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顿湖战役,德军方面又称春醒作战(德语:Operation Frühlingserwachen),是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
乌克兰第3方面军为抗击德军的反攻而在匈牙利巴拉顿湖地域实施的防御战役。
战役背景
预期目的
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为
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和
乌克兰第3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
托尔布欣)于1945年2月13日结束
布达佩斯战役后,即着手准备向
维也纳方向发起进攻。德军统帅部企图粉碎乌克兰第3方面军,恢复
多瑙河防御,继续盘踞匈牙利的石油产地,消除对
奥地利工业区和德国南部工业区的威胁。德军统帅部也没有放弃老谋深算的政治意图,就是把
巴尔干变成苏联和
英国的纷争之源。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心以乌克兰第3方面军实施顽强而积极的防御,疲惫和消耗德军突击集团,尔后向维也纳方向发起进攻。
兵力对比
1945年2月月中,德军统帅部在
巴拉顿湖地域为转入反攻集结了重兵。装备最新式坦克的
党卫军坦克第6集团军从阿登山脉调到这里。在乌克兰第3方面军(近卫第4集团军,第26、27、57集团军,空军第17集团军及作战上隶属方面军的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当面,德军集中了“南方”集团军群和“E”集团军群所属31个师(内11个
坦克师)、5个战斗集群、1个摩托化旅、4个强击火炮旅,共计拥有官兵43.1万人、火炮和追击炮563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951辆、
装甲输送车900辆、
作战飞机850架。德军在坦克和强击火炮方面占优势,总数为苏联红军的2.1倍。
兵力布置
方面军编成内计有37个步兵师、6个保加利亚步兵师、2个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1个骑兵军(共约官兵40.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7000门,坦克和
自行火炮407辆、作战飞机965架)。方面军的战役布势为两个梯队。诸兵种合成近卫第4集团军(司令为
马特维·瓦西里耶维奇·扎哈罗夫大将),第26(司令为
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加根中将)、第57集团军(司令为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沙罗欣上将),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在第一梯队担任防御,第27集团军(司令为谢尔盖·格奥尔吉耶维奇·特罗菲缅科上将)为第二梯队,坦克第23、第18军,近卫机械化第1军,近卫骑兵第5军,步兵第84师和6个炮兵旅为方面军司令员的预备队。基本兵力量集中在德军主力可能进攻的近卫第4集团军和第26集团军的防御地带。
防御方案
防御计划规定了几种行动方案,这些方案都根据敌军可能实施突击的情况,在现地进行过实兵演练。防御(包括对坦克防御)纵深为25—50公里,包括主要防御地带、第二防御地带、集团军防御地带、两个方面军防御地区、若干中间地区和斜切阵地。对坦克防御的基础是坚固的防坦克地域和强大的反坦克炮兵预备队。
反坦克炮的平均战役密度为每公里18门,个别地段的地雷障碍物密度为每公里2700枚
防坦克地雷和2500枚
反步兵地雷。方面军建立了68个快速障碍设置队。乌克兰第3方面军所属空军第17集团军(司令为
苏杰茨空军上将)及乌克兰第2方面军所属空军第5集团军(司令为
谢尔盖·戈留诺夫空军上将)一部对陆军进行支援。方面军及时而妥善地做好了抗击德军突击的准备。巧妙地组织了协同动作和军队指挥。
战役过程
德军的进攻于3月5日夜间开始,首先由巴拉顿湖以南地域向
考波什堡,从
德拉瓦河地区向北分别实施辅助突击。3月6日晨,德军正如苏联红军所预料的那样,对防守在
韦伦采湖和巴拉顿湖之间的近卫第4集团军和第26集团军实施了主要突击。德军集中了强大的装甲突击集团(个别方向每公里正面有50—60辆坦克),企图分割苏联红军,并向多瑙河挺进。苏联红军以不间断的炮兵和航空兵突击对付德军突击集团的猛攻。在3月6日一天之内,空军第17集团军即出动358架次,其中227架次是对党卫军坦克第6集团军实施突击。方面军司令苏联元帅托尔布欣一经判明德军主要突击方向,当即加强了近卫第4集团军和第26集团军的防御。各快速预备队被调到谢赖盖耶什以南预先构筑的防御地带。第27集团军务兵团占领了
韦伦采湖至沙尔维兹运河地段。为了加强南翼,从方面军预备队抽调步兵第133军集中到
佩奇地域。德军在进攻第一天以惨重伤亡的代价,才在主要突击方向楔入苏联红军沙尔维兹运河以西防御约2公里,楔入谢赖盖耶什地域的防御约3—4公里。第57集团军及保加利亚第1集团军、
南斯拉夫第3集团军,同样顽强地抗击了在巴拉顿湖以南和从德拉瓦河各登陆场进攻的德军。3月7日,交战更加激烈。约有2个步兵师和170余辆坦克在第26集团军地带内进攻。
近卫骑兵第5军和从其他方向调来的炮兵兵团奉派前去加强第26集团军。由于实施这一机动,谢赖盖耶什以东集中了拥有160门火炮的炮兵集团。德军的进攻速度进一步降低了。它在韦伦采湖以南和沙尔维兹运河以西仅推进2—3公里。在以后几天中,德军统帅部不顾巨大损失,继续增兵。3月8—10日,将3个坦克师(坦克第2师、党卫坦克第9师、坦克第3师)投入战斗,3月14日,最后的预备队坦克第6师也进入了战斗。激烈战斗持续了10昼夜,双方参战兵力超过8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2500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约1300辆、飞机1800余架。德军仅取得了一些战术成果,即楔入苏联红军韦伦采湖以南的防御12公里楔入沙尔维兹运河以西的防御约30公里。德军损失了4万余人、约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00门火炮和迫击炮,被迫于3月15日停止进攻,转入防御。
