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
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意见明确,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意见提出了营造健身氛围、倡导健康生活的多项举措,将在未来影响每一个积极投身运动健身的人。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还要继续在政策方面进行突破和引导,推动各级政府拿出具体措施,履行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
我国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战略机遇期,人们工作学习任务繁重,经常白加黑、“5+2”地工作,身心疲惫,难以为继。比如,不少人坐办公室时间长了,缺乏运动锻炼,罹患高血压、颈椎病等的几率很大,亚健康者随处可见。工间健身可以让工薪族劳逸结合,在健身中放松压力,缓解疲劳,消除厌倦情绪,让身心有一个自然恢复的合理机制。
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纪律十分严格,员工在工作八小时内,除了工作,基本缺少其它放松方式。即使可以上网,也是工作之需,稍不注意,就会因为上班期间打游戏、听音乐等触犯工作纪律,受到处罚(如通报批评,扣工资待遇等)。其实,在跨国公司,员工每天工作累了,可以适时喝喝咖啡,闲聊一下;也可以在室内运动一下,放松放松。在我们看来,这多么不可思议,那样会不会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目标任务的完成?跨国公司的工作制度、管理模式、团队文化还是相对先进的,具有较强的渗透力、竞争力;不然,它们何以能够跨国经营发展呢?工间健身制度的推出,似乎有洋为中用的成分。可以预期的是,工间健身制度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生产办公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的配套创新和协同推进。
工间健身制度的推行,客观上要求工薪族工作、健身两不误两促进。因此,一方面,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岗位工作目标和任务要尽量具体明确,可考核可控制。工薪族做什么,如何做,什么时候完成,工作流程怎样,如何评价工作绩效等要明确细化,有标准,便于执行、考核、反馈、修正。工薪族在确保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的前提下,可以自由自主安排工间健身活动。这要求人各有责,人尽其责,责权利对等匹配,必须消除“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苦乐不均、奖惩不明现象。另一方面,工间健身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不能千篇一律,强求一致;健身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打乒乓球、羽毛球,跳健身操,走步机上走动等。为有效协调好工作与健身的关系,具体到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单位要灵活有序,如一个单位内部科室的员工每天可以分批次轮流健身,科室同事之间可实行工作互代制(也叫AB角制),科室实行服务预约制、错时服务制等制度,确保前来办事者不误事不延时。
工间健身制度虽然以人为本,好处多多,但是要落实好,绝非易事。这需要多方联动、加大投入、常抓不懈才行。一是机关单位应该持续反对“四风”,把工薪族从可有可无的琐事中解放出来,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办公手段,少发文少开会,实行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化,减少层层上报材料、报表等现象。领导机关要带头执行工间健身制度,上行下效,左右看齐,家家如此,人人受益。二是多渠道投入,鼓励单位建设简便实用的健身房、文体活动室和其它健身设施等,让工薪族健身有去处有设施有设备。三是工间健身制度知易行难,带薪休假制度就是前车之鉴。所以要加大督促检查,常抓不懈,经常抓、抓经常,工间健身才能习惯成自然,才能使落到实处,惠及成千上万的工薪族。
体魄要野蛮,精神要文明。健康之于人们,犹如水之于鱼。健康生活,健康工作,健康学习,缺一不可。因此,要健身,人人参与,称之为全民健身。全民健身,可以提升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减少生病住院开支,可以增进社会福利、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