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计算机学院)由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信息学院)于2016年9月改名而成。
发展历程
1977年
招收数学师资班
1978年
招收计算数学专业一个班46人
1984年
1985年
创立应用数学与软件工程系
有教职工30余人
1990年
1996年
获得计算机应用理论和应用数学两个硕士点
2000年
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2年
2003年
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点,硕士点发展到7个
每年招收7个本科专业,共约900名学生,教职工120余名
2004年
获山东省高校设置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泰山学者”岗位
共有学生3000余名,教职工140余名
2005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二十周年院庆
应用数学专业被评为一级硕士点
共有学生3000余名,教职工150余名
2006年
获得计算数学、电路与系统、情报学三个硕士点,硕士点总数共10个
2007年
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学院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室申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批准。
2008年
申报山东省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获得批准
2009年
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
2010年
获批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
2011年
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2年
新增软件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3年
卢新明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的“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软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煤矿安全开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首批1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之一
“软件工程”获批青岛市重点学科
2014年
“物联网与软件技术”获批为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卢新明教授入选2014年度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名单
卢新明教授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彭延军教授入选2014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15年
“矿山物联网”获批山东省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获批山东省智慧矿山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6年
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7年12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全国第四轮科学评估中结果为B-
2018年4月,成立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
2018年7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
2019年1月,获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19年8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在青高校服务青岛市产业发展重点学科
201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2020年,《数据结构》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2021年1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
2021年12月,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
2022年6月,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办学条件
专业学位
学院拥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物联网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
智能科学与技术7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是山东省特色专业。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是山东省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煤矿安全开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山东省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山东省“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教学团队、《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网络》2门山东省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的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情报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拥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的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其中,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是山东省“九五”—“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山东省首批确定的“泰山学者”设岗学科,软件工程是青岛市首批重点学科。拥有山东省智慧矿山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矿山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示范)、青岛市物联网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高校数字矿山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在校生近2500人,其中本科生2160人,研究生326人,另有在职工程硕士近300人。
专业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坚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较强的程序设计和分析能力,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程序分析能力及软、硬件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事业单位、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部门,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设计、维护及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拥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山东省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设岗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专业硕士点和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本专业创建了“一个核心,两个层次,三个阶段,四个结合”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2+1+1”的培养方案,构建了“核心稳定化,主干精品化,方向灵活化”的分方向课程体系。开设的主要课程: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大学英语、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
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象处理、人工智能等。其中数字图象处理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工科数学分析是省级精品课程,拥有“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省级教学团队。
本专业以“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建设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成了以山东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龙头、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实践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军训,“思政课”实践;专业课程实验包括:程序设计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电子技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技术实验、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包括: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和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近年来,在校本科生有近百人在全国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奖,获省级优秀学士论文6项,省级优秀硕士论文6项,省级优秀博士论文1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一、本科生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既掌握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技术,又熟悉信息资源管理知识。毕业后可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IT部门、金融保险部门以及工商企业等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办学思想:
掌握技术、懂得管理、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谐的心态,成就CIO。
三、本科生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管理学知识;
2、掌握信息管理基本知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实现技术;
3、受到基本的科研训练和实践锻炼,具有较强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4、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5、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并具有初步的听说写能力。
6、本科毕业可报考情报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研究生。
四、主干学科
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经济学、IT项目管理、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ERP、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课程。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公益劳动、课程实践(实验)、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企业经营模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七、修业年限
4年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九、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成以及学时、学分分配
本专业设必修课36门,其中通识基础课18门,专业基础课9门,专业技术课9门,各门课程安排与学时分配见培养计划一览表。
本专业总课时2504学时,其中必修课2194学时(包括通识课1324学时,专业基础课506学时,专业技术课364学时),选修课310学时(包括通识教育基础选修90学时,专业选修220学时)。 本专业学生要求在四年内须取得179学分,其中必修152学分(含必修课131学分,实践、课程设计、实验、毕业实习共21学分);选修27学分(含通识教育基础选修5学分,专业选修18学分,创新学分4学分),所有选修课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5%。
网络工程
自2003年本专业获批以来,本专业一直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特色”的办学方针,
网络工程专业在“建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型课程体系”、“网络安全兴趣小组第二课堂”、全面进行实践实训教学改革等方面一直在坚持不懈的进行探索和发展。 2012年山东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先后培养出本科毕业生400余人。有多名毕业生考取包括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北航、北邮、武大、中山以及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研究生。有很多毕业生进入到百度、新浪等知名IT公司工作,也有同学进入在行业领域领先的公司工作并成为核心骨干,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山东省网络安全大赛等专业领域竞赛中,本专业同学多次获得团体奖以及个人竞赛奖。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网络工程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网络工程领域基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网络工程建设和网络应用系统研发工作,具有应用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能力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网络工程系统的基本训练,具有网络工程建设和网络应用系统研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规范和标准;
2.掌握网络系统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网络系统研究开发的基本能力;
4.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的相关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并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8. 在掌握上述能力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综合设计开发能力,能够在Linux、Android等特定的平台上,针对互联网应用环境,设计并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网络应用系统。
三、主干学科:
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程序设计、协议分析、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网络管理与服务设计、路由交换。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公益劳动、“思政课”实践、大学英语实践;
各类实验实习:程序设计基础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数字逻辑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路由交换实验、网络程序设计实验、协议分析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与服务设计实验、毕业实习;
