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锡考特
法国元帅
布锡考特(Boucicaut)(1364年—1421年)法国元帅,军事家,其父(卒于1368年)也是法国元帅。在参加了几次战役后,1391年由查理六世授予元帅军衔。1396年东征支援匈牙利,在尼科堡会战中被巴耶塞特一世率领的土耳其军队打得大败,他也被俘虏。因为身份高贵没有被当场砍头,而是交了一大把赎金被放了出来。1399年他率领一支舰队在加里波利击败土耳其舰队,使加拉塔免于陷落,从而保卫了拜占庭帝国。他抵挡了奥斯曼帝国对君士坦丁堡的进攻整整一年。接着回法国招募志愿兵,但被派往热那亚共和国以加强法国对该地的影响。但1409年热那亚人趁他离开的时候赶走了法国人,1415年他在阿金库尔战役中被亨利五世所俘,最后死于英格兰。
年轻的元帅
布锡考特于1366年生于法国中部卢瓦尔河谷的重镇图尔。1岁时父亲世,这迫使他变得早熟起来。
到了12岁那年,布锡考特进入宫廷,当上了国王查理五世的侍童。期间他学习了贵族礼仪和军事技能。也是在这一年,布锡考特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参与了收取诺曼底的战役。两年后,因为在佛兰德斯的英勇表现,他被册封为骑士。此后骑士的准则和精神,成为了他一生的信条。
1384年,英法两国签订了短暂的停火协议。因为急于成名,期待建功立业的布锡考特决定远走普鲁士征战。参加条顿骑士团组织的十字军活动。
在当时的波罗的海沿岸,还有着欧洲最后的异教徒。当地人还保留着古老的人祭和祈祷丰饶的巫术活动。由于这一地区在东正教的罗斯诸国和天主教波兰北欧之间。所以很难形成合力,对这里进行传教与军事征伐。再加上波罗的海民族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所以让这里的异教政权有了生存土壤。因为游离于东正教和天主教世界之间,这里的王公贵族们经常以皈依为条件去要挟双方。在和平传教失败之后,天主教开始对这里实行武力归化。
14-15世纪的条顿骑士团,已经将波罗的海的开拓战争作为一种人生体验项目来经营。每年都有普鲁士和立窝尼亚地区的主教们,会向德意志、法国、英格兰等欧洲各地派遣使者。他们向人们宣传:如果参加一次前往波罗的海的朝圣之旅,并以基督的名义对异教徒作战,教会就会赦免他们的罪。
条顿骑士会提供食宿并安排往返。当然,骑士们也需要被组织上前线攻打普鲁士人和立陶宛人。后来回国夺取王位的亨利四世也参与了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征伐活动。年轻的布锡考特在当地获得了最初的经验和荣耀,若干年后却会被老亨利的儿子打成“无能之辈”。
第二年,他又踏上了另一处十字军的战场——西班牙。在当地征战了一段时间后,因为不满于零敲碎打的袭击战和突袭战,渴望荣誉的布锡考特选择仗剑朝圣,前往耶路撒冷游览。这次旅行历时两年,让他穿越巴尔干半岛和近东。不仅帮助积累了关于中东的知识,而且也坚定了他对宗教的信念和十字军理想。
回到法国后,布锡考特因百年战争的告一段落而有些无所事事。但是精力充沛的骑士们,便在圣安格勒韦尔举办了一次比武大会。布锡考特在三十天的决斗中,击败了来自英格兰尼德兰波西米亚等地的所有对手,从此名扬西欧
北非之旅
1390年,热那亚共和国的总督安东尼奥托·阿多诺请求查理六世帮忙,针对北非突尼斯组织一次十字军。以便解决骚扰热那亚船只的北非柏柏尔海盗。有过两次同穆斯林作战经验的布锡考特,也加入了这次十字军。
法国人在抵达突尼斯后,就陷入了长期围城战(马赫迪耶围城战)。为了尽快决定战局,布锡考特曾提议双方各出10人决斗。用胜负决定城池归属!但自知野战实力不足的柏柏尔人,根本不屑一顾,反而继续坚壁清野。最终,由于穆斯林援军的威胁和后勤的短缺,十字军不得不撤围回家。
1391年初,闲不住的布锡考特再次参加了条顿骑士团的十字军征伐。由于战功卓著,在圣诞节那天, 25岁的布锡考特被查理六世授予了法兰西元帅权杖!
