电影经验里的城市”都能搬过来对比运用。他解读《新版晋城市总体规划》、受访谈晋城《没有煤,这是一个玩不转的城市》,总能最直接的抓住症结所在,并毫无顾忌的只抒胸臆。
五是关注 “个体与城市”的感受和认同,在“以人为本”的语境里,平客把对
晋城的认识消融于文字里,通过文学语言来表达对城市的感观,引起大众的共鸣。他的《晋城姿态》、《凤台西街的守望者》、《沿着白水河走》、《我比杨花更飘荡》、《漂着的时光》系列就是一部新晋城人给
这座城市留下的“心灵史”。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也看到一个不同时期走过来的平客,他对城市这种持续的“关注”也成为我们一直持续“关注”他的原因。
平客的这五把飞刀不仅在于“精、准、狠”,招招致命。更在于出手极快,是公认的晋城江湖里的“快刀手”,常常一篇三五千字的精妙文章,一气呵成,让读者在阅读中都能体会到他的节奏,还有那速度感,让人痛快淋漓。
平客的文字作品常常被当作网络文学来考察。但他的作品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或许,以下几点是他身上最值得一些传统作家学习的:他对日常生活一直保持有持续探索的热情;他讲故事的技艺活做得精细,从而有一种别的作品少有的生活质感;他所使用的语言常让我们觉得轻松、新鲜;他所写的文字之外的“意思”常让我们觉得另辟蹊径。我们常常惊异于连一杯桔子水的冲泡、一碗稀粥在他写来也别有一番情趣。
在我的阅读记忆里,有时也觉得他的话语方式太重搞笑、幽默,缺少庄重、大方的品质,文字便容易打滑,难以真实地表达出这个时代的内在特征。其实不仅是80后,现在只要翻开报纸、杂志,尤其是网络上,一片滑稽、搞笑、诙谐、插科打诨的口吻,如果都在用周星驰或《武林外传》的方式说话,就能把一切尖锐的问题都消解了,表面化了,这其实是对现实的简化。慢慢地,细读他的文字,会发现,这种文字表述,内心也有庄严的东西,在骨子里,我们还是能摸到沉重、庄严的东西,他并不是只把文字的最高境界定位于有趣,或许他这样的表述,只是引导我们愿意去读。
在博文里,他的记录常以细枝末节和鸡毛蒜皮的人事,从最细微的角落一页页翻开;以一个很窄小的路径进入现实,再通达一个广大的人心。就这样,细流蔓延、泥沙俱下,从而聚沙成塔,汇流入海,浑然天成中抵达本质的真实。
创作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