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式形意拳
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尚云祥先生是形意学第四代(从李洛能算起)传人,为北京独撑心意门户的 技击大师。 尚派形意为形意巨子尚云祥所传,因其练法独特,与世间流行的形意拳多有不同之处,故被称为尚派形意拳。尚云祥的崩拳驰名武林,与郭云深一样,被时人称为“半步崩拳打天下”。尚云祥先生门人弟子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较著名的有靳云亭、许笑羽、吴湛禅、陈子江、辛健侯、张定一、李文彬、吕可有等人。
入门诀窍
实质
尚派形意拳体用兼备,健身与技击并重,实质为技击之学。此拳自始至终以桩功为基,以内劲为用,以步法胜人。以本能应变,以无形无 意为最高境界,皆为实学。它无五形八卦之说,无无极太极之论,更无点穴神功、 发气秘旨。尚派拳法在对神秘,认为检验成功的标准是实战。如今、尚门 弟子仍然奉此论为金科玉律。简言之,尚派形意拳是“以形取义,以意求形,形由意转,意自形生”。
筑基
尚派形意拳套路有五行、十二行、连环、出入洞、四把、安身炮等多种。
本拳桩功计有十二种,但若能精于一桩,则其它各式均能触类旁通。本文只介绍五种基本桩法。
抱丹田
此桩为诸桩之基础,初学者如不先致力此桩,其它各桩难以习成。这是因为此桩中正、均衡,身体各部均能得到滋养、锻炼、修复,无偏废之病。历代大师无不终生习此,而戴龙邦师祖更是由此入门,洗净“二驴”之拙力,换得内家之纯功。其它各桩均依此桩为原则,只是方向、角度、刚柔、虚实等稍有变化。其法主养气摄生、强筋健骨、补脑益髓,诚养生秘诀,修身至要。而拳中之自然整体力,自不难由微而著,不求自至。此桩以外形和意念来调整运动量,但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应注意饱练伤胃,饿练伤气,冬防冷风吹,夏忌烈日晒。练功时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练功过程应如汽车之行驶,做到三稳:起动稳、行驶稳、刹车稳。概述如下:
入门阶段
双足分开同肩宽,平行而立,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腋下半虚,将双手抬起,十指分开稍弯置腹前,手与自身之距为三拳,意念中双手如抱一大气球,浑身肌肉群有松散下坠之意,目似垂帘,似菖蒲低眉,于远方收神,耳边如闻细雨风声。此桩意念,头似枕非枕,背似靠非靠,似坐非坐,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以放松为目的,应有舒适无比,欣欣自得之意。简言之,不可死板拿劲,不求绝对入静。避免不愉快之回忆。天高地阔之境,鲜花绿树之趣,均可意想。此阶段愈深愈久,对日后拳学造诣愈有助,原因极简单,欲得内劲须放松,松至极处必真紧。
或问:“不用力何以长力。诀曰:“世之柔者莫过于水,攻坚者莫过于水。望初学者三思之。再浅喻之,世人皆羡虎豹之威,龙蛇之灵,仿生而造拳,而多数人却忽视了最根本所在。在此奉劝初学诸君观察一番牛、马和豹的体质,牛马负重拉载,虎豹不及也,但虎豹却能将牛马捕食之,盖牛马长期劳作已失自然之力。皆负重之僵肌,而虎豹全身却十分松软,猫犬亦如是。简言之,动物愈凶猛,自身愈松软,而观之者以为其无力也。内家拳法之梗概,由此可明一二。而人体幼时,身体亦松软也。郭老云深曾言:“练得躯柔婴孩似,打遍天下不费难。”以谓习拳之最关健处,希初学者必须于放松劲上用功,切,切。