尼科波利斯战役
1396年,一场大战在东方爆发。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征服了大半个巴尔干地区。到1395年时,绰号“雷霆”的巴耶济德苏丹开始围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作为回应,教宗博尼法斯九世联合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召集起一支包含德意志匈牙利意大利瓦拉几亚医院骑士团等各色来源的新十字军。作为西欧骑兵强国和十字军运动的主力,法国骑士们也纷纷踊跃报名。布锡考特和那个时代的骑士菁英们,纷纷选择赴战。
在这年9月25日的战斗中,法国人充满了高傲的自信。因为嫉妒西吉斯蒙德和法国老将的功勋,布锡考特等主战骑士要求主动出击,为全军打头阵。巴耶塞特一世故意选择了狭隘的正面战场,并在阵前布置了伪装成灌木丛的鹿砦。
战役由布锡考特指挥的前锋冲击开始。根据元帅本人的记录,土耳其人的箭矢比溪流中的水滴更密集。但是他依旧勇猛地鼓励部下,不要像懦夫般死在箭雨之下,而是要够到敌人。他们的重甲和近战技巧,也给土耳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行人爬坡而上,势不可挡。很快突破了土耳其人部署在前锋的轻骑兵和轻装弓箭手,甚至砍翻了敌人设置的鹿砦。
可就在他们即将冲到敌人大营时,十字军的前锋已经与后方脱节,并且早已筋疲力尽。两翼突然杀来了奥斯曼与塞尔维亚人重骑兵,正面也有顺势反攻的土耳其禁卫军。冒进的法国人被对手团团围住。负责两翼的特兰西瓦尼亚人和瓦拉几亚人,看到局势不对就开始逃跑。将其他战友丢在战场上,让剩下的中路军遭受土耳其人的围攻。
在这一战后,有大量的法兰西骑士被杀或被处死,只有包括布锡考特在内的50名最尊贵俘虏,才被选出来勒索赎金。很多人虽然受到了土耳其方面的不错招待,但是依旧死在异乡。布锡考特的难友里也包括了“无畏的约翰”,他回国后继承勃艮第公爵头衔。他和布锡考特一样,在1398年回到法国。
守卫君士坦丁堡
尼科波利斯的惨败,足以让布锡考特痛定思痛,反思个人之勇对整体战局的影响。这段岁月迫使他走出自己建功立业的狭隘,从大局出发和思考问题。
1399年,布锡考特再度出马,率领一支1200多人的部队驰援拜占庭帝国。在一年的协防期间,他凭借不俗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和文化素养,与皇帝曼努埃尔二世结下友谊,还被封为君士坦丁堡的兵马大总管。但因为援军太少,所以布锡考特建议曼努埃尔二世亲自前往西欧各国游说。
但另一位共治皇帝约翰七世,在内斗失败后逃到了奥斯曼宫廷避难。布锡考特看到这一点之后,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促使约翰和叔叔和解。虽然只是临时协防的客军将领,但布锡考特的这一干预意义却十分重大。
后来在1402年的另一场围攻战中,留守的约翰七世勇敢地回应奥斯曼使者:告诉你家主人,我军固然孱弱,然而笃信真神,上帝会给予我们克敌力量。苏丹陛下欲战欲和,悉听尊便吧!
