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晓东
著名心理学家
岳晓东博士是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1993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他是国内唯一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香港城市大学任教,并受聘担任南京大学、华南师大、南京师大等1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个人简介
岳晓东博士,祖籍山西文水县,1959年出生于北京市,童年和少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度过,小学就读于呼和浩特市南门外小学,中学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77年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2年毕业获英国文学与语言学士学位。同年留校,并被选派到澳大利亚堪培拉高等教育学院(Canberra College of Advanced Education)研修英语教学法一年,同年毕业获英语教学法毕业文凭。1985年赴美国塔夫兹(Tufts University)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并入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教育学院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毕业后赴香港工作,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任教。岳晓东博士在个人心理健康、创新心理学、幽默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他先后在国内外的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影响深远。此外,岳晓东博士还著有《登天的感觉》、《少年我心》、《与真理为友》、《哈佛热线》和《心理面面观》等心理学科普读物,深受读者的喜爱。岳晓东博士是国内唯一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网上有大量有关岳晓东博士的条目。
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1993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他是国内唯一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现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并受聘担任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在心理咨询、创新思维、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他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特别是他的《登天的感觉》一书,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开始有所了解,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此外,他撰写的《少年我心》、《哈佛热线》和《批评的艺术》等心理学科普读物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个人经历
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获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学士学位
1982年3月至1982年11月堪培拉高等教育学院(Canberra College of Advanced Education)(澳洲),毕业获英语教学法教育文凭
1986年1月至1987年6月 塔夫兹大学教育系(TuftsUniversity)(美国),毕业获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
1987年9月至1993年6月哈佛大学人类发展与心理学系(HarvardUniversity)(美国),毕业获心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7年2月-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主要开设课程:人格发展与心理测量、心理学入门、社会心理学入门、社区心理学、科技心理学、辅导心理学、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人际沟通理论、生活实用心理学(I、II)、心理学特别题目
1993年8月至1996年8月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系讲师
主要开设课程:青少年心理发展、小学个人与团体辅导、职业辅导心理学、学习困难学生教学理论
1990年1月至1992年6月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助教
助教课程:青少年心理学、跨文化心理辅导、教育研究基本知识
1986年9月至1987年5月
塔夫兹大学教育系助教
助教课程:教育心理学、人格发展心理学
1983年1月至1985年11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
教授初、中级英语
生涯投资
岳晓东常说,自己最成功的就是两次生涯投资。一次,是学英语,一次,就是学心理咨询。
