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琦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崔琦(Daniel C. Tsui、Daniel Chee Tsui),男,汉族,1939年2月28日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Arthur Legrand Doty教授、荣休教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9年2月28日,崔琦出生于河南省宝丰县肖旗乡范庄村,从小在农村长大,6岁入学读书。1949年,从高隍庙小学毕业,由于当地没有中学,他便辍学在家,一边帮助父母干农活,一边在范寨小学当代课教师。
教育经历
1951年,崔琦奔赴异乡,投靠于前两年去香港的姐姐以完成学业。到香港后,面临最大困难是语言关,一要学说广东话,二要学习英文。三姐便让他重读六年级。一年后,崔琦考入香港培正中学。崔琦在培正中学的6年时间里,每年学习成绩名列全年级前茅,每年都获得奖学金。
1957年夏,崔琦从香港培正中学毕业,后被中国台湾大学医学院录取,综合考虑之后他决定留在香港,进入香港政府为中文高中毕业生设立的特别班,以备考入香港大学
1958年,崔琦获得奥古斯塔纳学院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留学。全校只有他一名华裔学生,他勤奋学习,各科成绩均为A。1961年,获得奥古斯塔纳学院数学文学学士学位。
为进一步深造,崔琦选择芝加哥大学,师从史达克继续深造。196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67年至1968年,崔琦任芝加哥大学研究员。1968年至1982年,任美国贝尔实验室技术部研究员。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8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8年10月13日,凭借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崔琦与德国科学家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Horst Ludwig Störmer)、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Robert Betts Laughlin)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0年,崔琦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正式退休。2012年6月,成为“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入选学者。2015年,当选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崔琦在低维电子体系物理,整数、分数量子霍耳效应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研究和量子器件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
1968年春,崔琦开始从事固体物理的研究,主要从事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在主流之外找到了研究方向,就是后来被称为二维电子物理学。从事的研究项目是铁磁性材料镍的德哈斯——范阿尔芬效应(deHass-van Alphen efect),即低温超导磁体的研究。实验的目的在于探求是否能从镍样品中获得有关较大的费米面存在的证据。揭示了de Hass- van Alphen效应的4振荡及其它有意义的结果。
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崔琦与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Horst Ludwig Störmer)以AlxGa,-xAs/GaAs“调制掺杂”异质结构所提供的理想二维电子气为实验对象,进而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他们的最初目标在于探讨维格纳结晶。1980年起,崔琦和施特默就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1981年,用调制掺杂的GaAsAk.Ga,As异质结构在较低的磁场下观察到了量子霍尔效应。1982年,他们把AIGaAs-GaAs杂化结构卷成“三明治”形状进行实验,这时两种材料的界面上就形成了近乎理想的二维电子气。此后把这一样品放于绝对温度0.1k,约30T的强磁场中进行实验。大量相互作用的电子形成了一种新的量子液体,这种量子流体显示出分数电荷值等非同寻常的特性,类似于液氦的超流性,以及许多与分数值对应的霍尔量子平台,即:量子霍尔效应
崔琦编著出版的科学著作有《组合费米子:分数量子霍耳效应中的新粒子》《分数量子霍耳效应》《诺贝尔奖演讲词:强磁场中两维电子气体无序和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等。
崔琦关心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就访华讲学,介绍国际上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热点,建议中国开展二维电子系统物理和低维量子体系物理的研究,并推动《中美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理研究合作备忘录计划》的实施。
人才培养
1998年12月,崔琦参加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诺贝尔奖颁奖仪式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大使馆与中国留学生座谈时勉励学子:取得成功,要有一定的运气和时机,但勤奋是基础。只有远大志向,没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那只能流于空谈。1999年12月,访问香港城市大学时,面对同学们围绕事业与成功所提出的问题,崔琦回答说:做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信心、耐力以及正确提出问题的能力。切忌急功近利,未耕耘已想到收获。科学征途上许多时候是没有成果的,但只要坚持下去,成果往往会不断涌现。科学研究工作者除了要有坚实的基础之外,还要有锲而不舍的求真精神、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崔琦认为,课本上的知识就好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能够驱赶黑暗但只能照亮一部分,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需要学习。建议研究物理的学生不能拘泥于书本,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谈话可以激发灵感;对于有出国求学计划的中国学子,要提高语言能力。
