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圆
唐玄宗、肃宗时期宰相
崔圆(705~768年),字有裕,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唐朝时期宰相,北魏左仆射崔亮八世孙,大理评事崔景晊之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崔圆,字有裕,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自幼孤贫,但却志向宏伟,爱读兵书。开元年间,唐玄宗下诏访求遗才。崔圆参加钤谋射策科考试,得中甲科,被授为执戟。他自负文才,却被授为武职,因此有不得志之感。
累职拜相
唐天宝四年(745年),萧炅担任京兆尹。崔圆得到萧炅的引荐,被任命为会昌县丞,后累迁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一年(752年),宰相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使。崔圆被授为尚书郎,出任蜀郡大都督府左司马,代理剑南节度留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命颍王李璬遥领剑南节度使,任命崔圆为副使。
至德元年(756年),安史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出奔蜀地,任命崔圆为蜀郡长史、剑南节度副大使。到达河池郡后,玄宗任命崔圆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兼剑南节度使。同年七月,皇太子李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并尊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便命崔圆与宰相房琯韦见素一同前去辅佐肃宗。
罢为外任
至德二年(757年),崔圆到达彭原郡(治今甘肃宁县),面见唐肃宗。同年十月,唐军收复两京,唐肃宗返回长安。崔圆进位中书令,进封赵国公
乾元元年(758年),崔圆罢相,改任太子少师,并充任东都留守。乾元二年(759年),唐军在相州战败,溃卒经过洛阳,大肆剽掠。崔圆弃城不守,南奔襄阳。唐肃宗大怒,削去崔圆官爵,后又起复他为济王傅
后来,崔圆得到李光弼的举荐,出任怀州刺史,加太子詹事,又改任汾州刺史。上元二年(761年),唐肃宗任命崔圆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观察使,出镇扬州。
晚年生活
大历元年(766年),崔圆回京,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后改检校尚书左仆射,主持尚书省事务。
大历三年(768年),崔圆病逝,终年六十四岁。唐代宗废朝三日,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昭襄”。
主要成就
安史之乱时,崔圆正任剑南节度副使。他探知杨国忠的心意,知道玄宗可能会入蜀避乱,便提前在西川整修军备,建造宫舍,储存什具,准备好一切迎驾事宜。玄宗到达河池后,接到崔圆的奏表,得知他早已在西川做好准备,感动的道:“世乱识忠臣。”当日便拜他为宰相。
轶事典故
崔圆早年落拓,便去拜访时任刑部尚书的表丈李彦允,希望能谋个职务,但却受到蔑视。一日,李彦允梦到自己戴着刑具,被二三百个士卒押到官府中,一个穿紫袍的人坐在案前,却是崔圆,他大叫饶命,崔圆便命将他先行关押。李彦允醒后,对崔圆逐渐和善,给他换了个住处,常与他一同吃饭。几个月后,崔圆请求离去。李彦允便把他引荐给杨国忠,并把这个梦告诉他,希望他将来能帮助自己。崔圆出任剑南节度留后,不到一年,便遇上安史之乱,玄宗入蜀,又被拜为宰相、节度使。京城收复后,朝廷命崔圆审定降贼官员。李彦允也在其中,所遇与梦中相同。他对崔圆道:“宰相记得当年的梦吗?”崔圆便将李彦允先行关押,然后上奏皇帝,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李彦允赎罪。唐肃宗免除李彦允的死罪,将他流放岭外
人物评价
刘昫:圆守文之士,非御侮之才。
宋祁孔子称才难。然人之才有限,不得皆善。观圆之锐,而失守出奔;晋卿雅厚,而少风采臧否;冕明强,嗜利不知大体;諲辅政,功名不及治郡。然各以所长显于时。故圣人使人也器之,不穷所不能而后为治也。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八·列传第五十八》;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列传第六十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唐纪三十六》;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唐纪三十七》;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唐纪四十》。
家庭成员
崔圆出身清河崔氏青州房,为刘宋尚书度支郎崔元孙长子崔亮后裔。清河崔氏青州房又为唐代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清河崔氏作为中原门阀士族“五姓七族”之一,魏晋南北朝以来家世非常显赫,为抑制他们的影响力,唐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下禁婚诏,禁止包括崔宗伯二子、崔元孙二子(崔亮崔敬默)后裔在内的“七姓十家”之间互相通婚。禁婚诏执行效果有限,不但没有起到削弱他们影响力的作用,反而抬高了他们的身份,“往往反自称‘禁婚家’,益增厚价。”崔元孙二子后裔位列禁婚家,人物辈出,世代冠冕,门第高贵。
曾祖:崔方骞,万年主簿
祖父:崔贞固,武功主簿。
父亲:崔景晊,大理评事。
儿子:崔褒。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8 17:5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