战役结果
到3月16日,德军已损失近4万人,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被击毁或失去战斗力,损失各型火炮约600门。德军的损失不光是大约50%的装甲兵力,其剩下的兵力在10天的激战后,大多也精疲力竭了。苏军的坦克部队却几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从3月6日到15日,苏军共损失32899人,其中阵亡和失踪8492人,受伤24407人,苏军坦克损失大约在50辆左右。在即将到来的苏军攻势中,在坦克上苏军将占3:1以上的优势。
在苏军发动反攻的前夕,德军开始逐步转入防御,但由于苏军的反攻过于迅速,德军的防御体系远未完成,许多部队只来得及构筑了一些野战工事。在兵力部署方面,多瑙河南岸混合部署着德国第六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三集团军,从多瑙河南岸开始由北向南是匈牙利第23师,德国第711
国民掷弹兵师,第96步兵师,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匈牙利第二装甲师和党卫军第四装甲军(“骷髅”师和“维京”师),再南面就是参加德军攻势的第三装甲军。
面对德军防线,苏军的进攻计划如下:马利诺夫斯基元帅部署在多瑙河北部的第53集团军和第七近卫集团军(隶属乌克兰第2方面军)在普列夫骑兵-机械化集群的支援下,将进攻德国第八集团军右翼部队,位于方面军最左翼的第46集团军将负责突破从多瑙河以南,德国第四党卫军装甲军防守地域以北的德军防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抽调第46集团军10个步兵师中的3个师去和德国第711和96师以及匈牙利第23师对峙,第46集团军其余7个师和第二近卫机械化军则与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相对峙。在第一线苏军身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不但集中了他的炮兵主力,而且部署了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18近卫步兵军和第75军共6个师,这样也就意味着苏军将13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军攻打仅有1个匈牙利师防守的地段。苏军总的计划是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将在16日首先发起进攻,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将在17日跟进,当突破德军防线后,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主力将挺进
捷克斯洛伐克,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和第二乌克兰方面军最左翼的第46集团军将进军奥地利。
对于苏军的这次攻势,德国情报部门未能得到任何消息。到16日,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突然开始进攻。但尽管取得了突然性,苏军的攻势进行得并不顺利,那些阻碍德军进攻的路况问题也开始影响苏军的进攻,而担任防御的第四党卫军装甲军和匈牙利第二装甲师的拚死抵抗,使得苏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17日,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第46集团军开始进攻。在这里苏军比较顺利,虽然匈牙利第一轻骑兵师进行了顽强抵抗,但苏军仍然在第一天就突破了防线,德军软弱的反击没有起到丝毫作用。与此同时,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攻势仍然进展缓慢,苏军和德军对于每个阵地都反复争夺,直到18日晚上,苏军才勉强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但突破口并不大,而且德军仍占据着相当数量的阵地,继续可抵抗。
19日,拥有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提前投入战斗。这个最后的重击终于超出了
骷髅师和
维京师的承受能力,德军防线就在这一天被突破了,匈牙利部队开始崩溃,他们成连、成营、成团的放下武器投降了。当第一党卫军装甲军于20日赶到时,德军的反击被击退。
迪特里希将军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延缓苏军的攻势,使得尽可能多的德军撤回奥地利而已,但惨重的损失是不可避免了,许多部队甚至是徒手逃入奥地利。
对于党卫军的惨败,
希特勒失望到了顶点。3月27日,希特勒下令
阿道夫·希特勒卫队装甲师和
希特勒青年团取下带有他名字的袖章,因为“他们已经被证明不配享有这种荣誉了!“
巴拉顿湖战役是以一个方面军的兵力在两个相距甚远的方向上出色地组织和实施战役防御的范例,是大胆地机动预备队和第二梯队的范例。对坦克防御的样式已臻于完善,它包括组成营防坦克枢纽部的各连支撑点,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坦克地域,各兵团和集团军强有力的反坦克炮兵预备队和快速障碍设置队。在巴拉顿湖战役中,使用包括高射炮兵在内的全部炮兵和航空兵同坦克作斗争,是一个特点。由于实施了机动,个别方向的火炮密度每公里正面已超过160—170门。战斗航空兵在10天内出动5277架次,其中50%是
强击机。坦克和自行火炮通常用于在敌坦克可能冲击的方向设伏。此外,坦克自行火炮部队还作为快速反坦克预备队行动。在扼守战术防御地幅的战斗中,方面军第二梯队及预备队被用来加强第一梯队。主要防御地带、第二防御地带和集团军防御地带都由军队预先加以占领。而方面军预定用于进攻的那一部分军队,没有参加防御战役。巴拉顿湖战役的胜利结束,使苏联红军能在3月16日无需间歇就实施
维也纳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