寻整阶段
此阶段只有全身基本放松之后,方可习之。外形同上,只是思念改变而已。习桩之时,意想双手腕之间,双手腕与后脖颈之间,双足脚尖与双手腕间,双足后跟与后脖颈之间各有一条皮筋牵连。初学时会顾此失彼,久之则纯熟自然。待牵连自然后,尚需意想头向上顶,背向后靠,双手外撑,双足下蹬(许想不许作)时各条皮筋随之拉起再放松,反复如是。不可用力,全悉意想。久而久之,自然产生一动无有不动,一枝动而百枝摇,整体内部运动,自然整体力自萌。
深入阶段
此阶段须待上述两功有得后方可习练。不然,非但无益,且有前功尽弃之患。
此桩外形仍同上,只是腋下全虚,肩松肘横,双手抬起置胸前,头顶项竖,膝顶足蹬,十指分开。初步意念,意想自身各条皮筋拉紧放松的频率逐渐加快,继而以此极与外界发生联系,如目视前方树尖、楼顶,夜晚暗星等。意念中将一条弹簧套在树央或其它物上。另一端栓在自己双手腕处或脖子上,以全身整体运动将外界物拉来送去。目光35°向前上方平视。但只需意会,切莫着力,尤其胸腹部不能有丝毫紧张,如憋气用力必身僵气滞,全体皆非。
虎抱头
此桩仍以基本桩为原则,只因对敌决斗时应侧身而立,故需斜中求正,正中求斜,看正似斜,抱斜似正,乃侧身对敌而求身法中正之桩。此桩是历代前贤总结中华武术最为科学之技击间架及预备式。习之有得,不但能随机而发力,随势而动转,而且使自身受敌面积减至最低限度。
其练法将自身安排为龙身(曲折有面积),熊膀(腰背部肌肉四面拉伸,拳谱所谓含胸竖顶、拔背、吊顶,以及双臂模撑皆为此也)、鸡腿”(分虚实、单双重合一)、虎抱头(如虎豹扑食,双爪护住自己头部)。此桩须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尤重气势浩然,其势似饿虎搜山,威而镇定,似狸猫捕鼠,欲捕待机,故名之虎抱头。
历代名家对此桩阐述较为详尽,在此仅谈为今人最易忽视的虎抱头。2016年曾有刊物发表了抱同豹之争多篇文章,同门中细心者竟去观察虎豹的形态,断言虎豹无抱头之态,应为虎豹头。其探讨真理之情可敬,然而大可不必在故纸堆中寻章摘句。我国仿生拳种颇多,真义乃取动物搏击之长,切莫把人动物化,抱同豹皆为护头之意,俗称“保护头”即此。头为六阳之首,周身之主,四肢百骇,目之视,耳之听,手之举,足之动,莫不由头主宰。因此,各家拳派尽皆重视头部保护与应用,形意拳亦复如是。不懂护头,岂可奢谈技击入门之道,望初学者三思。
欲在技击中攻守得当,必须在站桩时养成习惯和配备合理之间架,必以虎抱头之桩,入门而深求。此桩主要站法有二,因习者自身条件及发拳习惯而各有专擅。要求如下:
单抱头
此桩丁八步站立,前腿膝部前顶而上提,脚尖实着地,后脚跟离地一纸高,后腿膝顶胯缩,双腿成前四后六之比例,左臂前出至头部前,右臂置于胸腹前,全身须均整庄重,威严肃穆,头顶项竖,肩松肘横,胸窝含蓄,小腹松圆,指分脆翻,背紧腰直(勿塌腰),目正额收。
此桩所得之力为:正面前撞力(崩拳,包括直拳、点拳);左右翻滚力(炮拳,包括控掌,撩掌等);两侧长短力(横拳,包括圈锤、钻拳、裁拳石峰,裹肘为钻,平财为横,扬肘为裁,后肘为削)。前辈中郭老云深、尚先生云祥均多致力于此桩。
双抱头
此桩要领同上,只是双臂抬起,齐护头部。此桩亦能得单抱头之力,但所侧重者乃前后螺旋力(劈拳,包括单、双劈掌)及前后冲撞力(憧掌,包括刀手、虎扑等),历代通家精通此桩者当数刘奇兰等先辈。
