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滩村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下辖村
左滩村位于龙江镇南部,距镇政府约8千米。始建于北宋时期,因在甘竹滩左侧而得村名。西北面与南海区九江镇接壤,正西面与江门市的新会、鹤山只隔着一条西江对望。
左滩村,位于龙江镇南部,距镇政府约8千米。始建于北宋时期,因在甘竹滩左侧而得村名,依山傍水,风景迤逦。有大金山、犀牛山守护南北,中间自北至南有蟠龙岗,狮子岗、水瓢岗和网岗罗列其中,东西为鱼塘及耕地。西江、甘竹溪呈环形从东、南、西三面流经村境,河涌纵横穿梭,充满了水乡的诗情画意。
该村有保存完好的传统广府民居。彰谷张公祠,始建于明末清初,金黄色疏璃瓦顶,山墙及后檐灰塑草尾龙,前后檐均衬上精美木雕,正门内外及山墙内側有彩绘壁画。吴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代,三进两廊,花岗岩墙基,砖木结构,硬山顶山墙外側灰塑草尾龙,正脊、臂脊砌有精美吉祥图案及灰雕。
见龙桥与见凤桥被称为“滩下两拱”,皆始建于明代。见龙桥重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是顺德保存最为完好的石拱桥,长约20米,宽5米,横跨左滩闸头,由五块长十多米的花岗岩石板建成,桥拱由冬瓜石砌筑,桥两端均有八级石阶。据传,时任太子太保的顺德状元黄士俊,带着明崇祯皇帝的儿子朱慈烺一路逃命,经甘竹滩此桥时,江面掀起巨浪将船掀翻,太子溺亡。此后,当地人为纪念明太子,将石桥改名为见龙桥。
该村祖祖辈辈以植桑养蚕喂鱼为生。村子也曾经因水路的发达而繁荣,形成滩上滩下连绵两三华里街市的繁华景象。这里曾孕育了顺德的第一个海关,最多的时候有分埠40多个,成为顺德“两龙”农商文化的一大代表。甘竹溪盛产的三黎鱼(鲋鱼)味道鲜美,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写道: “顺德甘竹滩,鲋鱼最美”,并赋诗云: “甘竹最好是鲋鱼,海目山前味不如。网肯教鳞片损,玉盘那得烩香余。”
左滩村陆地总面积3.8平方公里,三个自然住宅片,20个村民自治小组,党总支部成立于1998年9月(原称左滩党支部),支部下设4个党支部,现共管理党员125人。其中,男党员87名,占党员总数的69.6%,女党员38名,占党员总数的30.4%。年龄结构方面,21--30岁29人,31--40岁26人,41--50岁15人,51--59岁17人,60岁以上38人。文化结构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23人,高中学历29人,初中及以下学历73人。全村常住居民4875人(至2011年4月)。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约为1.6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9800万元,农业产值67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665元,村委会2010年可支配收入230万元;股份社全年总收入463万元,股东全年每股分红500元。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0 19:2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