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下镇,隶属于吉林省白城市
洮北区,地处白城市西北部,东与内蒙古自治区跃进马场接壤,南与
平安镇、白城牧场相连,西隔洮儿河与洮南市
瓦房镇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哈达那拉苏木(葛根庙)白音花林场毗邻,行政区域面积171.86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朝时期为蒙古族游牧地,名“苏合营子”,后更名“索格营子”,属蒙古镇国公领地。
民国十九年(1930年),修筑白阿线铁路建站时,名镇西车站。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洮安县(今洮南市)。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伪白城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为索格营子镇。
1958年,镇西行政机构分为镇西镇和岭下公社。
1971年,镇西镇更名岭下镇,岭下公社改乡。
1993年末,岭下镇和岭下乡划归洮北区。
1999年,岭下镇和岭下乡合并为岭下镇。
2002年,在岭下镇行政区域内成立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同时将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白城市旅游局与岭下镇政府三个机构合一。
2004年,白城市旅游局分设后,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岭下镇政府机构合一。
2008年,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与岭下镇政府机构分设,恢复成建制的岭下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岭下镇下辖1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镇西社区,石头井子村、新平村、岭西村、兴隆村、红石岭村、岭河村、四家子村、吉庆村、新建村、建政村、胜利村。
截至2020年6月,岭下镇下辖5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中兴社区、中华社区、中津社区、中东社区、中州社区、新平村、吉庆村、四家子村、红石岭村、岭西村、建政村、胜利村、岭河村、石头井子村、兴龙村、新建村;镇政府驻岭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岭下镇地处白城市西北部,东与内蒙古自治区跃进马场接壤,南与
平安镇、白城牧场相连,西隔洮儿河与洮南市
瓦房镇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哈达那拉苏木(葛根庙)白音花林场毗邻,距白城市4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71.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岭下镇境内地处白城一扶余冲积洪积扇形平原与冲积平原区,洮儿河东岸,地势较为平坦地势东高西低,坡度在3.2‰—5.2‰,西部为平原,东部为缓坡状山丘,境内最高点海拔222米;最低点海拔211米。
水文
岭下镇境内属洮儿河水系,洮儿河自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入境,由西北向东南,经过境内的新平、岭西、红石岭、四家子、新建村和建政村,境内河道长18千米,河网密度0.1千米/平方千米。
矿藏资源
岭下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为中砂、河卵石,地质储量3万立方米,可采储量为5000万立方米,集中分部在东北部石头井子村一带,地下有纯阿尔山地下水系的矿泉水腺,水质较好,经东北师范大学专家探测,岭下镇地下水属富含锶、铁、锌、镁、钙、偏硅酸、重碳酸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
自然灾害
岭下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雹灾平均五年三遇,主要发生在7—9月之间;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岭下镇辖区总人口3897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900人,城镇化率56.2%,另有流动人口6800人,总人口中,男性19698人,占505%;女性19278人,占49.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8365人,占98.4%;有蒙古、回、满3个少数民族,共611人,占1.6%,人口出生率3.75‰,人口死亡率3.65‰,人口自然增长率0.1‰。
截至2018年末,岭下镇有户籍人口2581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岭下镇财政总收入0.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0.13亿元,增值税300万元,企业所得税300万元,个人所得税3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7%、34%、66.%、392%,人均财政收入755元,比上年增长17.6%,各类存款余额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储蓄2309元;各项贷款余额08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农业
2011年,岭下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10.5万亩,农业总产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实现农业增加值2400万元,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生产粮食3.9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绿豆、葵花、水果、蔬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1万头,年末存栏0.6万头;羊饲养量12万只,年末存栏10万只;牛饲养量4500头,年末存栏3000头;家禽饲养量2.6万羽,上市家禽1.2万羽,生产肉类730吨,畜牧业总产值3000万元,累计造林3.5万亩,林木覆盖率13.7%,水果种植面积9000亩,产量2700吨,主要品种有葡萄、李子、海棠、南果梨等。渔业以养殖鲢鱼、鲤鱼为主,渔业总产值2900万元,大型农业机械500台(辆),小型农业机械4800台(辆);农民人均纯收入6950元。
工业
2011年,岭下镇工业总产值520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实现工业增加值9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
商贸
2011年末,岭下镇有商业网点650个,职工2046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岭下镇有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800人,专任教师18人;小学6所,在校生1826人,专任教师13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30人,专任教师6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达1192.05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107.45万元。