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雷克·易卜拉欣(?-1536年)奥斯曼
土耳其帝国的
苏莱曼一世时期,影响力最大的一位的大维齐,其为当时德米舍梅阶级的
领袖,在苏莱曼初期,曾为
帝国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但后来被苏莱曼处死。
易卜拉欣最早是
加尼沙里的
军官,由于出众的军事才能得到
苏莱曼的提拔,而成为
帝国庙堂重臣。至塞利姆一世征服
马穆鲁克,将埃及纳入奥斯曼版图后,埃及叛乱不断,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
苏莱曼登基的第四年,即1524年。这场叛乱的领导者是
易卜拉欣的政敌
阿纳维特·艾哈迈德帕夏,他怨恨
苏莱曼没有册封他为大维齐,而把这个位子给了
易卜拉欣,于是赶赴埃及,煽动已经投降十年的
马穆鲁克贵族暴乱。
当时
苏莱曼一世派出易卜拉欣平乱,他很快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然后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杜绝埃及再发生叛乱,一是用最残酷的手段屠杀
马穆鲁克贵族,二是安抚百姓。这导致大部分埃及人即害怕
苏莱曼,又发自内心的敬爱他。
苏莱曼趁此在埃及设立了更完善的行政
系统。
1526年,安纳托利亚的博左克地区,一位叫巴巴·祖努的苏菲派
教士领导当地的土库曼人发生了叛乱,目的是为了抵制征税,但是很快平息。不久一位叫卡伦德的军官又发动叛乱,这次得到了当地
土库曼王公的广泛支持,卡拉曼的总督被杀死。
苏莱曼再次派出
易卜拉欣,易卜拉欣再次快速的获得军事上的胜利,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屠杀叛乱的
土库曼人,因为他没有抓住卡伦德,所以他将获胜打得的土地归还了土库曼王公,王公们感恩戴德,改而支持苏莱曼,并最终助易卜拉欣击杀卡伦德。
奥斯曼
土耳其帝国一直存在着后宫干政的问题,且在
苏莱曼时期尤为严重,当时后宫的
领袖是苏莱曼的母亲太后哈桑。哈桑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
易卜拉欣结成了政治同盟,排挤其他势力进入
帝国的权力核心。
苏莱曼是个独立而能力很强的帝王,但仍不得不受这个政治同盟的影响,好在哈桑太后一向是支持他的,所以宫廷的斗争并不激烈。不过这不代表没有负面的作用,由于
易卜拉欣和太后结盟,
苏莱曼授予了他很多特权,而这些特权又从易卜拉欣手下散播到他下面的德米舍梅阶级,使得德米舍梅阶级的权力扩大了很多,在
帝国内部逐渐取代原有的统治阶级:旧突厥贵族。就
易卜拉欣个人来说他更通过这些特权谋取大量的非法财富。这些都让
苏莱曼非常不满,但鉴于
太后的影响,苏莱曼又不得不保持沉默。
1534年,太后哈桑去世,易卜拉欣的地位开始动摇,1536年
苏莱曼以易卜拉欣勾结沙维王朝为由处死了他,这当然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其实他政治斗争的失败。1534年,哈桑太后的去世,使得后宫的权力转向苏莱曼的妻子
罗西拉娜,罗西拉娜此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他自己儿子成为
苏丹的继承人,而挡在她面前的苏莱曼的长子穆斯塔法王子,穆斯塔法系苏丹后古尔巴哈尔所生,古尔巴哈尔并不得宠,相应的穆斯塔法也不得苏莱曼的喜欢,但他正直勇敢,并没有一般王子好逸恶劳的德性,还在
帝国的东线战场(即针对沙维王朝的战争)立有军功。所以易卜拉欣当时选择了穆斯塔法,欲让穆斯塔法成为王位的继承人,这意味着他和后宫
领袖走向了对立面。
苏莱曼本来就对
易卜拉欣不满,加上
罗西拉娜的煽风点火,终于让他彻底失势,而被处死。他的死从正面意义来说,是削弱了德米舍梅阶级的权力,从负面来说则是让
罗西拉娜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事实上也埋下了
帝国未来政治斗争的主旋律,也就是后宫和德米舍梅的争夺,而两者无论谁获胜,最终的结果也是对帝国的进步起到阻碍作用。
最后关于穆斯塔法王子,
罗西拉娜的权力扩大,最终导致他也失败,而被
苏莱曼处死,
苏丹的继承人也顺利的成为罗西拉娜的儿子塞利姆,也就是后来的
塞利姆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