各类设计:程序设计综合实践、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应用、毕业设计;
工程训练:Linux应用与编程、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运维(安全)综合实训。
六、修业年限
4年。
七、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业2006年3月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并从2008年9月开始招生。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的,掌握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和计算软硬件基本知识的,掌握软件工程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具备扎实的计算机软件理论基础知识、软件工程研发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及
软件工程工具的,能在各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与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领域的生产、研发、维护、管理及教育等工作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科学素质和道德修养,有较宽知识面、创新能力、熟练的外语应用技能、较强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学科及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数学、管理学、系统工程等相关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软件研发和软件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和工程实践,培养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设计、构造、测试、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毕业生可以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科研、生产、开发、测试、维护、管理及教育工作。如系统分析员、
软件架构师、程序员、软件测试工程师、计算机及软件工程维护人员、计算机及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者和质量保证人员、计算机及软件工程市场和销售人员、计算机及软件工程技术培训师等,并可在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进行自主创业。
经过四年的培养和学习,毕业生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具备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能认知和理解抽象事物;
熟练掌握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以及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了解
软件知识产权有关的法规,认识并遵循软件职业的规范和社会公德,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工程设计方法和良好工程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学制四年,主要开设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大学英语、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环境与工具、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等课程,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8年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2009年9月开始招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数字媒体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字音视频处理、艺术设计概论、构成基础、角色与场景设计、计算机动画、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数字摄像与编辑、数字摄影与艺术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移动游戏开发,人工交互技术等。其中“数字图象处理”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是省级精品课程,拥有“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省级教学团队和“数字图像处理”国家级教学团队。
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1)各类实验实习:程序设计基础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数字摄像与编辑实验,角色与场景设计实验,计算机动画实验,毕业实习等。(2)各类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3)工程训练:程序设计综合实践、游戏程序设计综合实践、计算机动画综合实践,影视编辑及后期合成综合实践,等。
本专业依托的实验平台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学,山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
软件工程实验室,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实训中心。
物联网工程
学校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获批的27所本科办学单位之一。自2010年本专业获批以来,本专业一直坚持“厚基础、强能力、重特色”的办学方针,物联网工程专业在“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研究”、“物联网专业特色能力培养”、全面进行实践实训教学改革等方面一直在坚持不懈的进行探索和发展,并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物联网教学实验室。本专业首批招生同学即在“蓝湾科技杯”全国物联网首届应用软件创新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技术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应用型学科。专业立足于信息大类知识培养体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从感知层(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等)到网络层(包括传感网络、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再到以面向产业和行业应用的应用层相关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能适应物联网工程所涉及的多学科发展需求的新型创新人才,为中国以物联网和传感网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发展输送急需的科研、管理、生产等人才。
二、毕业生能力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
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科学理论、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物联网研究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和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物联网工程技术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及应用、
嵌入式系统等;
3、掌握物联网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传感器网络研究、设计与开发,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
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6、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7、掌握通过资料查询、文献档案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8、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9、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并具有初步的听说写能力。能够独立用外文撰写400字(中文字)左右的毕业论文摘要。
三、主干学科
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网络安全、网络规划设计、
嵌入式系统、嵌入式软件设计、云计算。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公益劳动、“思政课”实践、大学英语实践;
各类实验实习:程序设计基础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电路与电子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网络程序设计实验、网络规划设计实验、云计算概论实验、嵌入式系统试验、毕业实习;
各类设计:程序设计综合实践、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工程训练:Linux应用与编程、物联网感知与通信综合实训、物联网数据处理综合实训、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
六、修业年限
4年。
七、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智能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是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专业群中的立项支持专业,拥有山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和山东省智慧矿山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智能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智能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科学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智能科学思维、智能算法设计和智能系统开发能力,具备应用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方面专业知识,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挖掘、
计算机视觉、智能芯片、智能嵌入式系统等智能软硬件设计开发基本原理知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科学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智能科学思维、智能算法设计、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产品研发能力,可在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教学、科研、软硬件设计与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
信息安全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②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
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③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能力,④能在政府机构、国防建设、社会公共安全和企事业部门,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的设备应用、产品研发、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信息安全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安全规划管理等工作的,⑤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能力及培养要求 要制订总体业务要求,提出毕业生能从事的工作范围,并要具体列出,基础理论、知识、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包括外语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 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
3. 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安全子系统的设计、规划、评估和维护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4. 具有分析、设计、集成和应用信息安全产品的能力;
5. 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6. 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
7.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
四、主要课程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现代密码学、
网络安全、软件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安全法律基础;
网络攻防技术、安全协议与标准、病毒理论与防治技术、路由器及防火墙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数据分析与应用。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认识实习:信息安全认识实习(1周)一年级
2.实验实践:程序设计基础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Java)、数据库应用实验、电工电子A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程序设计实验、Linux应用与编程实验(C语言)、网络服务设计与架构(服务器的配置)实验。(一、二、三年级全部分散安排)。
3.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软件安全课程设计、网络安全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安全课程设计。(全部分散安排)
4.综合实践:程序设计综合实践(3周,一年级)、网络应用开发工具(python)(2周,二年级)、网络安全综合实践(网络方向2周)、信息安全综合实践(内容分析2周)。二年级小学期
5.专业实训:网络应用开发实训(2周)、信息系统安全开发实训(2周,内容安全方向)、网络攻防实训(2周,网络安全方向)。三年级小学期
6.毕业实习:毕业实习(2周),毕业设计(12周)
六、修业年限4年。
师资力量
有教职工100人,专任教师82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6人(含院外导师),副教授35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有52人,已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发展潜力较大的师资队伍。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杨芙清院士担任学院名誉院长,聘请天津大学姚建铨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为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
所获荣誉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先后涌现出多名全国三好学生、山东省优秀学生,多人荣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和企业奖学金,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ACM大赛、软件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中成绩突出,学生就业质量和层次逐年上升。学院从2006年起与东软集团、中软国际、浪潮集团、青岛软件园等知名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IT人才,2008年被山东省命名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
现任领导
院长:梁永全
副院长:赵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