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希玛(Nshima)又译希玛,是赞国(
赞比亚)的主食。它是由玉米面粉制成的,在当地称为玉米餐(
mealie-meal)。与东部
非洲、
津巴布韦、
南非和西非
富富巴氏萨扎的ugali或
posho、Nshima是非常相似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和中国的
棒子面粥,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16和17世纪之间,玉米由从
美洲引入到
赞比亚的。在此之前,在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主要谷物是
高粱和小米。由于它的栽培与高粱非常相似,而且有着更高的
收益率,赞比亚农民很爽快地接受了它。最后,除了干旱地区以外,玉米取代高粱成为主要作物。恩希玛仍然可以由高粱制成,虽然它是非常少见的。
木薯,也可以用来做恩希玛,无论是单独食用或与玉米粉混合,在人们心中都是一种美味佳肴。
玉米粉先用开水焯一下成粥,然后巧妙地‘划着’,不要搅拌,为了创建粘稠的糊状物,加入更多的玉米粉。赞比亚认为烹饪恩希玛是一种
艺术形式,目的是实现正确的质地和味道。全过程,从烹饪到进食作为一门艺术。
恩希玛几乎总是吃了两个
小菜,称为“调味品”:
蛋白质的来源通常是肉、禽、鱼或花生,蔬菜通常为
羽衣甘蓝、chibwabwa(
南瓜叶)或白菜。菜称为在奇契瓦Ndiwo或Umunani。这往往是伴随着家里制作的或商店购买的商业纳莉酱
调味料,如辣椒酱汁与辣椒或调味品。
传统食客围坐一桌,或在地板上周围吃饭。由于恩希玛是用手抓吃的,吃饭的人必须要洗手。洗手时,主人或吃饭的年轻人要给长辈或客人倒水洗手。进食时,先要把小疙瘩拿在掌中,
轧制做成一个球形,浸到菜里。缩成球形的恩希玛可以帮助取菜或
肉汁。与许多非洲国家的传统相似,年龄排序是很重要的。饭前饭后洗手时,年纪最大的人先洗,然后其他人依次按年龄洗。
许多赞比亚人对待恩希玛是很认真的,一些人甚至认为如果一顿饭没有恩希玛只不过是小吃。
玉米粉相对便宜,大多数人都负担得起。
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种与恩希玛类似的食品是“乌加里”(en:ugali),通常用
玉米面制成,见于南部和东部非洲。“乌加里”这一名称用于
肯尼亚和
坦桑尼亚,与之相似的食品在各地名称不同:
马拉维称作(en:nsima),津巴布韦称作“萨扎”(en:
sadza),南非称作“帕普”(en:pap),
乌干达称作“波绍”(en:posho),刚果(金)则称作“卢库”(luku)、“
富富”(fufu)、“恩希马”(nshima)、“
莫泰凯”(moteke)和“布加里”(bug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