组织骑士团
1401年,已经完成在君士坦丁堡任务的布锡考特,又接到了法国王给予他的新使命。由于法国人短暂地控制了热那亚共和国,布锡考特就成为了热那亚总督。他率领一支舰队,航行到东方的塞浦路斯岛,协防重镇法马古斯塔。为了共和国的利益,他击败了作为十字军后裔的塞浦路斯王国。
1403年,率领舰队返航的他,在希腊陷入了热那亚人与威尼斯人的传统矛盾。一支威尼斯舰队在希腊的重要据点莫顿设伏,等着老对手进入这个当时东西方海运的必经之路。不善水战的布锡考特,虽然依旧作战勇猛,却也无力回天。威尼斯人武装的大型圆船,横扫了在桨帆船甲板上顽抗的热那亚士兵。最终,布锡考特带着10艘船撤离。威尼斯人则打死了600名他的手下,并俘获了3艘桨帆船和另外300人。这也是他军事生涯上的第二次大败。
当然,和很多其他骑士一样,布锡考特在征战之余也不忘文体两开花。年轻时,他就和骑士好友们编写了《百首谣曲》,歌颂理想中的骑士精神。
1399年,布锡考特建立了一个名叫“绿盾与白衣女士社”的骑士团。由于当时中世纪战争频发,很多贵族女性在失去了儿子和丈夫之后,就无人来保卫他们的家产和城堡。这些家庭便很容易受到敌对领主和仇人的欺凌和掠夺。
布锡考特和其他11个骑士就组织了这个骑士团,发誓保卫小姐们的财富和名誉。一旦有贵族妇女受到不公正对待或者巧取豪夺,就可以向骑士团求救。如果有的骑士需要用司法决斗决定某一案件,骑士团也可以代人出庭决斗。这一创举受到了当时文人的称赞,当代仍被女性权益组织视为古代先驱之一。
临危受命
也是在布锡考特成立骑士团的那一年,曾在普鲁士一同奋战过的亨利四世,篡夺了英格兰的王位。法王查理六世的精神病却时断时续,让其失去了执政能力。作为大权臣的勃艮第公爵约翰和奥尔良公爵路易,也是矛盾日益明显。
1407年,奥尔良公爵遭到刺客的暗杀,法国贵族分为两大派系爆发内战。两大党派都在积极与英国接触,开出优厚价码。虽然这些协议都不曾实施,但滋长英国重新干预法国内政的野心。
对于布锡考特而言,他很难选边站队。早年赏识他的波旁公爵已经去世,而勃艮第公爵也是他的战友和难友。布锡考特选择退回自己的领地明哲保身,谁都不得罪。但这让任何一方的人士都不愿意听他的调动,为后来的阿金库尔战役埋下伏笔。
1415年,继承英国王位的亨利五世率军渡过海峡,占领诺曼底的港口重镇哈弗勒尔(哈弗勒尔攻城战)。在留下约900人防御百废待兴的哈弗勒尔后,亨利五世率领着不足6000人的部队北上,计划从加莱回英格兰。
布锡考特元帅就计划避开英军的锋芒,下令毁掉河道上的桥梁,阻塞主要河流上的通道,并加固全诺曼底与皮卡第地区的堡垒。他认为法国虽然兵力庞大,但是派系斗争重重。所以他主张采取稳健的消耗战术,不希望立即与英军交战。而是希望将敌人往法国内陆引,迫使他们远离海洋,消耗他们的士气和补给。
但御前会议却命令布锡考特和英军尽快寻找机会决战。元帅只能率领大部法军从鲁昂出发,渡过索姆河,并在10月20 日与负责跟踪阻截的先遣军会师。随后两军向西北方向前进,最后在阿金库尔附近拦住了陷入漫长归途的英军。
一世英名的毁灭
以波旁公爵为首的的法国贵族们,热衷于骑士比武,趾高气昂地向英军送去了决战书。虽然布锡考特对盲目的自信感到担忧,但毕竟法方具有绝对优势,所以也没有多言。不过在开战前的几天里,他特意采用疲敌战术,派人轮番出击。不仅点起火把,在田野和道路上设置瞭望哨以防止对手逃跑,还派间谍逮捕落单的英军。
针对英军重步兵较少的情况,法军大体上分为两个部分--前锋与主力方阵。这两部分主要由重步兵与步行重骑兵组成。所有的法国将领都要下马步战,两侧翼均有重骑兵掩护。因为战场狭窄,弓箭手被移到了两翼骑兵的后面。这一部署,已经注定了他们接下来战斗中无法发挥重要的作用。还有4000名弩手因为安排不上位置,被法国贵族们直接遣散。
按照计划好的策略,法军精锐骑兵会从两侧绕开步兵阵线,冲向英军的两翼射手。然后是担任前锋的法国贵族们,步行杀入敌阵,为后面的大队步兵开道。
计划虽然制定完毕,但是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情。布锡考特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指挥全军。作为国王的查理六世不在军中,也没有授予他独当一面的指挥权。包括新奥尔良公爵在内的几位贵族,不仅缺乏经验,而且在地位上高于或至少不低于他。而且,所有的法国贵族都坚持由布锡考特来指挥前锋。这就意味着他会在开战后失去对预备队的及时控制。
