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赫鲁时代中国和印度的关系
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尼赫鲁时代中国和印度的关系》是2009年5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尚劝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尼赫鲁时代下,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国际关系与双边关系,以及对未来双方合作趋势的判断。
作者简介
尚劝余,1961年11月27日(农历)出生于陕西省长武县相公镇龙头村。毕业于西北大学,1984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赴美国圣约翰大学做访问学者,2002—2003年赴美国圣约翰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做博士后项目研究,2005年受福特基金资助赴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做亚洲基金学者项目研究。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南亚学会理事。 著有:《圣雄甘地宗教哲学研究》、《尼赫鲁与甘地的历史交往》、《尼赫鲁研究》、《莫卧儿帝国》、《印度人》、《阿拉伯帝国》、《世界十大探险家》、《金秋的收获:感受美国》、《西方人物的故事》;译有:《莫卧儿在印度的统治》;参撰:《中印大同:理想与现实》、《跨越喜马拉雅障碍:中国寻求了解印度》、《中东南亚研究》、《世界十大皇帝》、《世界十大女皇》。在China Report、World Focus、《当代亚太》、《南亚研究》、《南亚研究季刊》、《西亚非洲》、《中东研究》、《阿拉伯世界研究》、《世界宗教文化》、《国外社会科学》、《史学集刑》、《抗日战争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有些被《中国历史学年鉴》、《世界史研究动态》、《国际政治》、《政治学》、《世界史》、《宗教》、《文摘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收录和转载。
内容简介
《尼赫鲁时代中国和印度的关系(1947-1964)》的写作原则在于:其一,以考察比较中印学界在尼赫鲁时代中印关系问题上的各自立场观点为切人点,探求其问的异同,揭示差异所在,谋求达成共识;其二,避免以往学术著作中暴露出来的明显而浓郁的意识形态感情色彩以及偏激的政治色彩,冷静客观地探讨相关的争议问题;其三,尽量使用客观中立的词语和词汇来表述,戒免某些著作中常见的带有浓郁感情色彩或“冷战时代”印记的词语;其四,从纵向历史的角度,追溯两国关系的流变脉络和演进历程,揭示尼赫鲁时代中印关系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轨迹;其五,从横向共时的角度,比较分析中印学界的不同见解,剖析中印关系曲折变迁的动机和渊源,揭示尼赫鲁时代中印友好和中印交恶的远因和近因、内因和外因;其六,总体把握和系统揭示尼赫鲁时代对当代和未来中印关系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求消除历史积怨与伤痕,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避免大起大落,和平共处。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中印友好
第一章 初交岁月
第一节 中(新中国)印建交
第二节 联合国席位
第三节 解放西藏
第四节 朝鲜问题
第五节 友好往来
第六节 小结
第二章 蜜月时期
第一节 “潘查希拉”
第二节 印度支那问题
第三节 亚非会议
第四节 台湾与果阿问题
第五节 友好往来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友好原因
第一节 中方观点
第二节 印方观点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编 中印交恶
第四章 急剧恶化
第一节 西藏叛乱
第二节 边界战争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冷战对峙
第一节 彼此仇视
第二节 互相敌对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交恶原因
第一节 中方观点
第二节 印方观点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编 发展与未来
第七章 后尼赫鲁时代的中印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边界·西藏
第二节 中国与巴基斯坦·安全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第八章 大起与大落
第一节 整体利益与具体利益
第二节 国际关系与双边关系
第三节 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
第四节 和平共处与猜疑误解
第九章 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反思历史卸下“包袱
第二节 抓住历史机遇不受内外干扰
第三节 相互交流增进了解
附录
主要译名对照表
参考书目举要
后记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5 23:25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