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代答
南宋周去非编写的史料作品
《岭外代答》是南宋周去非编写的书籍。
目录
《岭外代答》全书10卷21门294则:
卷一
地理门 《百粤故地》、《桂林岩洞》、《广西水经》、《灵渠》等 22则
边帅门 《广西经略安抚史》、《宜州兼广西路兵马都监》、《融州兼广西路兵马都监》等11则
卷二
外国门上安南国》、《海外黎蛮》、《占城国》、《真腊国》、《蒲甘国》《三佛齐国》、《阇婆》、《故临国》、《注辇》等10则
卷三
外国门下 《大秦国》、《大食诸国》、《木兰皮国》、《昆仑层期国》、《西天南尼华啰国》、《波斯国》、《蜑蛮》、《三佛驮》等14则
“兵丁”门 (“兵丁”二字原缺) 《沿边兵》、《峒丁戍边》、《田子甲》、《土丁保丁》、《惰农》等12则
卷四
风土门 《广右风气》、《雪雹》、《屋室》、《巢居》、《方言》等11则
法制门 《定拟》、《试场》、《南海役法》等6则
卷五
财计门 《广西左右漕计》、《广西盐法》、《经略司买马》、《邕州永平寨博易场》、《钦州博易场》等8则
卷六
器用门 《端砚》、《笔》、《墨》、《茶具》、《蛮刀》、《梧州铁器》、《木兰舟》等20则
服用门 《布》、《安南绢》、《吉贝》等10则
食用门《酒》、《茶》、《食槟榔》等7则
卷七
香门 《沉水香》、《众香》、《 鹧鸪班香》、《笺香》、《零陵香》、《蕃栀子》等7则
乐器门 《平南乐》、《腰鼓》、《铜鼓》、《桂林傩》等6则
宝货门 《珠池》、《蛇珠》、《琥珀》、《砗磲》、《龙涎》等7则
金石门 《生金》、《丹沙水银》、《铜》、《铜绿》、《滑石》、《石燕》等16则
卷八
花木门 《桂》、《榕》、《沙木》、《思櫑木》、《竹》、《槟榔》、《蕉子》、《乌榄》、《茉莉花》、《素馨花》、《水西花》、《豆蔻花》、《匾菜》等44则
卷九
禽兽门 《象》、《虎》、《天马》、《山猪》、《花羊》、《香鼠》、《麝香》、《孔雀》、《灵鹘》、《春虫》、《翻毛鸡》等39则
卷十
虫鱼门 《蚺蛇》、《六目龟》、《鼊蝳瑁》、《蟺》《河鱼》、《鲟鳇鱼》、《天虾》、《蜮》等12则
古迹门 《韶石》、《秦城》、《古富州》、《铜柱》、《陟屺寺》等9则
蛮俗门 《蛮俗》、《入寮》、《挂剑》、《打甏》、《十妻》等16则
志异门 《天神》、《圣佛》、《武婆婆》、《家鬼》、《蛊毒》等15则
简介
《岭外代答》的作者是周去非,字直夫,浙东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淳熙中官桂林通判。系随事条录见闻。东归后因问岭外事者甚多,书以代答,故名。于淳熙五年(1178)成书,共10卷,20门,294条,记有南海诸国与麻嘉国(今麦加)、白达国(今伊拉克)、勿斯离国(今埃及)、木兰皮国(马格里布,即今北非一带)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其中“麻霞国”条记“此是佛麻霞勿出世之处。有佛所居方丈。以五色玉结甃成墙屋。每岁遇佛忌辰,大食诸国王,皆遣人持宝贝金银施舍,以锦绮盖其方丈。每年诸国前来,就方丈礼拜。并他国官豪,不拘万里,皆至瞻礼。方丈后有佛墓,日夜常见霞光。人近不得,往往皆合眼走过。”是近千年前中国人对麦加城及伊斯兰教朝觐盛况的记述。
还有关于木兰皮国的记载“当地的植物长得很怪异,此地植物的体积于中国相比要大很多,米麦谷粒长2寸,瓜周6尺,羊种体型很大,高数尺,羊尾如扇,米麦藏地窖,几十年不腐,石榴重五斤,桃重2斤,莴苣菜长4尺,重达十余斤。”书中对当时沿海舟郡的市舶、贸易及交通情况亦有所记录,是研究古代广东、广西社会历史地理和中外交通的重要史料。对研究伊斯兰教东传与中国伊斯兰教史亦有一定参考价值。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及《笔记小说大观》(第四辑)本。
内容
