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农业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地方志
《山东省志·农业志》是2000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内容简介
《山东省志·农业志》 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5月,2000年正式出版,分上、下两册。
山东农业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农业遗产。早在7000年前,已有原始农业生产活动。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凭借许多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大肆掠夺山东特产,大量倾销商品,操纵进出口贸易,使山东农村成为帝国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加之战争不断、自然灾害频繁,粮食减产歉收,贫苦人民食不果腹,全省人口锐减。
面对列强的入侵,清朝政府不得不采纳有识之士的主张,兴办洋务,设立农工商部,倡导实业。山东省于1901年相应设立农工商务局,1903年设立山东农桑总会,并在济南东郊七里堡创设山东农事试验场,开创山东近代农业科学研究。
民国建立后,山东先后设立实业司、实业厅、农矿厅、建设厅等行政机构,加强农业生产的领导和管理。同时先后增设农事试验场、棉业试验场、棉业研究改良委员会、省立植棉指导所、农业推广委员会、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等,培养人才、推广技术,鼓励种植,使农业有了较快发展。1931~1936年是山东战前农业生产的最好时期。
1937年七七事变后,山东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日本侵略者推行野蛮的“三光” 政策,奸淫烧杀,先后杀害86万多人,掳去做苦力200余万人,掠走牲畜290万头, 猪羊2640万只,粮食72.5亿公斤,农具5900万件,烧毁房屋580万间,245万人流离失所。到1945年,粮食总产较战前减少64.7%,牲畜减少68%,使山东农业一蹶不振。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人民一面抗日,一面恢复发展生产。抗战胜利后,在解放区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和军民大生产运动,促进了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山东省委、省政府为迅速恢复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农村经济,组织全省人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1950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在全省进行土地改革,至1951年胜利完成。1953~1957年“一五”期间是全省农业全面发展时期,除1957年遭受严重涝灾外,1956年全省已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农业生产任务。 粮食、油料、棉花产量分别比1952年增长14.5%、53.7%、28.4%。大牲畜比1952年增长4.8%。
1958~1978年,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等“左”的错误影响,山东农业生产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波折。尤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遭到重大损失。农业发展中由于实行“以粮为纲”的方针,经济作物长期处于徘徊局面。农业内部结构不协调,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人均从集体分配的收入,20年来仅增长15.95元,即由1958年的52.45元,到1978年仅增到68.4元。
1979~199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山东农业生产力发展最快、农产品增长最多的时期,主要农产品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由于贯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与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全省农业取得迅速发展。经过10多年的调整,山东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和农业内部结构关系明显改善。1978年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54%,41.7%,4.3%,到1990年调整为36.6%,58.6%,4.8%。农业内部结构, 种植业比重由1978年的78.4%,到1990年调整为66.4%;林牧副渔业比重由1978年的21.6%,到1990年上升到33.6%;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由1978年的69.1%,到1990年调整为58%; 经济作物比重由1978年的16.9%,到1990年上升到28.7%。1990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增长56%,油料增长1.2倍,棉花增长5.7倍,果品增长62%,肉类增长2.1倍, 禽蛋增长4.5倍。 199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80.18元, 比1949年的44.74元增长14.2倍,比1978年增长近5.5倍。
该志获2001年山东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目录
上册目录
概述(1)
第一篇农业环境
第一章农业资源(34)
第一节土地资源(34)
第二节气候资源(43)
第三节水资源(49)
第四节生物资源(51)
第五节劳动力资源(54)
第二章农业自然灾害(59)
第一节水旱灾害(60)
第二节风灾(66)
第三节霜冻害(69)
第四节冰雹(71)
第五节海潮(74)
第二篇生产关系变革
