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江腊尔山苗族风情区是中国湖南省凤凰县吉信镇的景区。
简介
一条清澈小溪穿镇而过,镇边山峦起伏,石峰奇巧,林木秀丽,民居多为五柱八瓜三间土墙瓦屋,镇口有一小亭,亭前一坪约半亩,坪上碑书“对歌台”三个大字,这是苗家人“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等节日盛会的地方。走过镇后即可看到高耸的石楼和古色古香的房子,这便是原“苗王”龙云飞的宫殿。
山江苗镇逢农历三八赶集,赶集这天,十里八乡的苗民都来到这里,窄挤的市场闹闹嚷嚷,充耳都是苗音,外地人不懂苗语,只有看神态和动作来猜测他们是在谈价还是在叙旧。市场上物质应有尽有,对外地游客来说最盛兴趣的还是苗族特有的衣、饰、生活用品。
怎么那个年轻后生在调戏姑娘?那你错了,这在表示好感呢!你若到镇边去看一看,大树下,岩石后那一对对“赶边边场”唱情歌的情侣成了一道风景线,千万不要去搅和!有兴趣要在黄昏之后,在镇边公路上看那一群群的男女对歌,比智,那歌声、笑声、激动人心。
集镇中最醒目的当属身着盛装,脚穿花鞋,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这些苗家女子,眉似弯月,眼含秋波、笑靥迷人。衣服、裤脚皆缝有花边刺绣,腰上系有手编花带,图案新奇,色彩鲜艳,头上还扎着一大坨丝帕,真是好功夫!身上的
项圈,
手镯、
耳环、牙钎、裙链和银花都是银制品,既是盛装饰品,也是家境财富的显示,旅游者一般都买这些苗家饰品做纪念。游饿了你一定得尝一下以酸为主的苗家菜,酸鱼、酸肉、酸菜……
天下第一大石桥:
天下第一大石桥又名乌巢河大桥,飞架于乌巢河深谷之上。桥东是高耸天半的大马山,桥西是直插霄汉的骆驼山,一桥横空东西,若巨龙腾飞,气势磅礴。
天下第一大石桥是桥梁专家
田云跃的杰作。1989年动工,历时一年,1990年竣工通车。大桥架通后,沟通了乌巢河两岸人民的联系。同时,因其地处险要且造型优美,构成了深山苗寨的一大景观。晴明之日,桥上游人如织。在山风徐徐中,玩味远处的奇山异石,领略画图烟景,恍觉蓬州近在咫尺。如游兴未尽,可从桥头缓步下桥至小河边,溯河而上不过百米,便见一单孔小石桥,桥下有流水潺潺,桥边有古碾,水冲石碾,隆隆有声。小桥流水,古碌旋回,别有一翻情趣,别是一层洞天。此时朝上而望,下面小石桥,上面大石桥,大石桥下有青山挺秀白云缭绕,神手丹青也未必能画出如此绝妙的画图。
景区景点
三潭书院
三潭书院位于县城东北部的吉信镇(古称得胜营)境内,距县城22公里。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贵州黔东兵备道吴自发(别号诚斋)回乡探亲(吴系得胜营人),吴在与亲朋故旧闲谈中,对自己读书不多深表遗憾,同时,对故乡苗汉杂居,文化落后的现状深感忧虑,决心在家乡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家乡子弟的文化素质。
清朝朝廷曾发放一笔平蛮阵亡士兵抚恤银,其中有部分无人领受。清同治末年,吴自发将其运回凤凰,在得胜营的万溶江三潭(即杨柳潭、罗布潭、漆树潭)之上的山丘,修建了一座书院,题名“三潭书院”,并且将修书院剩余的银两为书院购田160亩,作为书院的校产。
1914年,得胜营人民为纪念吴诚斋,将书院改办“存诚学校”。县公署奉令改制后,又在此校内开办了统编的第十小学。于是,“县十小”与“存诚”并立。由于学生增多,校舍不够,增修校舍十余间。学生分为高等与初等两部。当时,老师的工资,学生的书籍、灯油、以及贫苦学生的困难补助费,均由校方供给。1937年春,“县十小”与“存诚”以及在同地区的县立第二女子小学合并为县立第四小学校,校址仍在三潭书院。1940年,“四小”改为“蔚文乡中心小学”。解放后改称吉信完全小学。
书院主楼巍峨雄峙于山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工艺精美。主楼后是四合天井,天井周围是画廊曲栏及教室、宿舍。三潭书院建筑,前后对称,布局严谨。院内,花木扶疏,幽静雅致;院外,古柏参天,金桂飘香。
自三潭书院设立以来,教育卓有成效,人才辈出。现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钢铁博士”,腊尔山高原台地位于凤凰县西北,是云贵高原的延伸部分,总面积333.23平方公里,一般海拔在800米左右,台地边缘的腊尔山海拔1200米,是台地上的最高峰。台地是县内的高寒地区,天气多变,阴雨天多,冰冻期长,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4度左右,初霜初雪期比县境东南部地区早20天左右。
