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胡椒
樟科山胡椒属植物
山胡椒(Lindera glauca (Siebold & Zucc.) Blume),樟科山胡椒属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近革质,宽椭圆形或狭卵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纸质全缘,被灰白色柔毛;树皮平滑,灰色或灰白色;伞形花序腋生,果实近球形,黑褐色;花期3-4月;果期7-8月。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小乔木,高可达8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白色。冬芽(混合芽)长角锥形,长约1.5厘米,直径4毫米,芽鳞裸露部分红色,幼枝条白黄色,初有褐色毛,后脱落成无毛。叶互生,宽椭圆形、椭圆形、倒卵形到狭倒卵形,长4-9厘米,宽2-4(6)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被白色柔毛,纸质,羽状脉,侧脉每侧(4)5-6条;叶枯后不落,翌年新叶发出时落下。
伞形花序腋生,总梗短或不明显,长一般不超过3毫米,生于混合芽中的总苞片绿色膜质,每总苞有3-8朵花。雄花花被片黄色,椭圆形,长约2.2毫米,内、外轮几相等,外面在背脊部被柔毛;雄蕊9,近等长,花丝无毛,第三轮的基部着生2具角突宽肾形腺体,柄基部与花丝基部合生,有时第二轮雄蕊花丝也着生一较小腺体;退化雌蕊细小,椭圆形,长约1毫米,上有一小突尖;花梗长约1.2厘米,密被白色柔毛。雌花花被片黄色,椭圆或倒卵形,内、外轮几相等,长约2毫米,外面在背脊部被稀疏柔毛或仅基部有少数柔毛;退化雄蕊长约1毫米,条形,第三轮的基部着生2个长约0.5毫米具柄不规则肾形腺体,腺体柄与退化雄蕊中部以下合生;子房椭圆形,长约1.5毫米,花柱长约0.3毫米,柱头盘状;花梗长3-6毫米,熟时黑褐色;果梗长1-1.5厘米。花期3-4月,果期7-8月。
近种区别
参考资料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900米左右以下山坡、林缘、路旁。阳性树种,喜光照,也稍耐阴湿,抗寒力强,以湿润肥沃的微酸性砂质土壤生长最为良好,耐干旱瘠薄,对土壤适应性广。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昆嵛山以南、河南嵩县以南,陕西郧县以南以及甘肃、山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区。印度支那、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可于果熟期8-9月份随采随播,也可采种后贮藏至翌春播种。
春播:播前要在选好的苗圃地的上施足基肥,细致整地,在保证不受晚霜危害的前提下,宜适当早播。适当早播可增加幼苗生长时间,增强抗性。中国河南适宜春播时间一般在3-4月份,最佳时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当地清明节断霜)。
栽培技术
山胡椒可多穴状栽植,栽后浇透水,即可成活,无须特殊管理。
主要价值
经济
木材可作家具;叶、果皮可提芳香油;油可作肥皂和润滑油。榨油后的渣可制酱油和直接做肥料。山胡椒的鲜、干果实和鲜叶都可蒸锢芳香油,用于香料与化妆品。干果含油40%左右,核仁含油50%以上,是制造工业皂的优质原料。核仁油可提取30%的月桂酸和50%左右的癸酸,还可提肉豆蔻酸等。
药用
早在《唐本草》就记载,山胡椒“味辛、大热、无毒”。治“主心腹痛,中冷。破滞”。《陕西中草药》载,用干果配方治中风不语。江西《草药手册》述,用果实治气喘。叶有祛风,解毒,散癖,止血。治感冒,筋骨疼痛等。《福建民间草药》介绍“预防感冒、中暑,取叶晒干,冲开水代茶饮”。根用于风湿痹痛,劳伤失力,感冒,扁桃腺炎,咽炎,浮肿;树皮用于烫伤;果实用于胃痛,气喘。《四川中药志》介绍根的配方“治跌打损伤,腰膝作痛”均有效。据第四军医大学药理观察证明,山胡椒叶挥发油具有一定镇静催眠、镇痛效果,对肠、支气管平滑肌也有一定松驰作用,对组胶引起的睬喘,有明显平喘效果。
观赏
利用其直立性及叶面深绿、秋季变红、冬季枯叶不落的习性,在园林中可作绿篱、林缘或墙垣的装饰。
参考资料
山胡椒.中国自然标本馆.
山胡椒.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5:1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