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芝,1938年7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计算数学、计算力学与软件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38年6月15日,崔俊芝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
1954年—1957年,就读于卫辉市第一中学。
1957年—1962年10月,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0年4月—1961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数学力学系助教。
1962年—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1978年—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主任。
198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1995年,担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工程科学数据库工程总经理。
1991年—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
1995年5月—1998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员。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006年4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科学和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崔俊芝早年从事有限元方法研究, 1964年初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平面问题通用有限元程序,解决了刘家峡大坝的复杂应力分析问题;1973年首先揭示了接触体内的应力状态与加载路线的相关性,有效地解决了龚咀大坝带缝运行和运行中加固等多个工程的复杂结构应力分析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持并参加研制了“通用有限元程序系统(FEPS)”、国家攻关项目“建筑工程设计软件包(BD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限元方法软件环境”等;同时针对科学和工程应用软件研制的方法论,提出了一种算法自适应组织的方法和系统构造模式。他还针对复合材料性能预测及其结构的分析问题,发展了一种宏观结构和细—微观构造相耦合的、材料与结构—体化分析的高阶多尺度分析方法。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崔俊芝独立与合作(主要贡献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本。
根据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崔俊芝先后获得198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省—部—院二等奖以上7次)奖励。
人才培养
崔俊芝认为:“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大学里学什么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国家需要和个人的知识、能力与兴趣紧密结合,在合适的位置上认真和创造性地成就自己的事业。”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您(崔俊芝)热爱祖国,尊重科学;学识渊博,爱岗敬业;学风正派,勇于创新;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您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李晓红祝贺崔俊芝院士八十寿辰贺信)
崔俊芝在有间隙带摩擦弹性接触问题分析方法、大型工程软件研制与软件工程方法、非均质材料结构的高阶多尺度方法和原子—连续关联模型及其算法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