开战的当天早晨,亨利五世觉得英军已经处于劣势,不如放手一搏。于是他一声令下,让全军跟着圣乔治王旗前进,主动向前移动阵地。这是英王最紧张的时刻之一。因为长弓手要拔出作为工事的尖木桩,并容易成为法国骑兵和炮兵的攻击目标。
布锡考特看得十分着急,却依旧无能为力。由于弓弩手和炮兵都在两翼重骑兵后列阵,所以既看不见远方,也射不到对手。那些重骑兵们却还在后方悠闲地遛马休整,无法立即上前。结果法军浪费了第一个射杀英军的好机会。后来,还是这些人的第一轮试探性冲锋,被英军的长弓+尖木桩阵地给挡得严严实实。
事已至此,布锡考特只能和大贵族们打头阵,带着步兵们杀出血路。但之前的失败冲锋,已经将雨后的战场踩成一片泥泞。身披重甲的法国贵族们才意识到,自己贵重的铠甲在泥泞中是多么大的负担。他们的阵型变得稀稀拉拉,最后只能三五成群地冒着箭雨前进。在这一过程中,陷入泥泞的法国骑士们或者倒在箭雨中,或者被长弓手和步战的英国骑士打倒。
这样的激战持续了3个小时。期间,法国人一度将英军阵线逼退了约6--8英尺。但英军终于在法国的前锋与中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法兰西的菁英骑士们,纷纷凋零在战场上。法军的军旗和受祝福的王旗,也遗失在了乱军中。
还有不少的贵族,被他们所鄙视的平民的士兵抓住。布锡考特也不例外,他被一名地位不高的绅士威廉-伍尔夫俘虏。
最终,法国人失去了3个公爵、8名伯爵、1个子爵和1名主教。还有法兰西的大法官、海军上将、皇家弩手指挥以及大量贵胄骑士。“绿盾与白衣女士社”的成员们也纷纷战死或被俘,无法继续为孤儿寡母伸张正义了。阿金库尔战役的失败,也直接导致北法很多贵族家庭的绝嗣和消失。
最后的光阴
英雄一世的布锡考特元帅,在战败后还必须忍受被俘与囚禁的羞辱。他们在狂欢日里被带着游街,受到伦敦百姓的嘲笑。对于骄傲的法国骑士而言,这简直生不如死。
不过就物质待遇而言,俘虏们的待遇还不算差。按照骑士精神,英国人要把法国俘虏当做贵宾接待,可以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家里。只要愿意俘虏满甚至可以进行骑马、狩猎和戏鹰等娱乐活动。国王甚至把级别高的俘虏安置在埃尔瑟姆宫、温莎宫威斯敏斯特宫。他们没有被分开拘禁,而是被允许待在一起保持接触,以便打发时光。
为了排遣他们的忧伤,亨利五世甚至把他们中意的情妇、良马、猎犬和仆人都接到了英格兰。经过准许后,布锡考特的私人牧师胡诺拉特-杜兰德和理发师让-莫罗陪他一起坐监。国王甚至给发放了大笔金钱供他使用。但都这不是无条件的,这些钱都包含在贵族的赎金里面。只有支付完才能重获自由。精明的亨利,其实是想用这种方式,把这些勇士关在金色的囚笼里终身软禁。
虽然身在狱中的布锡考特还幻想着为国效力,但他所有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在他表示愿意付给亨利五世6000金克朗赎买自由后,国王不假思索地拒绝了。教皇还以个人名义干预此事,表示愿为布锡考特交4000金克朗的赎金,并让元帅发誓不再与亨利国王作对。但亨利依然拒绝放虎归山。
获释失去希望后,布锡考特的健康急剧恶化自知不久于世的他。在1421年6月25日,这位闻名欧洲的模范骑士,死在了罗伯特-华尔顿在约克郡的庄园里。属于他的时代和一世英名就此消逝。
按照遗嘱,他的遗体落叶归根,葬在图尔的圣马丁教堂的圣母礼拜堂里。墓葬就靠近他的父亲老布锡考特的安息处。他的墓志铭上写着:君士坦丁堡和皇帝的兵马大总管。
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十字军骑士的理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5 15:33
目录
概述
年轻的元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