周去非自序称此书本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加以耳闻目睹的材料而成。共录存二百九十四条,用以答客问,故名曰代答。书分地理﹑边帅﹑外国﹑风土﹑法制、财计等共二十门,“今有标题者十九门,一门存其子目而佚其总纲”。
它记载了宋代岭南地区(今两广一带)的社会经济﹑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以及物产资源﹑山川﹑古迹等情况。其中外国门﹑香门﹑宝货门兼及南洋诸国,并涉及大秦﹑大食﹑狗国(即阿留申群岛)、木兰皮诸国,反映了当时岭南地区与海外诸国的交通﹑贸易等情况;边帅门概述岭南沿边各军事建置的渊源﹑演变和辖属;法制门列举一些当时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方面特殊规定﹔财计门记载当时岭南地区的财政﹑商业等情况,并附有统计数字,这些都保留了许多正史中未备的社会经济史料。
所记条分缕析,较以前记载岭南情况各书叙述为详,参考价值甚高,是研究岭南社会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原本已佚,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作者
周去非,字直夫,浙东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他29岁时中进士。生平事迹已难详考。其好友楼钥在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为他写了祭文,说他年寿“数五十五”,由此可推知周去非生卒年为1134~1189年。
周去非是宋徽宗宣和初年大儒周行己的族孙,家境优裕。周行己是北宋教育家,元祐进士,官至大学博士。周去非的大哥周鼎臣,字镇伯,曾官漳浦县主簿。他和几个兄弟都是由大哥周鼎臣培养成才的。
长兄为父”,大哥周鼎臣很早就担当起养育几个弟弟的重担。据《周镇伯墓志铭》记载:“诸弟迭起,各取科目,争为闻家,然皆由君教也。”周鼎臣对兄弟尽职尽责,他将几个弟弟都培养成了进士,周去非在哥哥的精心培育下也通过了严格的科举考试。周去非在29岁那年得中进士,据《宋史·选举二》,他“折桂”的那一科,除了前五名得到较好的官位外,多数人为“诸州司户簿尉”,即授远地各州府县衙门的部门管事;余下的“守选”,就是“等候选用”。大多数连“守选”也没得到的人,因为已考得进士资格,称为“有出身”,不久也会得到簿、尉一类低品的文、武小官阶。据《宋会要辑稿》载,周去非名次排在前五名之外,自然是官卑职微了。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周去非赴广西任钦州教授。“教授”是宋代的地方教职官,州里的教授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教育局长。第二年他回乡丁忧,他的好友、新任广西最高军政长官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兼静江知府范成大,还写了一首《送周直夫教授归永嘉》的诗赠别他: 青灯相对许儒酸,
老去羁游自鲜欢。
昨夜榕溪三寸雨,
今朝桂岭十分寒。
知心海内向来少,
解手天涯良独难。
一笑不须论聚散,
少焉吾亦跨归鞍。
周去非丁忧家居期间,常与同科进士好友楼錀在一起讲学论政,楼錀后撰文云:“始虽同登,各天一隅。余分郡符,君方尤居。间至偃室,退公之馀。讲《易》谈元(玄),为之踌躇。剧论世故,发蒙砭愚。再仕峤南,备历崎岖。”(《攻媿集》)叙述了周去非初入仕途之经历。
回永嘉没住多久,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周去非“再仕峤南,备历崎岖”,又回到岭南的工作岗位。这回是在静江府所属古县任县尉,如他在《岭外代答》自序所谓“试尉桂林”,成了范成大的幕僚。