腊尔山高原台地是一个天然动物园,有野兔、野猪、野羊、猴面鹰、岩鹰、金鸡、鹿、麂、麝、狐等飞禽走兽;腊尔山高原台地是一座天然的药材室库,盛产天麻、灵芝、人参、党参、一支箭、一支黄花、续断、雪莲等珍贵药材。
如今,腊尔山高原台地草更绿,林更幽、天更蓝、人更美,是民族风情观光宝地。造型独特的苗家吊脚楼,曲曲弯弯的石板路,如诗如画,一步一景,令人流连忘返。特产牛肝菌、腊肉、酸鱼、菜豆腐、包谷烧酒等等,色、香、味俱佳,一盘酸鱼,几杯烧酒,那美味、那情趣,定使旅游观光者终生难忘。
山江苗寨
山江苗寨又名总兵营,
苗语称叭固,位于凤凰古城西北20公里处的一个峡谷之中,是一个具有浓郁
苗族生活气息的小山寨。
苗语称山江为叭固,意为蛤蟆洞,因寨边有个山洞,蛤蟆甚多,故而得名。称山江为总兵营则源于
清朝苗族服饰最具特色是女装。出门时,头上戴着青丝帕,身上穿着滚边绣花无领满襟,滚边绣花裤;头帕和上衣缀满银饰,有银帽、银凤冠、银项圈、银手镯、银戒子、银牙钎、银挂链、银腰带等,雍容华贵,落落大方。山江女装,衣着色彩鲜丽,银饰造型精美,是苗族女装的精品。
拦门酒是苗家古老的习俗,一些地方直呼“识友酒”。相传古时候苗族的祖先生活在平原、湖滨,生活幸福。后历尽峰烟,被迫迁徙至深山老林间。无情的岁月培养了苗家人豪爽狂放、爱憎分明的个性,但凡有人来访,入门前主人以酒一碗敬之,饮者为友,就会受到苗家人的热情款待。时代变迁,如今的拦门酒已成苗家欢迎贵客光临的一种礼节。
拦路歌往往和卡鼓连在一起。苗家走亲、婚嫁,仍保留“拦路”和“卡鼓”的风俗。客散时,主家寨子的少男少女早已在寨边路口等着,男的三五个手挽着手,女的六七个肩挨着肩,拦住出寨的路口,唱着苗歌,要客方的少男少女留下来。他们既可互相用歌声表达真情,也可互相用鼓舞传达深意,那婉转的歌声,那撩人的鼓点,在深山峡谷中回荡,激动人心,勾人魂魄。
苗族青年婚前恋爱比较自由,青年们赶场,聚会,充满浪漫情调。男的两三个一伙,女的五六个一群,或坐在大树荫下,或坐在青草坪中,有说有笑。散场回家的路上则挑中意的对象,以歌表情,以歌结友,谓之“边边场”,整个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
“四月八”是古代苗族祭祀先烈的盛典。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民都要聚集到预定的地点跳鼓舞,对山歌、舞花带、上刀梯、钻火圈、表演刀枪箭术,以表对先烈的怀念和继承先烈遗志的决心。传说远古时,凤凰县龙塘河跳花沟每逢百花盛开时节,都要举办盛大歌舞会,苗族男女你唱我和,相伴而舞,自由恋爱。后来有一年,官家派人前来抢亲选美,拆散了对对恋人,糟踏了许多美貌少女。第二年的歌舞会上,苗家青年早作准备,在官家派人抢亲时,奋起反抗,杀死了官家兵丁,但遭官府血腥镇压,苗家勇士全部战死。从此后,每年的“四月八”,苗家人民都要举行盛大活动以祭祀四月八殉难的先烈。
“六月六”是苗族祭祀祖先的节日。相传苗族祖先盘瓠娶远古时三皇五帝中的高辛帝之女辛女公主为妻,生六男六女,苗族靠这六男六女配合成对,繁衍后代,开拓田园,创造了美好生活。古时苗族人认为月是母、日是父,六男六女就是六月六日,于是确定这一天为纪念祖先的歌节,吹哨呐、唱苗歌、跳鼓舞、祈祷吉祥、祈祷幸福、祈祷未来和希望。
“还傩愿”、“接龙”、“打猪”都是苗族独特的酬神活动。古时苗家人往往为消灾灭祸、生活安康、家庭兴旺而祈求祖灵护佑,许下一年、二年、三年之期的大愿,至期如愿,要遍报亲朋,椎牛杀猪宰羊请苗老司还愿,即为还傩愿。还傩愿场面庄严、神圣、富有原始野性魅力。
“接龙”主要表现了苗家人对龙的崇拜,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其中,苗老司祝词,唢呐齐奏、接龙舞开道,场面优美壮观,实为舞蹈奇葩。
“打猪”则是请苗老司为一家人祀祖灵,同时,要请男主人的舅舅坐正席,请祖灵享用的肉串和一大块后腿肉由舅家客人背走,主人不送行,客人也不谢,以免惊动祖灵;路上要不时高喊“忌肉来了”,使行人让开,以免碰撞遭灾受难;舅家客人把肉背回家,当晚要请人一餐吃完,吃不完就要埋入氽洞;碗筷用后要拿到户外山溪去洗干净,以免遭虎伤蛇咬。其余猪肉主人也要在当晚请族人一餐吃完,吃时不得说话,吃完各自散去,不须客套,以免遭难受灾。
相关景点
凤凰古城 猛洞河 王村芙蓉镇 德夯 奇梁洞景区 南长城景区 书架堂古寨 天星山 都罗寨 老司城景区 里耶古城遗址 不二门景区 屯粮山景区 小溪自然保护区 山江腊尔山苗族风情区 溪州铜柱 老洞苗寨
交通提示
离古城23公里.
门票价格
门票: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