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
反映劳动力就业程度的指标
就业率是反映劳动力就业程度的指标。指在业人员占在业人员与待业人员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全部可能参与社会劳动的劳动力中,实际被利用的人员比重。一定时期在业人员越多或待业人员越少,则就业率就越高,反之越低。计算和研究就业率,实质上是要提高就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就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同时抓住两个环节: 第一,必须实现社会主义的充分就业。从微观角度说,这是指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均能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以此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从宏观角度说,是指既不存在闲置的生产资料,也不存在未被利用的劳动力资源。第二,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完全有效性就业。
主要分类
根据1982年第13届劳工统计学家国际会议的决定,将就业人口分为两类:
①在指定时期内完成一定工作并以现金或实物形式获得薪金或工资收入的人;
②自我就业者,即完成一定工作并获取收益或家庭获得现金或实物收入的人。这一新标准把所有为自己或家庭户从事物质生产和劳务生产的人,包括在就业人口的范畴内,因而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许多非洲和亚洲国家把住在乡村地区的大多数劳动适龄妇女都列入就业人口中,其根据就是她们在一定程度上为家庭耕种土地和饲养牲畜。
主要形式
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毕业生不通过学校办理手续,也不需要就业报到证,直接到用人单位应聘(毕业生应持有用人单位接收函或与用人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
3、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单位就业。
4、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回来源地区,由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安排就业(其他类型的本专科毕业生回省二次就业不计入此列)。
5、毕业生自主创业(应有毕业生的书面申请,同时不参加回省二次就业)。请将单位性质字段填为“75”。
6、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已参加复试)。
7、毕业生出国学习及出国工作。
毕业生中未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毕业时未落实具体就业单位。
2、申请不参加就业
弊端
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认为,“就业率”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因为一般学生毕业后除了到某一用人单位就业外,还有继续深造、出国留学以及自主创业等多种选择,因此,把它叫做“毕业去向落实率”或许更准确些。即便是在选择就业的这部分毕业生里面,没有拿到派遣证或就业协议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北大有12名学生被通用电气录用,但由于没有争取到北京户口,学校也无法向学生发放派遣证。还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要派遣证,而学校在统计学生实际就业情况时也存在一定困难,一旦离校,主动汇报的极少。
提高就业率的几种方法
1、在学生受教育阶段重点培养些实用的技能
2、积极进行就业指导
3、努力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这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4、广泛开拓就业渠道。
5、提高学生就业意识,改变学生就业观念。
09年状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0年1月22日上午召开2009年度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0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及2010年工作安排。
据介绍,200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集中力量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三个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着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强化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继续推进“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积极落实农民工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岗位信息对接,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集中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援助,积极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调查发现
就业率到底有多少水分
教育部公布就业率是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教育部资料显示,正是从公布就业率的1999年起,高校扩招正式启动,其2003年的首批毕业生高达212万人,比2002年毕业生增加约1/3,随后每年毕业生人数都以二至三成的幅度“跳跃性增长”,远高于扩招以前每年新增毕业生数不过10%的幅度。正是基于增速过快带来的潜在影响,社会各界对迅速增加的大学生就业群体给予了高度关注。
就业率是反映高等学校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办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这一指标与高校的招生计划安排和领导班子考核挂钩。对连续3年本专科初次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高校,控制其专业总数,每增设一个新专业的同时,撤销一个旧专业,引导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事实上,就业率真实性问题已经引起了不少省份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江西等地率先推行高校毕业生核查,针对就业率的打假行动成效显著。半月谈记者从江西省政府办公厅获得的数据显示,2004年,江西省教育厅就业办发现虚假就业3005人次,占毕业生总数的3.72%;2005年发现虚假就业4752人次,占毕业生总数的4.08%。这是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唯一被披露的高校就业率打假数据。
“当然,对于核查出的这些虚假就业情况,已经及时从就业率统计中作了剔除。”江西省教育厅就业办主任张爱萍介绍,“经过层层挤掉水分,江西公布的就业率真实可信,基本是江西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真实反映。”
在全国所有参与统计的省、市、自治区所公布的就业率排名当中,江西就业情况与其GDP排位类似,位居全国中游。
结构变化
在江西省已经“挤掉”的虚假就业水分中,约有1/3来自一些并不存在或者根本没有用人需求的“假单位”。类似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华南师范大学
除了一些学校作弊之外,一些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规不力,也是影响就业率的重要因素。不少学生实际找到了工作,但由于用人单位拒绝按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校方无奈只能让学生找亲戚朋友随便找个熟识的单位“糊弄”一份假协议。江西某旅游学校一次被清查出有数百名学生假签协议,但学校也非常委屈:“这些学生全部在酒店上班,但酒店连最基本的劳动协议也没签,行业规定要有3个月到半年的试用期,超过了就业率的统计时限,总不能算这些学生失业吧?”