崔琦指导培养的学生有普渡大学教授叶培德,美国密西根州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公司首席科学家杨国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终身教授赖柯吉,普度大学物理系教授Albert M.Chang,中国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管杰雄等。
获奖记录
社会活动
社会任职
访谈节目
公益捐赠
1981年,崔琦和妻子琳达在母校奥古斯塔纳学院设立“崔氏夫妇奖学金”,以扶助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
2007年4月27日,崔琦捐献35万元人民币,在宝丰县范庄建立一所希望小学。崔琦希望小学开学前夕,崔琦又捐增了50多台电脑和一架钢琴。
出访考察
2003年12月,崔琦访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时任所长王恩哥讨论了研究所的国际评价机制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等问题,表达了对中国的物理事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发展寄予的期望,崔琦表示今后会更加关心物理所的发展,为培养中国青年物理人才尽更大努力。
2012年6月,崔琦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与时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举行会谈,朱善璐对崔琦的来访表示欢迎和感谢,并赞扬了崔琦在学术领域做出的贡献以及对北京大学科研建设的支持。
2013年10月,崔琦及夫人来河南考察、讲学,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在郑州会见了崔琦及夫人琳达。谢伏瞻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崔琦及夫人表示欢迎,对他长期以来对河南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河南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0月25日上午,崔琦携夫人琳达来到河南大学参观考察,在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陪同下参观了六号楼科举书院文化考试展、文物馆剪纸艺术展,并走进大礼堂考察。听取了河南大学办学历史和发展现状的介绍,了解物理学学科发展与实验室建设的情况,并在大礼堂前与学子们合影留念。
讲学授业
2009年月4日上午,崔琦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大楼学术报告厅与科大学子面对面交流,畅谈教育和科研,鼓励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座谈会上,崔琦希望同学们大胆提问,他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为科大学生解答困惑,给科大学生一些鼓励和帮助。
2012年6月,崔琦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了题为“探索二维电子世界”的学术报告。
人物观点
教育观点
崔琦指出,教育工作很重要,教育不是“训练”,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就是要让每个青年学子有机会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天资。对于专业和研究课题的选择,崔琦希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兴趣来进行。目标要明确,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太功利,不要勉强做自己不喜欢的学习和研究,否则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社会。
对于东西方的教育,崔琦认为,两者各有好处,他欣赏中国人“温故知新”的学习态度,崔琦指出西方人认为“温故”未必“知新”,但他个人认为,有“温故”,则对事物就会有一定的看法。
科研方法
崔琦认为,做科学研究不是“观光”,不能仅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更重要的是要“找新的”,要耐得住寂寞,不怕枯燥,坚持下去,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做理论研究是必须的,做实验也很重要,要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关于国内求学和国外求学区别,崔琦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不同国家、不同学校有其长期形成的传统、作风、做法和关注点,学生相互交流可以取长补短,肯定会有所收获。
人物轶事
百孝为先
崔琦7岁那年的夏天,村里一位老太太听说崔琦和另外几个孩子偷了她地里的甜瓜,便在崔琦母亲王双贤跟前告了他一状。王双贤听后生气的让崔琦在院里跪着。跪了好一阵,一位邻居证实崔琦没有偷瓜,王双贤这才喊崔琦站起来,并问他为什么不辩解,崔琦称,母亲正在气头上,大娘又在旁边,说了也没用,毕竟是跟几个偷瓜的娃儿在一起,即使没偷也说不清楚,就想干脆认了算了,省得惹母亲生气。王双贤把儿子搂到怀里,淌下了热泪。
天赋异禀
崔琦小学毕业后,由于当地没有中学,便辍学在家。一次村里丈量土地,村长叫他去帮忙。别人都是量一下记一下,可崔琦只看不记,等几块地量完了,各块地的亩数他准确地报出来。村里的老会计不信,又重新算了一遍,结果与崔琦报的亩数分毫不差,老会计竖起大拇指赞叹道:这个娃今后肯定有出息。
顽皮少年
崔琦虽然为人谦虚、憨厚,少年时也有顽皮的一面。初中二年级时,他喜欢偷偷给老师起“花名(即外号)”。他与一个叫王世荣的同学一起给每个教过他们的老师都起“花名”,叫历史老师“木头”,叫化学老师叫“H2O”等等。以至于崔琦在1999年重返阔别40年的母校时,与王世荣相见,两人提及历史老师时只记得“花名”,一时竟想不起本名了。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他出生时母亲王双贤41岁,父亲崔长生45岁,老年得子给崔家人带来了喜悦,虽然不识字却深明事理的母亲没有娇惯儿子。崔琦6岁时上学,第一天上学推说肚子痛,继而又说头痛,母亲不为所动,严厉督责,崔琦只好从命。正是母亲的严格要求,崔琦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农忙时崔琦帮助父亲在田里施肥、锄地、浇水,农闲时给家里的牛、毛驴割草,到外面捡柴火。父母省吃俭用克服万难,供崔琦外出去香港读书。崔琦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崔颖(后改名慧秋)、崔珂、崔璐。
家族成员
婚姻生活
