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幸蜀》是唐代诗人
罗隐创作的一首
七言绝句。首句写马嵬的山色,次句写皇帝回京师长安,后二句借唐玄宗之口表明家国兴亡不能归罪于弱女子。 此诗借唐僖宗逃奔之故事,反对嫁祸女子,讽刺辛辣,是一首反传统“女祸”观念的诗。此诗用语俏皮辛辣,而立论严正磊落,特色鲜明。
作品原文
帝幸蜀①
马嵬山色翠依依②,又见銮舆幸蜀归③。
泉下阿蛮应有语④,这回休更怨杨妃⑤。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帝幸蜀:帝,指唐僖宗。幸,皇帝到达某地。蜀,指四川。
②马嵬(wéi):马嵬驿,即今马嵬镇,属陕西安平县。唐
天宝十四年(755年)
安禄山造反,次年引兵入关,
唐玄宗仓皇奔蜀,途次马嵬驿,卫兵杀
杨国忠,唐玄宗赐
杨贵妃死,葬于马嵬坡。(见《
元和郡县志》)
③銮舆(luán yú):皇帝车驾,也叫銮驾。
④泉下:九泉之下,阴间。阿蛮:即阿瞒,是唐玄宗小名。
⑤杨妃:指杨贵妃。
白话译文
马嵬山色翠绿而草木茂盛,又见皇帝的车驾幸蜀回归。
九泉下的玄宗应出来说话,这回僖宗出逃休怨怪杨妃。
创作背景
据作者自注此诗作于乾符年间(874年-879年),
唐僖宗在
黄巢农民军攻入长安之时,沿着当年玄宗逃亡的老路,向四川逃命。诗人作此诗以抒发其愤慨之情。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借唐僖宗因兵祸奔亡之事,告诫后来帝王不要诿过于女人的诗篇。首句“马嵬山色翠依依”写,马嵬的山色,青绿苍翠,草木茂盛。次句“又见銮舆幸蜀归”写,数年之前,驾幸四川的銮舆,而今又回京师长安了。这里用山色依然青翠,渲染气氛,衬托车驾的回归,暗示了山水没有变化,而时势却在变化,大唐王朝也在变。后二句“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意谓:唐玄宗避乱蜀中,用缢杀杨妃来杜塞天下人之口。这回唐僖宗酿成祸乱,却不知要怪罪何人了。诗人有意让黄泉之下的唐玄宗站出来说话,告诫后世人再也不要把王朝家国的兴亡归罪于一介弱女子。
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之事,唐诗人多说是玄宗主动将她赐死,可见天子之“圣明”。如
刘禹锡云:“官军诛佞幸,天子舍夭姬。”罗隐于此却说:“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意即怨杨妃者并非阿瞒(玄宗)本人,也就是说,玄宗并不想主动致杨妃于死地,反而在“泉下”为杨妃抱不平。这有深一层的含义,也属于作者的独特见解。
此诗借唐僖宗逃奔之故事,反对嫁祸女子,讽刺辛辣,是一首反传统“女祸”观念的诗。
名家点评
清代
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唐人于再幸蜀都,为玉环洗刷,意皆别有所指。
广西作协副主席
秦似《唐诗新选》:出语俏皮辛辣,而立论严正磊落,特色鲜明。百多年前,唐玄宗逃蜀,人们多把杨妃作替罪羊挡箭牌过恶责任推到她的身上;可这回,杨妃的骨头早已腐朽,朝里也没听说有“杨妃第二”在,皇帝却照样狼狈窜蜀,请问当作何解?拉出“泉下阿瞒”来,叫他说出翻案的话,构思极奇,出人意表,想落天外。
作者简介
罗隐(833-910),原名横,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因得罪权贵,十应进士试不第,于是改名罗隐。黄巢起义后,避乱归乡里,任钱塘令。唐亡,依吴越王钱镠,官至谏议大夫。其所作《谗书》是一部讽刺小品文专集,鲁迅称之为“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文风简洁警策,犀利激拗。有《罗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