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醒
力学家、力学教育家,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原主任、同济大学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研究所原所长
嵇醒,字觉非,1930年6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今常熟市)唐市镇(今属沙家浜镇),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主任兼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研究所所长、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
人物经历
1930年6月6日,嵇醒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今常熟市)唐市镇(今属沙家浜镇),15岁时举家迁居上海,就读于育英中学。
1948年—1952年,就读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52年—1956年,任交通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助教、讲师,材料力学实验室副主任。
1956年—1957年,随交通大学西迁迁到西安,任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讲师。
1957年—1958年,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教员。
1959年,从工程力学研究班回到西安交通大学。
1962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应用力学教研室副主任。
1979年,被提升为副教授,并担任弹塑性力学教研室主任。
1980年,作为访问副教授公派赴美国特拉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工作一年。
1981年,返回中国,被提升为教授。
1983年—1988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主任兼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
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89年—1992年,任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研究所所长。
1992年,任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70年代初,有限元法和算法语言刚刚传入国内,嵇醒立即把有限元法用于离心式压缩机叶轮的应力分析,他自编程序,在国产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上调试算题,为上海鼓风机厂试制30万吨合成氨压缩机提供了关键的软件,后又在国内的压缩机厂作了推广,论文发表在1976年的《力学学报》上。接着他又率先在国内开展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法的研究,所研制的程序应用于拉伸试件的颈缩分析和裂纹尖端弹塑性变形场的分析,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发表在《固体力学学报》上。他后来又成功地把这项研究推广应用到中国火箭发动机柔性接头分析的壳体裙部应力分析中。
1980年,嵇醒利用公派去美国访问一年的机会,决定从事在国外已十分活跃、而国内刚刚开始的复合材料力学的研究。当时混杂复合材料的混杂效应在国际会议上展开了讨论,但没有得到肯定的理论解释,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嵇醒对此发生了兴趣。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他写出了混杂效应的动力学解释和混杂效应与破坏模式两篇论文,受到了国际同行专家的重视。
1981年回国后,嵇醒与航天部四十三研究所合作,对不同配方的环氧树脂基体如何会显著影响火箭发动机玻璃纤维缠绕壳体的强度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该问题对优选环氧树脂配方以提高壳体强度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研究,嵇醒和他的研究生提出了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与基体配方有关,而层间剪切强度不足会造成壳体封头处分层,进而导致壳体爆破压力下降的看法,通过计算和实验,证实了这一基体作用机理的力学分析是正确的。此项研究获得了航天部第四研究院的高度评价,为中国火箭发动机壳体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嵇醒和他的研究生还进行了基体应力分析的研究,把复合材料力学推进到细观应力分析的层次,以利于研究复合材料受力后基体和界面的损伤。
1993年,嵇醒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下,开始了复合材料界面力学这一新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界面剪切强度试验结果极端分散的原因是界面端的应力奇异性所造成的结论。
从1983年起,稽醒在杜庆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科委重大项目“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中承担了边界元法研究的课题。他和研究生们完成了一系列在国内外都属于创新的工作。在弹塑性大变形平面问题和轴对称问题的边界元研究中,他们采用间接方法解决了奇异积分的精度问题,并取得了比有限元法更好的颈缩分析结果。在瞬态弹性动力学边界元法中,他们应用傅氏本征反变换使计算效率比拉氏数值反变换提高了近10倍。1992年,他们又完成了BESMAP固体力学边界元法通用程序的研制,使中国边界元法研究进入到发展通用程序的阶段。这些成果收集在《边界元法进展及通用程序》一书中,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才培养
1953年,嵇醒开始独立担任材料力学课的讲授,编写实验课讲义;1959年一边承担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一边负责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和组织实施。
嵇醒先后主讲过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板壳理论、光测弹性力学、数学弹性力学和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截至1997年,嵇醒先后培养了20余位博士生和硕士生。
创办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1959年,西安交通大学负责工程力学专业筹建工作的朱城教授突然病逝,于是创办工程力学专业的重任落到了刚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学成归来的唐照千和稻醒等人的身上。唐照千负责振动力学方向和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嵇醒则负责固体力学方向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实验。参加这个新专业创建工作的除个别人外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教师,他们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决心要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工程力学专业来,强调在所设置的力学课程中贯彻应用力学这一指导思想,除培养学生在数学、力学和工程方面均有扎实的基础外,特别加强振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的课程。嵇醒在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重视任课教师的选拔,使这个专业的课程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经过多年的努力,到1966年,这个专业已成功地培养了5届毕业生并培养出了像陈惠波这样的优秀人才,他连续在钢板轧制上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越级提升为研究员。
促进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进一步发展
1983年,稻醒任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系主任。为了促进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本系的学术地位,在他的5年任期内,筹建了工程力学研究所和中国国内第1个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到固体力学博士点的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办成了《应用力学学报》,实现了唐照千生前的愿望;并在西安交通大学成功地组织了振动力学国际会议;还争取到香港唐翔千先生的资助,在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唐照千奖学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所属的萨克莱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定,每年选派一位中青年教师赴法进行合作研究;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牵头下,与上海交通大学振动研究所、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成立了4校联合课题组承担了国家重大项目,使全系的基本研究经费得以落实。在这期间,系内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先后脱颖而出,科研成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得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在全国几十所高校的力学系中位居前列。
增强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实力
1989年,稻醒调到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作为学术带头人,他增强了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实力,并为同济大学申请到了固体力学博士点。他先后担任了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研究所(室)所长、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积极参与筹建设立在同济大学的国家教委固体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今固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担任《上海力学》主编时,他努力提高杂志的质量,使之成为中国的核心期刊。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嵇醒的曾祖父嵇问耕好读书,通西学,早年痛恨清廷腐败,力主维新,轻官就商,经营米业,开设了永丰新米行及分店,并任上海常昭米业公所的地方董事。
人物评价
嵇醒参与创建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为培养力学人才作出了贡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评)
参考资料
嵇醒教授作客“力学沙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4:4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