崔琦的妻子是美国籍挪威裔人琳达(Linda),两人于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咖啡间里邂逅并相识,之后两个年轻人很快坠入爱河,并终成眷属。两人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崔大熙(艾琳、Aileen),小女儿崔一芯(朱迪、Judy)。崔琦教女儿做人的道理和原则,要有信心、有爱心、有理想;不干涉她们的趣向、志愿和爱好。坚持让两个女儿学习汉语,会讲简单的中国话。大女儿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曾到武汉大学留学一年,小女儿就读医学院时利用暑假在北京语言学院进修了两个月。
个人爱好
崔琦在大学期间是个体育、文娱活跃分子:篮球场上有他的身影,校游泳赛获得过名次;在学校组织的联欢会上表演独唱,并担任过乐队指挥。随着年龄增大,崔琦每天工作之余就是散散步,打打太极拳,读报纸,不论政治、科技,还是经济、艺术、体育都不放过,最喜欢边看报纸边听音乐。
人物评价
崔琦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是从河南走出去的杰出人才,为家乡争了光,为河南人长了志气。(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 评)
崔琦是香港培正中学历届学生中最聪明、最受爱戴的人,是真正的绅士和学者,是本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既谦虚又聪明,既幽默又内敛。(who was celebrated in student vetses at Pui Ching as not only clever but 'Best beloved of the class', who is recognized by colleagues as a true gentleman and scholar in the Confucian sense, and who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extraordinary physicists of his century.He is so well liked by those who know him, because he is as modest as he is brilliant, as humorous as he is reserved)。(香港中文大学 评)
除了有广博的学识,崔琦还是一位追求完美的人,他有着使你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巨大感召力,他是一位非常谦虚的人,一位真正谦和的绅士。(普度大学物理系教授Albert M.Chang 评)
作为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大师,他仍然是他,一个穿着随和,说话慢声细语,脸上经常挂着微笑,处处显示出特有的儒雅风度的绅士,一位可亲可敬、朴实与谦和的学者。在崔琦身上,科学的求真与为人的立德;科学的求美与为人的温柔敦厚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是中西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自然辩证法通讯》 评)
崔琦清高的个性就像中国传统的学者,他把读书和工作,看作最重要的生活,将物理研究视为生命。他从不注重物质享受,对玩乐和奢侈品不太在乎。(崔琦香港培正中学同学、“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卓以和 评)
崔琦少说话,手脚却快得很,做事有效率。(时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张立刚 评)
才子崔琦,华人之光。(《农经》 评)
崔琦是一位典型的绅士与学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刘必治 评)
在崔琦卓越的人生旅途上,才智的超群与拼搏进取如虎添翼;科学上的求真、趋善与臻美同治学上的求精、严谨与育人交相辉映;物理学上的精通与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相得益彰;品德的高尚与业绩的显赫达到了和谐统一。这是中西方文化有机融合的光辉范例,他是当之无愧的中西方文化共同孕育的伟大产儿。(《物理与工程》 评)
崔琦以研究薄膜的电气特性,半导体微观结构和固态物理而闻名于世,是促进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坚定倡导者。(香港科学院 评)
崔琦是一位忠诚的教员、顾问和导师,他在实验凝聚态物理学方面的科学发现而享誉国际(Dan is a committed teacher, adviser, and mentor. Dan continued to be an innovator and garnered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for his scientific discoveries in experimental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普林斯顿大学 评)
人物影响
相关图书
主题文章
讲座命名
2003年12月,崔琦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协商设立“崔琦讲座”,即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邀请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或物理学家,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行短期访问和学术交流,同时对物理所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
崔琦旧居
2004年,河南省宝丰县政府修复了崔琦旧居,新建了崔琦事迹展厅。崔琦还专门从美国寄回诺贝尔颁奖礼盛况、诺贝尔奖牌、与瑞典国王王后合影、全家照等资料。崔琦旧居已成为当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
实验室命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崔琦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5月。实验室以崔琦 (Daniel Chee Tsui) 名字命名,主要从事低维材料和介观器件中电子的量子输运实验研究。
2012年6月,北京大学依托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成立北京大学崔琦实验室。实验室以崔琦名字命名,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维量子材料和器件在极端条件下的光谱和输运特性。
奖项命名
2007年,香港大学设立崔琦物理学奖,该奖项面向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地青年物理学家,每年颁发给一至两个年轻物理学家。
行星命名
崔琦星(Danieltsui),国际编号77318,发现于2001年3月27日,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命名。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4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