1975年,他上高一,对英语产生兴趣,决定以后学好英语,到国门外去见世面。于是,1978年他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2年获得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学士学位。同年,他去往澳洲,堪培拉高等教育学院学习英语教学法,后来又在美国塔夫兹大学取得了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
有一些转变发生在这几年的过程里,首先,他发现英语只是一个工具,它本身不能带给他什么,然后他渐渐转向了教育学,大概是为这种工具找一个实际的应用,最后到了心理学教育始终涉及了人的心理,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本身就包含着对内心的教化。中国古代先哲说“因材施教”,古希腊就有气质论来区分归类,据他自己说,最早的兴趣就源于此。这并不出奇,一个很早就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有规划有想法的人,一个对世界对生活有热情和好奇的人,自然会有兴趣研究自己和他人。岳晓东说进入心理学领域正是兴趣驱动,他天生对心理学感兴趣。而与心理咨询结缘来自那次著名的偶遇。
描绘
《登天的感觉》前言里是这样描绘的:
“1985年12月5日,我乘坐中国民航CA981班机飞往美国波士顿求学。”
“在机舱过道上,我遇见一位教授摸样的长者。我们聊了起来。他是位教授,现在加州的一所大学任心理咨询的课程。”
“‘什么是心理咨询?’我不解地问。”
“那老教授说,‘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对自我感觉良好,犹如登天的感觉一样。’”
“出于怎样可以使人产生登天感觉的好奇,促使我选择了咨询心理学专业方向,从而踏入了咨询心理学的神妙世界。”
“6年的专业学习和2年的亲身实践,使我渐渐明白了那位咨询心理学老教授所讲的一切。不光我自己一再体验过登天的感觉,我也曾使我的来询者感觉在登天。我为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专业而感到庆幸。”
那次飞行是真实的,那次偶遇心理咨询教授也是真实的,但它们并没有发生在同一天,岳晓东卓越的文学天分让他写作时灵机一动,把这两个场景结合在一起,生动地演绎了被启蒙的动人过程。
心理咨询
1990年9月至1992年6月,哈佛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实习咨询员,为哈佛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提供短期与长期心理咨询
1989年9月至1990年6月,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国际学生咨询员,为新入学的国际学生提供学习与环境适应心理咨询最新动态
咨询历程
心理学当时的分支很多,心理咨询在那个时代并不热门,岳晓东却觉得有前途,他的理由是,社会越发达,人就越关注自我。他预测心理咨询的发展将与国家的发展成正比,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已经在这个过程之中,而将来的中国,也必将遵循一样的规律。
1991年,岳晓东回国考察环境,顺便想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在东单接近大使馆的地方,他找到了东四十条里的一个小四合院,觉得那里僻静隐蔽,很适当开设心理咨询室。这件事最终没有成功,所以毕业后的岳晓东去了香港工作。
当时西单有一家声誉不错的心理咨询室,岳晓东打听到主办人叫郭念锋,是一位在当时的心理学领域已颇有盛名的学者。后来郭念锋成为华夏的首席专家,跟华夏心理携手推进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进程。2004年的心理学大会上,岳晓东与蓬勃发展的华夏心理结缘,进而在2007年初成为华夏的特邀专家。有相同志趣的人兜兜转转一番,仍是会凝聚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很奇妙的事。
研究课题
1.1999年-2001年创新动机及价值观调查
2.2000年-2002年明星偶像崇拜与杰出人物偶像之不同影响调查
3.2000年-2003年青少年偶像崇拜之情感需求及表现形式调查
4.2002年-2005年青少年偶像崇拜之榜样学习调查
5.2002年-2005年创造力代表人物概念认知——两岸三地的调查
6.2004年-2006年香港人创新行为调查
研讨会
2002年3月21日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青少年偶像崇拜2001年研究结果报告会
2002年4月13日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生命轨迹:偶像崇拜与生命挑战教育研讨会
2001年11月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与探讨
奖励荣誉
1998年6-7月荣膺香港城市大学“王宽诚学人奖”访问内地学校
2000年11月荣获“特殊贡献奖”(由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颁发)
2001年11月荣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热心推动奖”(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颁发)
2002年8月荣任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名誉会长
2004年1月荣任郑州市社会心理学会名誉会长
2004年6月荣任常州市心理协会名誉会长
学术成就
1.岳晓东,张宙桥(2000),青少年偶像与榜样之比较:香港、广州和长沙三地大学生的调查分析,《青年研究学报》,NO.5,页133-145。
2.岳晓东(2000a),香港和内地青少年对四类偶像和榜样人物之选择和认同差异分析,《青年研究学报》,NO.6,页152-167。
3.岳晓东(2000b),培养大创造力观:创造力的再认识,《教育新曙光》NO.41,页35-42。
4.岳晓东,黄成荣,张宙桥(2000),香港与内地中学生偶像崇拜差异之调查与分析,《社会工作学报》,NO.34,页57-72。