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就业率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而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江西省就业办信息市场部部长王为民指出,一般来说,就业率统计分为常规就业率和灵活就业率
评价
尽管就业率带来了诸多争议,人们还是习惯于将其作为评价高校的重要指标,社会对就业率的强势关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更加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江西省农业大学校长石庆华已经连续好几年为毕业生就业的事四处奔走和“推销”,2005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9%。石校长对半月谈记者说:“只重招生不重就业,不重视专业设置和调整,对不起那些望子成龙、高额投入的家长。”
对此,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表示,就业率很重要,但不是惟一的衡量指标,而且正处在不断完善之中。事实上,教育部只公布整体的就业率,反映不了就业的实际情况,对专业设置、市场分析难以提供一个清晰的依据。江西省就业办信息市场部部长王为民认为,下一步有必要公布就业的具体组成结构,这样既便于分析就业市场,也有利于澄清对就业率的误会和质疑。
揭开面纱
虚高就业率是高校就业写实的遮羞布。频频发生的“被就业”早已揭开了虚假就业率的虚伪面纱,高校就业的“浮夸风”更让人们对高校的不信任,也就导致了高校公信力的“大打折扣”。终究,忽悠了懵懵懂懂梦想进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忽悠了寒门学子可怜辛苦的父母亲,忽悠了莅临高校检查的领导,掩饰了虚假下面的不安与虚伪。
就业率虚假面纱早已成为“高校怪圈”。就业率是指毕业生总人数除去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再和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然而好多高校“习惯”弄虚作假,把只是有机会去单位实习的毕业生也拉入就业行列,即“被就业”。全国高校林立的大背景下,各所高校纷纷标出超高的就业率,以图招得更多优质生源。最终,也招徕一系列质疑和谴责。
大学生就业率需要“阳光化”,少一些“内参”,多一些公开化的真实资料。让学生心里有数,让家长心里有数,让国家相关部门也“心里有数”。全国各所高校只有公正化的把具体的数据传达给大众,方能赚的更高的呼声和赞誉。别拿学生的未来开玩笑,别单纯的为了生源而“谋害”了许多人的未来。
挖掘虚假就业率背后的原因,主要叠加为三个原因:第一、纯属虚假骗人伎俩,以求生源“撑门面”,是高校间恶性竞争的结果;第二、错误计算,把“实习人数”也规划为“就业人数”,未就业毕业生“被就业”;第三、欺骗上级部门,以求教育资金或是其他补助拨款。繁杂的因素堆积起来,构成了高校就业公布机构的“七宗罪”,实为不负责的行为。
如此观之,就业率统计“统一标准化”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还民众一个真实的大学就业面貌,还家长一个交代,真正探究就业率低的原因,各个击破,最终使全民对就业怀着另一种心态和态度,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也就不再是对公众的忽悠了。
象牙塔,作为学习的圣地,更应明明白白的对社会负责。实事求是,就业率是低就低,是高就高,切勿随波逐流的盲目追求高就业率。统一标准,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强加调控,更需各高校“翻旧账”,重新整理核实,丁是丁,卯是卯,公布出一个真实客观的数据。
计算公式
每年6月份统计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计算公式:
((毕业生总人数—未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X 100%
统计方法
据了解,广东省教育厅特地就一些规定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考取研究生和专升本(包括成人高校本科)以及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将统计在已就业人数内。同时,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都按已就业人数进行统计:在非生源地已有就业单位的(不解决户口)毕业生;在生源地已落实就业单位的(不解决人事档案关系)毕业生;在学校办理档案托管手续的,已经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指不解决户口或者人事档案关系);跨生源地到就业主管部门报到的高校毕业生(包括跨省、市、县);按政策回生源地就业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和师范专科毕业生,按具体落实情况统计;定向生、委培生及享受专项奖学金的毕业生按已就业人数统计。
据介绍,今年的高校就业率将分两次进行统计,即“一次就业率”和“总体就业率”。“一次就业率”统计截止时间为6月30日,七月初签发毕业生报到证后,将进行“一次就业率”的统计,结果不对社会公布;而“总体就业率”的统计截止时间为12月10日,并对社会发布。就业率将以高校通过网上报送的就业信息为依据。
广东省去年首次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信息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促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培养社会急需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球位置
全球:转型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城市最高,发达国家城市稍弱,落后地区较低;中国:就业率总体靠前,个别较为落后。中国前十名的城市泉州、深圳、惠州、威海、北京、东莞、珠海、温州、潍坊和广州依次排在全球第5、9、10、11、14、17、22、26、28和29名。
其他
十大高就业率专业
2010届本科大学生签约率排名前10位的专业为能源动力类、化学类、机械类、化工与制药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工程力学类、材料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
中职生就业率超大学生
教育部发布《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份专门聚焦中职学生发展和就业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已经高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率。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统称为中等职业学校。报告主编、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介绍,2011年,全国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生2205.33万人。2012年,农村户籍学生占到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的82%,近七成来自西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院苏杨说,虽然中职就业率非常高,但与社会的低认可率还有很大的反差。他认为中职教育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亟待完善、行业协会力量亟待加强、相关工会组织的作用有待提升。
社会评价
就业率作为一种考核指标,对推动学生创业就业具有很大价值,其所引发的“注水”“造假”等现象,也不能消解指标本身的意义。我们固然需要就业率,但需要的是含金量更高的就业率。教育部发文禁止就业率与两证挂钩,无疑是一项有力的措施,至于如何保障其落实,还有赖于严格的核查制度吧。(南方日报评)
相关数据
2022年3月4日,美国劳工部发布数据称,美国2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67.8万人,失业率降至3.8%,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3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5931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62.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比上年少增6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增长0.1%;本地农民工12372万人,增长2.4%。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08:19
目录
概述
主要分类
主要形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