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聘三
江苏实业厅委任省立第二农业试验场(简称徐州农场)场长
尹聘三(1894—1966),名耕新,号聘三,安徽萧县皇藏区孤山乡孤山村人。
简介
幼读私塾,继入清江中学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供职于江苏省实业厅,民国11年(1922)春,由江苏实业厅委任省立第二农业试验场(简称徐州农场)场长。
人物经历
民国16年,尹聘三开始主持小麦育种研究。夏收前,派人前往海州、兖州、归德、宿县等地采选成熟早、产量高、品质好、籽实饱满、健全无病的小麦单穗两万余穗。秋季进行穗行试验,以后经过两行、五行、十行及高级等试验。到18年,该场作为重点培养小麦良种试验场,更名为江苏省麦作试验场。24年夏,育成了“405”号和“438”号两个品种。“405”号产量虽高,但系红麦,品质不佳。“438”小麦因系白麦,品质佳,胶质多,面筋多,出粉率高,每亩产量一般比当地红花雾、鱼鳞糙、白穗子、火燎王等品种增产20%左右,很受农民欢迎。徐州沦陷后,该良种一度绝迹。此时,尹聘三已流亡到广西,经李宗仁介绍任桂平第二区农场场长,向辗转迁往重庆的金陵大学农学院,要来原为徐州农场代繁保存的2斤“438”小麦品种,寄回萧县1斤,在郝庄农场试种。抗战胜利后,尹仍回徐州农场任场长,这时“438”小麦已在徐属各县推广15万亩。解放后,徐州一度划归山东省,尹聘三任山东省良种选种委员会的负责人,大量收购该良种,在鲁南各县推广,而豫东靠近萧砀的农民,自行换种者亦不少。因此,该良种已扩展至鲁南、豫东、皖北、苏北各县。于1955年后,才逐步被碧玛1、2、3、4号良种所代替。从民国13年起,尹聘三就开始培育棉花良种。分中棉、美棉两部分。中棉系从萧县的中棉茧花内采选的单株,美棉系从驯化的脱字美棉内采选的单株。采选的标准为成熟早、产量高、纤维长、韧力强及健全无病等。到19年,育成中棉“20”号,脱字美棉“甲99”号。从20年起,脱字美棉“甲99”号在萧铜两县试行推广,产量较高,品质较好,颇受欢迎。次年,徐州农场与萧县县政府合作,选定棉区,植棉面积达2万多亩。并在棉产区组织棉花产销合作社,设立轧花打包厂,实行自产、自轧、自运、自销。这时期,尹聘三出任徐州棉花产销合作社联合社总负责人,全国棉产改进处徐州植棉区主任。徐州解放后,尹聘三任徐州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1951年被选为徐州市人民政府委员,仍任徐州农场场长。尹聘三先后任徐州农场场长20余年,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农业科技人员。对家乡的农业发展十分关注,在他具体指导和亲切扶持下,早在民国25年全县已建立陶楼、坡里、黄口、郝集、赵庄、张庄等7个棉花产销合作社,种植美棉8万亩。民国36年,全县已有梅村乡的王庄、孤山乡的费村等6个繁育“438”小麦良种的试验点,共种植2865亩,每亩配发硝酸铵20斤,对萧县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66年尹聘三咳喘病重,因服错药物而不幸在徐州逝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10 18:55
目录
概述
简介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