5.岳晓东,甄雪莉(2001),京、港大学生性观念、性经验和择偶观之差异分析,《青年研究学报》(香港),NO.7,页140-152。
6.岳晓东,张宙桥(2002),青少年明星崇拜与杰出人物崇拜:香港与内地1998-2001年的研究与思考,《青年研究学报》,NO.10,页133-145。
7.岳晓东,贺国强(2002),香港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评估偏向”对选择创造力代表人物之调查分析,《教育新曙光》NO.45,页28-33。
8.岳晓东(2003),“普塞克式爱”:青少年偶像崇拜之本质探讨,《青年研究学报》,NO.11页178-191。
9.岳晓东,张宙桥,黄成荣(2003),香港与内地中学生偶像崇拜中性别与年龄的影响分析,《教育研究学报》,18⑴页97-112。
10.岳晓东(2004),香港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与对策.《青少年成长的价值教育》(香港教育系列之五),页31-46。
11.贺国强、岳晓东、贺方韵琴(2004),香港中小学教师创造力之图形刺激调查,《教育研究学报》
12.岳晓东(2000a),21世纪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2000,⑴,页4-5。
13.岳晓东(2000b),论大学生心理素质认识与培养,《教育导刊》,2000⑸,页12-1。
14.岳晓东(2000c),批判思维的形成与培养:西方教育的实践及对我们的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0⑻,页65-69。
15.龚放,岳晓东(2001),论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高等教育研究》,2000⑴,页57-61。
16.岳晓东(2001),中国大学生对创造力特征及创造力人才之内隐概念认知:北京、广州、香港和台北四地的调查《心理学报》,33⑵,页148-154。
17.岳晓东(2002a),心理咨询是面镜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8.岳晓东(2002b),论管理创新的三维结构,《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特刊,页615-620。
19.岳晓东(2003),谈创新思维培训中的三个误区及其矫正《宁波教育科学》,页3-5。
20.岳晓东(2004a),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高等教育研究》,2004⑴,页84-91。
21.岳晓东(2004b),论偶像-榜样教育,《德育研究》。
22.岳晓东(2004c),压弹——心理素质培养的新方向,《教育研究》,。
23.岳晓东(1993),心理咨询职能、美国大学的心理咨询情况,张小乔主编:《心理咨询、治疗与测验》,人民大学出版社,页6-8,134-208。
24.岳晓东(1999),第二章:心理咨询的机理与操作注意事项,第三章:心理咨询的移情与操作技巧,张小乔主编《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人民大学出版社,页11-25,52-120。
25.岳晓东、祝新华(2000),《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6.岳晓东(1997),《登天的感觉》(心理学科普读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8次)。
27.岳晓东(1997),《少年我心》(心理学科普读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3次)。
28.吴迪,岳晓东(1997),《批评的艺术》(心理学科普读物),江苏教育出版社。
29.岳晓东(2000),《哈佛热线》(心理学科普读物),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3次)。
30.岳晓东(2004),《与真理为友》,上海人民出版社。
压弹理念
岳晓东博士关于“压弹”的理念:一个人的发展应是全方位的。学业发展之外,在人格上成长的重要方面是心理素质,面对挫折、面对困难要找到一种成功的动力,也就是压下去能弹起来。这就是国际心理学界一个非常畅销的理念———“压弹”。“按照美国心理学会的定义,压弹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以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压弹是“压”与“弹”的完美结合,不仅包括人的耐挫能力,也包括人的排挫能力;根据承受力与反弹力的高低不同,“压弹”可分乐观进取、逆来顺受、自我挫败、烦躁勇进四种类型。“压弹”适度才是心理素质健康的表现。
出版图书
人生感悟
挫败难免
1997年,摩根士丹利前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曾预测香港楼市将下跌,几个月后,香港楼市果然崩溃。可惜的是,岳晓东虽然是哈佛的心理学博士,却并不太懂得经济学,他跟普通大众一样,对当时越来越热的楼市盲目中带着一丝狂热。“那个时候,一有楼出来,就有成堆的人去排队排号,排到的号还要抽奖,抽中的才能去买。”当时在香港工作了几年后有了些积蓄的岳晓东,懵懵懂懂地参加了一次排号行动,意外的是(更应该说不幸的是)那一次居然抽中了他,这在当时是让人嫉妒的超级好运,没有任何理由不买,所以,他买了,付了首期,余下的在银行贷款。对于他这样一位有高级职业的人来说,自住也好,静待升值也好,买个楼,并非什么太大的负担。
但经济权威的话应验了,香港楼市不争气地垮了,到现在岳晓东也没有十分搞清楚,为什么把楼花抛掉后,自己还倒欠银行的钱,总之人迫不了形势,而总是形势来迫人,楼市不知猴年马月才会复苏,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抛掉是唯一办法,没有任何理由不抛,于是,他抛了,房子被收回,还欠银行一小笔钱,后来慢慢才还清。为此,被家人责备。“你白上了大学了,你白学了那么多知识了!”岳晓东模拟家人对他的指责,然后自己委屈地加上一句,“我学的可不是经济学啊!”