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岭下镇有各类科技人才47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9人,经营管理人才155人,技能人才120人,农村实用人才115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岭下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1个;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6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成员30余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岭下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8张,专业卫生人员56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1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68万人次,住院手术173台次,出院病人645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万人,参合率65%;孕产妇死亡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岭下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6户,人数407人,支出106万元,比上年增长8.6%,月人均217元,比上年增长6%;城市医疗救助4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07人次,共支出1.6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76户,人数1517人,支出114.7万元,月人均63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0人,支出12.6万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5人,支出6.4万元,比上年增长4%;农村医疗救助11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17人次,共支出7.6万元,比上年增长32%;农村临时救济64人次,支出2.7万元,比上年增长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4.8万元,福利费12.6万元,比上年增长9%;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50张,收养30人。
交通
岭下镇有珲乌高速公路、302国道、白阿铁路3条交通主干线过境,境内总长90千米,县乡(镇)级公路2条,总长38千米,通村公路总长52千米,2011年,岭下镇运输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拥有货运汽车360辆、2880吨位;客运汽车30辆、750座位。
风景名胜
一岛九园
。
哈萨尔赛马场
为打造具有蒙古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根据正在修编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建设赛马场——哈萨尔赛马场(哈萨尔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及其附属设施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场地中央为绿地,跑道长1300米,宽25米,可容纳观众1.5万人,主要功能是:举行赛马会、
那达慕大会、其它形式运动会等大型活动。
赛马场建设的总投资达3000万以上,资金主要来源开发区自筹、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招商引资三部分,赛马场建设分三期工程完成,第一期建设自2010年,总投资800万,主要建设内容有平整场地、建设跑道、大门建设、护栏、管理房、马厩、水坝、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已投入资金800万元,已完成拦水坝、平整场地、护栏、停车场、大门、马厩、管理房等基础设施;第二期建设拟于2011年,总投资1300万,主要建设内容有观礼台、主席台、排水等设施;第三期建设拟于2012年,总投资900万,主要建设高2米4000延长米围墙等。
哈萨尔赛马场是的建成可以使游客感受民族风情,享受草原风光,是全国集赛会、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为一体,功能齐全的一座中型赛马场,赛马场的建成将促进周边地区的和谐发展与交流,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新的生长点。
洮儿河漂流
洮儿河漂流位于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西部景点洮儿河度假村内,依城(镇西)而过与吉林、内蒙边界处的半拉山只有一桥之隔,漂流段全长5公里,属洮儿河干流,河两岸万木林立,青帐叠荡,花草丛生,彩蝶飞舞,野声竞鸣,鸟儿成群随处可见,顺流南下流程九曲六弯,有鸳鸯潭、情侣湾、相思沟、野餐营子、休闲滩。
查干浩特洮儿河漂流历险以绿色森林、野花和青纱帐为依托,以山、桥等自然风光为背景,以查干浩特文化为底蕴,融娱乐健身、寻宝探幽为一体,感受惊、险、奇、趣的欢乐,是久居高楼的城市人到郊外,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美的理想旅游胜地。
来查干浩特洮儿河度假村,浮现在您眼前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坐皮艇或竹排逶迤而下,忽急忽缓,饱吸伸手可掬的清新空气,洒下一路欢声笑语,让您感到心矿神怡,美不胜收,有一种“到了查干浩特漂流园,享尽奇山秀水大自然”的感觉,故这里被游客赐为“白城第一漂”的美誉。
普云寺
普云寺建于清朝末年,位于洮南府索额营子(今岭下镇),该庙在民国初年宗教活动和信徒人数达到鼎盛时期,当时的住寺僧侣人数16人,皈依弟子近千人,香客不计其数。解放初期,寺庙部分建筑被毁坏,僧人或游走他寺或还俗。1966年8月,“
文化大革命”中,二百多“红卫兵”冲进寺庙,对其进行了毁灭性破坏。寺庙内有大量经卷被焚毁,镀金佛像、石像被偷走或砸毁。1969年,住在寺庙附近的群众拆毁了整个寺庙,寺庙内外被洗劫一空,变成废墟,从此香火终断。
复建普云寺拟占地面积25公顷,建筑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山门殿、天王殿、圆通殿、大雄宝殿、水上观音、藏经楼等。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界信教群众的捐助。普云寺住持释果如,寺内常住僧人6人。
普云寺的复建工程分三期工程完成,第一期工程自2008年8月至2011年,开工时间为8月2日,投资2000万元,现已完成偏殿4座、三教殿1座、斋堂1处、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在2010年十月份完成斋房供热、偏殿1处、三教殿、四面佛建设。第二期工程自2012年至2014年,总投资3300万,预计完成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建设。第三期工程自2014年至2016年,总投资2700万,预计完成水上观音、藏经楼设施建设。
普云寺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较大的寺庙,并建立吉林省第一座佛学院。普云寺的建设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能为我区的发展建设架起一座腾飞的桥梁。
日军侵略遗址
1931年9月18日,日本打响了入侵中国东北的第一枪,半个月后,吉林省西部(主要为今白城市)几乎全部沦陷,为了进一步军事扩张,日军在白城市建立了许多军事基地,该市洮北区岭下镇侵华日军机场遗址就是一处。
沿着岭下镇公路一直向东行驶,大约距镇里六七公理处,看到在公路西侧有两栋灰色的水泥砖砌成的平房,房子上面的烟囱很高,比平房还得高出两三米左右,远远的就能看出这两栋房子与中国的建筑迥然不同,每栋房10个房间,每个小间大约12平方米左右,炉子在房前,在外面生火,室内已经残损不堪,地炕式的床铺,上面是踏踏米,室内用火墙取暖,据
白城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当年日军第七飞行集团慰安所遗址,许多日本本土、朝鲜以及中国的妇女在这里沦为了日本军人的性奴隶,站在残破的慰安所遗址旁边向南望,能看到长大约5000米的山岭,岭的脚下就是一个个桥洞形式的飞机库,机库呈圆形,长宽各20米,高6米。据了解,每个机库可容纳零式战斗机3架,九六式E3M型轰炸机2架,机场遗址始建于1938年1月,是当年侵华日军建在白城的最大一处军用机场,如今,这里已辟为日军侵华罪证遗址和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