第一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81)
第一节封建土地制度(81)
第二节减租减息(85)
第三节土地改革(87)
第一节农业生产互助组(94)
第二节农业生产合作社(99)
第三章农村人民公社(107)
第一节人民公社初期体制的主要特征(108)
第二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后果(111)
第三节人民公社的整顿(114)
第四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8)
第二节双层经营体制(127)
第三节其他经营形式(129)
第三篇农业经济
第一章农业经济的发展(138)
第一节建国前的农业经济(139)
第二节建国后的农业经济(141)
第二章农业区域分布(160)
第一节东部沿海丘陵农林渔区(160)
第二节胶济平原农业区(162)
第三节鲁中南山地丘陵农林牧区(164)
第四节湖东鲁南平原农业区(165)
第五节南四湖东平湖农渔区(167)
第六节鲁西南平原农林牧区(168)
第七节鲁北平原农牧区(170)
第八节黄河三角洲农牧渔区(171)
第三章农业投入(174)
第一节农业资金投入(174)
第二节农用物资(186)
第四章农业生产结构(204)
第一节农业生产结构(205)
第二节主要农产品比价(213)
第五章农业经济效益(218)
第一节农业净产值(218)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221)
第三节土地产出率(224)
第四节资金收益率(229)
第五节主要农副产品生产成本及收益(230)
第六章农民收入(236)
第一节农民的纯收入及其构成(237)
第二节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244)
第三节农民生活水平(256)
第四篇种植业
第一章种植业生产(266)
第一节农作物种植制度(267)
第二节种植业结构(268)
第三节产量和产值(271)
第二章粮食作物(274)
第一节小麦(275)
第二节玉米(298)
第三节稻谷(320)
第四节谷子(330)
第五节甘薯(338)
第六节大豆(354)
第七节高粱(365)
第八节其它杂粮(370)
第三章经济作物(387)
第一节棉花(387)
第二节花生(420)
第三节小油料作物(442)
第四节其它经济作物(451)
第四章蔬菜(463)
第一节种植历史和分布(463)
第二节生产阶段和水平(466)
第三节种类及名优产品(470)
第四节栽培技术(479)
第五节贮藏加工和经销(493)
第五章水果(497)
第一节种植历史和生产水平(497)
第二节水果资源(503)
第三节主要名特果品(509)
第四节国营园艺场(522)
第五节果品运销和贮存(525)
第六章茶与花卉(529)
第一节茶(529)
第二节花卉(538)
第五篇畜牧业
第一章畜牧业发展及生产水平(558)
第一节发展沿革(559)
第二节畜禽饲养所有制(565)
第三节畜牧业结构(569)
第四节畜产品产量与畜牧业产值(572)
第二章大家畜(580)
第一节发展历程(581)
第二节黄牛(584)
第三节水牛(597)
第四节奶牛(598)
第五节马(601)
第六节驴(605)
第七节骡(608)
第三章小家畜(610)
第一节猪(610)
第二节羊(629)
第四章家禽(646)
第一节鸡(647)
第二节鸭鹅(659)
第五章家兔蜜蜂水貂(663)
第一节家兔(663)
第二节蜜蜂(669)
第三节水貂(672)
第六章饲料(674)
第一节饲料资源(674)
第二节饲料资源开发利用(683)
第三节饲料加工调制(688)
第四节配合饲料(690)
第七章畜禽良种场与良种推广(695)
第一节良种场发展沿革(695)
第二节种畜场的体制与经营管理(698)
第三节良种畜禽推广改良(701)
第八章疫病防治(704)
第一节疫病种类与流行(705)
第二节防治措施(711)
第三节畜禽传染病(718)
第四节畜禽寄生虫病和非传染病(733)
第五节动物卫生检疫(739)
第六节中兽医(745)
第九章畜牧生产经济体制改革(751)
第一节专业化饲养的兴起(751)
第二节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改革(753)
第三节县级流通体制改革(757)
第四节企业的改革与发展(760)
下册目录
第六篇农业开发
第一章农田基本建设(766)
第一节农田综合治理(766)
第二节农田灌溉设施(771)
第三节涝洼盐碱地治理(773)
第二章商品基地建设和吨粮田建设(775)
第一节商品基地建设(776)
第二节吨粮田建设(785)
第三章专项农业开发(789)
第一节贫困地区开发(790)
第二节引用外资农业开发(796)
第三节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818)
第四节农村能源建设(830)
第四章农业垦殖与国营农场(843)
第一节农业垦殖(844)
第二节国营农场(847)
第七篇农业教育与科技
第一章农业教育(881)
第一节高等农业教育(882)
第二节中等农业教育(903)
第三节成人业余教育(925)
第二章农业科学研究(933)
第一节农业科研管理(934)
第二节主要课题和成果(952)
第三节主要专业的研究(966)
第四节科技成果管理(985)
第五节主要科技成果(991)
第六节农业科技人才(997)
第三章农业技术推广(1010)
第一节农业技术推广的沿革(1011)
第二节农作物良种(1022)
第三节土壤肥料(1066)
第四节植物保护(1091)
第五节农作物栽培技术(1159)
第六节农业环境保护(1169)
第七节农业宣传(1193)
第八篇农业管理
第一章农业机构和干部队伍(1214)
第一节农业行政机构(1214)
第二节农业事企业机构(1233)
第三节农业干部队伍(1261)
第四节农牧业技术干部职称管理(1268)
第二章农业法规和标准(1274)
第一节农业条例和法规(1275)
第二节农业标准化(1281)
第三章计划财务管理(1290)
第一节农业计划(1290)
第二节农业统计(1298)
第三节基本建设管理(1303)
第四节财务管理(1309)
第四章农业经营管理(1317)
第一节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1317)
第二节人民公社化时期(1323)
第三节改革开放时期(1329)
第五章对外合作与交流(1351)
第一节经济技术合作(1352)
第二节科学技术交流(1359)
附录
山东省农业大事年表(1369)
编后记(1541)
参考资料
山东省志·农业志.山东省情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1 22:35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