如果说这次投资失败的经历使岳晓东授柄于家人,损失了200多万固然心痛,固然会在各个关键的时刻被家人拎出来说辞,但比起另一件事来说,毕竟还不算什么大的挫败。而身为一个心理学博士,从事着号称与人类心灵最接近的职业,分析过无数的幽微人性,帮助过无数的人走出困境,却无法拥有一段让自己满意的父子关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岳晓东随身带着孩子们的照片,大一点的姐姐和小一点的弟弟。黑头发的小男孩有着清晰的面部轮廓,倔强探究的眼神,酷似父亲。照片里四岁的小童如今已是一名初中的学生。“我在家里没有权威。”岳晓东说到这个问题脸上总有一丝自嘲,从胸腔里发出慨叹,“这是我最大的困惑。”
在外,他是慷慨陈词的学者,是剖析人类心理的权威,风趣幽默又平和轻松的言谈举止能够感染很多人,回到家里,却“武功全废”。因为学心理,了解儿童的心理进程,所以平时注重民主,管教方式温和,想要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约束力,他不想做一个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严父”,希望给儿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和意识上的启迪,希望受到儿子的崇拜和重视,成为儿子的良师益友。可惜,事与愿违,这些看上去非常好的做法却没取得好的成果。在儿子眼中,他也许只是一个工作繁忙,行色匆匆的父亲,偶尔温和的只言片语并没有太多的分量。
“关系决定了无能。”这是岳晓东痛定思痛的结论,“所以我提倡‘交叉教育’,‘易子教育’。为孩子找教父教母,大家都教育别人的孩子。”
说到他的“易子理论”,岳晓东很振奋,“真的,我这个教育理论是有道理的,它的原则有三,一,距离产生美,二,尊重就是力量,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幽默力量
岳晓东在研究“幽默”,想要发起一场全国民的幽默运动。在一个我们谁也没听说过的国际幽默协会里,他是唯一的中国大陆人。他说,中国人本来不缺乏幽默,上古的老子,庄子,到后来的苏东坡,近代的林语堂,中国人特有的幽默感在文化主流的脉络中隐隐地延续着。可是现代的中国,也许是沉重惨痛的近代史让我们压抑而沉默,也许是经济急速发展造成物化的大潮席卷了人们的心灵,中国人变得不幽默了。
最早上升到意识层面的幽默启蒙要追溯到1981年的夏天,那时岳晓东大三实习,陪同一个美国旅游团游玩,天气特别炎热,大家都很难受,有人建议游泳降温,岳晓东自告奋勇在那个陌生的小城里去寻找游泳池。出乎意料的是,游泳池找到了,却没有水,他沮丧地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团长。团长把大家召集起来宣布,“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大家翘首以盼,“好消息,游泳池找到啦!坏消息,游泳池里没有水……”年轻的岳晓东从大家的哈哈大笑里体味到那种幽默特有的力量,它能把疲惫和尴尬都瓦解,从一种荒谬的境遇里得到自嘲而释然的快乐。
今天的岳晓东成了最幽默的人之一。在讲座上,他风趣地称自己当初选择心理咨询是买到了原始股,“这支原始股现在翻了几番,变成了绩优股”。他号召大家都来参与这个有益国民与社会的事业,说这是个“至少能‘保本’的行业”,何谓“保本”,“学心理咨询至少可以先帮助自己”,还即兴朗诵了自己的一幅对联来加强效果“早觉悟晚觉悟早晚都觉悟,先入行后入行先后都入行”,引起会意的笑声一片。讲座的PPT也是他自己的制作,配合着简单的讲义文字的是一些搜集而来的趣味图片,夸张变形的漫画,手绘的形象示意图,著名的心理学画中画,甚至把自己的形象和领袖毛泽东的形象做成合成照片……每一幅图,在他诙谐地解说中,甚至在他含笑不语的表情中展示出来,引发了听众捧场的笑声和掌声。
凡听过岳晓东讲座的人大概到最后都能意识到,这是一个深谙幽默之道的人。以丰富的学识打底,熟练地运用影射、讽喻、双关、善意调侃,反躬自笑种种方法,通过每一次讲座,每一个工作坊,每一本书,岳晓东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幽默气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幽默主张。
幽默,由英文Humor一词音译而来,发明这个音意双绝的译名的林语堂认为“幽默处于俏皮与正经之间”。在美学和心理学概念中,幽默专指一种“引人发笑或感受情趣的能力”。幽默是一种消解的力量,它消解人生中的荒谬和沉重,但又绝不直白浅薄,幽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让人活得更乐观豁达。
岳晓东说,幽默和心理咨询有很深的关系,国外就有“笑疗”。当年,相声大师侯宝林就提议搞“笑疗”,“可惜他不懂心理学知识,没搞成。”而现在呢,“我要接过哈佛校友林语堂的大旗,继续忽悠‘幽默’保单。”何谓“幽默保单”,岳晓东非常得意于自己的创新说法,“古人云:笑一笑十年少,买人寿保单能保证老有所养,而我这个幽默保单,年费特便宜,花点钱买几本幽默的书,跟人分享,从欣赏幽默到创造幽默,自然能延年益寿。”
岳晓东致力于把幽默的理念生活化,可操作化,他雄心勃勃地筹划着开办幽默工作坊,“口号我都想好啦,‘一天的幽默学习,一生的幽默享受’!幽默就是一种潜能开发,来我的幽默工坊能激活你的幽默细胞。”
在那理想中的全国民的幽默运动之前,岳晓东已经有“预谋”地开始了小规模的“游击战”,一点一滴地,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大众生活中去。
个人话语
心理咨询入手靠同感力,分析靠洞察力,成长靠觉察力,对话靠沟通力。国内咨询师缺的不是理论基础,而是基本功的训练。
当一个人在与人比较中尽获自信时,他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谦,而当他在与人比较中尽获自卑时,他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18:50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