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承老九岁那年,新罗并入高丽。他自幼聪明好学,擅长写文章,名声传到
高丽太祖王建那里,王建便召见他,让他读《
论语》,十分满意。于是赐盐盆,命他进入元凤省(后改称
翰林院)当学生,赐鞍马,俸禄二十石,那时他只有十二岁。从此以后,他就成为高丽历代君主的笔杆子。到第六代君主
高丽成宗年间,已累迁至正匡、行选官御事、
上柱国。
成宗继位不久就下教求言,崔承老“见王有志而可与为”,便呈上了著名的《时务二十八条》。成宗遂拜他为宰相,任命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崔承老推辞,成宗不允。端拱元年(988年)擢为门下守侍中(代理首相),封清河侯,食邑七百户。崔承老多次上表请求致仕,成宗不允。
端拱二年(989年)五月十二日,崔承老去世,享年六十三岁。成宗非常悲痛,下教褒奖他的勋劳功德,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高丽穆宗即位后,配享成宗庙庭。
崔承老在任官期间,向成宗上疏“时务策”28条(现失传6条),站在无神论的立场上对佛教及其他
宗教迷信进行批判。他首先揭露佛教的弊端和有害性,指出祈佛、祭神,只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力浪费,造成人民生活的困难,当权者们广信佛教,“竭百姓膏血,以供斋设,佛如有灵,岂肯应供”。他说:“息民力而得欢心则其福必过于所祈之福。”他主张抑佛扬儒,认为佛教是“修身之学”,为的是“来生之资”,而儒教则是“理国之源”,为的是“今日之务”,“今日至近,来生至远,舍近求远”是错误的,应抑佛扬儒,以利民济国。
在朝鲜哲学思想史上,崔承老第一次提出排佛论和无神论,这给以后朝鲜无神论和
唯物论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但是,他的排佛思想只停留在抑佛的水平上,还没有摆脱人的“祸福贵贱”“皆禀于有生之初”的
宿命论观点,没能彻底否定佛教,却把它视为“修身之学”加以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