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墓
云南省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
师范墓是云南省弥渡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弥渡坝下川东山蔡家地与干海子之间,名叫一碗水的地方。
人物生平
师范(公元1751—1811年),字端人,号荔扉,又号金华山樵,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寅街镇辛野村人。1801—1808年任安徽望江(今安徽省望江县)知县。
剑川州学正。在剑川7年,培养了大批人才。1791年,时逢官军西征廓尔喀,师范被派驻丽江,辅佐运粮事宜。“凡剑川应运,该出其手”。西征胜利后,他又两次入京科考,也未及第。后西征胜利,因督粮有功,1797年受到嘉奖举荐,被选授安徽望江知县。不料此年师范的父亲去世,按制要守孝3年。1801年,师范赴望江就职,任安徽望江(今安徽省望江县)知县八年。1808年,以病解任罢官后,贫不能归,以卖文为生。1811年,师范客死望江,身无余财,惟存书千卷,由挚友张溟洲、张鹏升等合力筹办,送其灵柩回弥渡,葬于东山。
《师荔扉先生传》碑
立于弥渡县东山师氏祖茔的师范碑,即《师荔扉先生传》碑,记述了南诏大理区域的兴衰。碑云:“夫滇胎(始)于皇初,萌折于三代,立于秦,步于汉,蹒跚于魏晋南北朝间,翔于唐,而旋痹终痹于五季与宋,苏于元,趋于明,而极舞蹈之节于我国家。”文中的“翔于唐,而旋痹终痹于五季与宋,苏于元”对元代大理区域社会生活的复苏是肯定的,因而聚焦三月街人们盛装华服,结队相携,信仰自由,买卖昌盛的和谐社会,正是诗人用意歌颂元代的反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6 15:3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