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兰(相当于现在的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和
法国东北部的一些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
意大利要晚。15世纪初在
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尼德兰美术才得以形成。绘画受到中世纪的
细密画和色彩丰富的
祭坛画的影响,画风写实,精细,色彩丰富并有装饰性。题材多为现实生活,较之
意大利美术更富于虔诚,神秘的色彩并更多地保留了
哥特式风格。1581年荷兰独立后,尼德兰美术发展为
荷兰美术和
佛兰德斯美术。
中世纪的尼德兰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部的一些地区。由于条件优越,尼德兰很早就是欧洲西北部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是当时欧洲
资本主义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因此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美术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由于雕刻作品现存极少,绘画方面的成就在15世纪尼德兰美术中便显得非常突出,尼德兰画派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
祭坛画与独幅木版画。因为尼德兰美术脱胎于
中世纪的
哥特式艺术,这使得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有比较浓郁的宗教气息,总的倾向是:严肃、静穆,人物形象不够生动自然。另一方面,尽管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了传统的宗教题材,却由于画家对描写世俗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兴趣大大增长,作品中便不时体现出
现实主义倾向。代表艺术家有
罗伯特·康宾(Robert Campin)、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
罗吉尔·凡·德尔·维登(Rogier van der Weyden)。15世纪中叶的北方,随着经济的兴旺发达,文化艺术也十分昌盛,以哈勒姆为中心形成了北方画派。德尔克·波茨(Dirk Bouts,约1415~1475)是北方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还有
盖尔特根·托特·辛特·扬斯(Geertgen tot Sint Jans),南方画派的著名画家是是雨果·凡·德尔·高斯(Hugo van der Goes)。
15世纪末、16世纪初尼德兰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进文化也被介绍进来,人文主义思想在尼德兰知识界广泛传播;反对
封建主义的要求日益强烈;
罗马教廷与
天主教会的堕落也进一步暴露,社会上产生了日益强烈的宗教改革要求。这时期出现了
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的艺术。在他的作品《切除结石》、
《愚人船》、《魔术师》、《干草》、
《圣安东尼的诱惑》等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博斯独特的绘画风格。尼德兰风俗画形成于15世纪、16世纪之交,井且受到人们的喜爱。马苏斯(Quinten Massys)是风俗画画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兑换银钱的人和他的妻子》生动地表现了银行家的活动与生活;阿希姆·帕提尼尔(Joachim Patinir,约1485—1524)虽然不是独立风景画的创始者,他却为尼德兰风景画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潜心研究风景,描绘风景,将风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以此为风景画形成独立绘画科目奠定了基础。
团体肖像画的形成与发展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民的
民主意识也得到加强,尤其是在尼德兰北部
荷兰、
西兰诸省中,出现了一些联合行会企业和团体组织,经常请画家绘制团体肖像画,悬挂在他们的总部或会议室里,于是产生了早期的团体肖像画,发展到17世纪达到全盛时期。扬·凡·斯科列里(Jan van Scorel,1495~1562)是团体肖像画的早期代表画家之一,代表作有《十二个耶路撒冷朝拜者》、《抹大拉的玛利亚》等。
这时期,南方的意大利和北方的尼德兰是欧洲两个最先进的地区,两地艺术家的交流产生了积极的结果。尼德兰的艺术家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并且学习了意大利先进的表现技法,这对尼德兰美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有助于尼德兰艺术进一步摆脱哥特式艺术中的宗教因素束缚。但是其中有些艺术家抛开了本民族的艺术传统,也脱离了生活,单纯模仿意大利艺术样式,在美术史上称他们为“罗马派”。
16世纪60年代,爆发了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它持续了几十年之久,直到1609年荷兰独立,在此期间尼德兰人民为反抗西班牙统治进行了长期的、坚忍不拔的斗争。
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hel d.A,约1524~1569)的艺术产生于尼德兰革命酝酿和爆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