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民谣
山歌民谣是民间歌谣的别称
山歌民谣就是民间歌谣的别称。山歌民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创作的,它语言朴素真挚,曲调流畅优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山歌民谣如同山野中那一层层野花,在时代的变迁面前顽强的生存下来,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由来
诗经魏风园有桃云:「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歌谣一词,由来已久。民间歌谣往往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名称,大抵合乐为歇,徒歌为谣,俚语为谚,总称民歌。都是来自民间无名氏的歌谣。山歌是南方村野的民歌,举凡村夫村妇、舟子樵夫、阎里小民所唱的小曲,统称为山歌。其结构单调为四句二十八字类似七言绝句,但歌唱者可以随意增加衬字,也有长短句的形式;内容多道情,情采慎挚拙朴,与文人用情的诗歌异趣。山歌一词唐诗中已见,又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中云:「再酌酒高揭吴喉唱山歌以见意。」宋人话本也常引吴中川歌入篇。明代吴中山歌盛行,明人最先辑集山歌的,有冯梦龙、卞文玉所编的适情十种。其後冯梦龙更辑「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署名墨憨斋主人述,前者共收小曲三百九十首,後者收长短作品三百四十五首。冯氏的原刊本今不易获见,民国二十三年上海传经堂主人去徽州访书,发现明写刻本,次年,遂请顾颉刚先生校点後排印出来。其後中央书店更将山歌、黄莺儿、谜语、挂枝儿及夹竹桃五种,合成一部,是当代研究民间文学、通俗文学重要的资料。此外清代华广生所辑的白云遗音、王廷绍所编的霓裳续谱,都是明清山歌时调的主要文献资料。
山歌民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创作的,它语言朴素真挚,曲调流畅优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山歌民谣如同山野中那一层层野花,在时代的变迁面前顽强的生存下来,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流行于乐府等。
民谣种类
西北民歌
客家山歌
客家者,自魏晋时代即开始由中原不断南迁至明清间逐渐在赣南、闽西北、粤东北定居的汉族人。由于他们的生活习俗及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中原北方人的特征,所以便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汉民族的一系。客家人送人离别水东西,挽水思量想无法,从今唔养五更鸡。松口行上嘉应州四度三个音,但丝毫未影响旋律进行和情感的表达。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大埔;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代表曲目有《新绣荷包两面红》、《送人离别水东西》、《八月十五月团圆》(粤)、《打只山歌过横排》(赣)、《八月十五看月光》《大雨落来细雨淋》《风吹竹叶嫌冢当》(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5 01:29
目录
概述
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