县尉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南宋时县尉以阅羽弓手、禁止奸暴为职责,是与今天之公安局长相似的官位。范成大有时叫周去非到帅府议事,“与闻团结边民之事”,“团结边民”正是县尉职责。一个文质彬彬的教职官为何调任地位较低的县尉?是为了方便与范成大等文友交游还是出于别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岭外代答》“灵岩”条云:“余尝摄邑灵川”,如果周去非是以县尉官职代理灵川知县,那也说得过去。
范成大评价周去非气质“拔俗”,将他比作“海内知心”。这样的一个文人也许并不适合追捕缉盗的县尉工作。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赴成都上任,与周去非等人惜别时说“嗟我与五君,明发各飞散”,这个文人小圈子就各奔前程了。周去非回到钦州继续任教授。此时名将岳飞的三子岳霖任钦州知府,他在钦州“拓建学宫”,大兴教育,延聘周去非可能是他的主张,不然以南宋官制,周去非的任期已经满了。
接任静江知府的是时称“东南三贤”之一的张栻周去非成为他的高足,常去桂林向他请教。张栻《钦州学记》说周去非淳熙四年官满归乡,从此告别在广西六年的仕宦生涯。
写作缘由
南宋偏安江南,广西变成派官、经商的重要门户,士子官商都想了解此地。曾在广西为官6年的周去非归乡后,就因为穷于酬答那些打听岭南情况的访客,从而写出一部《岭外代答》。这部书稿不但为宋人“解渴”,还成为后世研究广西地方史、宋代海外交通及亚非古国的珍贵文献。
周去非在《岭外代答》自序中说,他写此书是因为回乡后“亲故相劳苦,问以绝域事,应酬倦矣,有复问仆,用以代答”。可见当时岭南风物是时髦话题,周去非在广西的见闻足以成为带有传奇色彩的谈资。
但后世研究认为,“代答亲故”只是周去非自谦的说词。他在广西时已经处处留心,自序云“随事笔记,得四百余条”,而且所记皆为“疆场之事、经国之具、荒忽诞漫之俗、瑰诡谲怪之产”,这明显是在为日后写志书做准备。“异时训方氏其将有考于斯”才是他作书的真正动机,即供时人与后世参考,从而达到他“立言”的目的。
《桂海虞衡志》
范成大在离桂赴蜀的途中已经写成了一部类似的志书——《桂海虞衡志》,加上作者位高名重,这部一万多字的书一时洛阳纸贵。而周去非回乡途中竟然还遗失了那四百余条笔记资料,他可能打算放弃写书了。但回乡后看到《桂海虞衡志》刻印发行,他又急忙于淳熙五年(1178年)十月写成七万多字的《岭外代答》,并在序中写明以《桂海虞衡志》条目为基础。但正因如此,《岭外代答》长期被后世视为《桂海虞衡志》的注释本,评价不高,导致乏人问津乃至佚失,幸得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才基本恢复原貌。
范成大在桂才两年,且身居高位、政务繁忙,对广西风物的了解肯定不如身居下僚、在桂六年且潜心收集资料的周去非详尽,所以学者对周去非袭用《桂海虞衡志》内容的动机一直众说纷纭。一说是范书在前,声名显赫,周书既要一较高低,又要表示对老上司老朋友的尊敬,所以才袭用部分,表明自己并非故意“分庭抗礼”;还有一说是周觉得范书语焉不详,所以增言备细,借着范书畅销的东风为众人“解瘾”,有点“唱和”的意思;更有一种大胆的猜测是范在桂林时就看过周的笔记,抢先一步出书,周无奈才用“代答”的曲笔挽回一点心血。
无论真相如何,《岭外代答》在内容的丰富方面都要大大高于《桂海虞衡志》及之前的各种广西史志著作,受到近现代学者重视,被推为唐宋时期广西史志的压卷之作
版本
《岭外代答》只有钞本流传,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后有《知不足斋丛书》钞本。1993年杨武泉第一次将此书校订为《岭外代答校注》,由中华书局出版,作为谢方主编的《中外交通史籍从刊‎‎ 》第16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3:12
目录
概述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