虎抱头桩法无论单双,均应做到浑身上下牵挂成圆满之整体,各关节各有松开放长之意,无论何处,角度绝不可小于90°,今人有将后手贴于腹部考,实为大谬。双肩与胸腹部必须放松。此桩意念,依次为:松静无为,松紧互为,临敌假象,但最根本者为河间刘老晓兰所云:“如斯进六面力。”六面力者何也,乃前后撑抱力,左右开合力,上下托按力,两侧翻滚力,横竖长短力,反向交替力。习时左右互换,久之功深,自有不可思议之妙。
金刚大力桩
此功长功最快,但初学者切不可习练,须待虎抱头桩有得之后,方可习练。不然,欲速不达,身心必受害无穷。此桩站法要领同上,只是双腿大弯曲,双臂抬起横撑,臀卞坐而背后靠,目远望而怒视。意念中似有一股源力在周身上下循环,习之有得,常有身形不自觉淬然上颤之感觉、不知何力所摧。得此力者,与敌决斗,擦掌对方便倒,轻者身残,重者无不登时而毙命。同友试艺亦一触即发,发人如抛弹丸。
特点介绍
椿功有抻筋拔骨 静中求动特点
尚派形意拳的椿功,以三体式为主,除有增强体质,为技术筑基的作用外,还别具技击内涵。武术谚云:“筋长力大,肉厚身沉”,正因为通过锻炼把肌腱抻开,才能收放迅速,抻得长,放的远,打击力大。尚派三体式椿功,虽在静态中,却突出地强调这“抻筋拔骨”隐形于内的内涵作用。这正是构成尚派形意动作开展、灵活,发劲迅猛刚实的基因。实际这一特点是从站三体式椿功就开始得到训练。
对上述“抻筋拔骨”和“静中求动”两项特点的表现和作用分述如下:
“抻筋拔骨”的表现和作用
1、颏收头顶和气沉丹田, 这是对身躯上下的抻拔。利于上通三关(周天督脉的尾闾、夹脊、玉枕)下固丹田。在龙折身中的顺胯、拧腰,是对身躯拧转的抻拔,这会助长丹田的发劲,并达于四肢。
2、沉肩、拔背、坠肘是对上肢臂部的抻拔。特别是肘的里裹而又下坠,使肘窝朝上,在手掌俯扣正确的条件下,使肩、肘、手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并要舒展抻长。这样,则拧抻力大,“三催”(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劲整。加上内意的配合,会使气灌梢节,手有麻胀感、热流和气流,以至指关节时而有吱吱的声动。形意出拳时,要求“明了三星多一力”。不仅肩窝、肘窝要抻开,连攥拳出现的腕窝也要抻开。而站三体式椿功时,前手虽是俯掌,但要掌心回收,掌指前顶,虎口撑圆,同样具有抻腕之意。在这样技术规矩要求下,虽是用意不用力,却能促进“三催”劲整,气贯梢节,劲达于指,因而使内劲放得长,打的远,助长发劲的弹性。
3、两腿弯前三后七,形成“夹剪”这是下肢腿部的抻拔。前腿三成劲,后腿七成劲。特别是前脚尖朝前,前膝亦向前微挺,而整个腿却要向里面收夹。而后脚尖外摆(与前脚成45度左右夹角)后膝却要里扣(使膝尖接近前方),这样就使前腿与后腿形成既可灵活,而又沉实的“夹剪”劲。不仅对踝、膝关节,就是对胫、股肌肉,也都起极大地抻拔作用。因为膝关节反应比较第三故在站椿中,也会场出现吱吱响动。(手可摸到)。尤其是后膝的里扣,配合上体“龙折身”的反拧,形成腰胯间的抻拔。更增大上肢前钻,下肢前趟、后蹬之劲,也大大助长腰部发劲的威力。莫道上述这些抻拔要求,表面上显不出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却能给周身一体,丹田发劲,打长放远,迅猛刚实,带来莫大的技击实效。这也正是尚派三体式为培养技击实效的精微内涵之一。也可以说是站三体式的神髓之所在。
”静中有动“的表现和作用
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动静同理,体用一源。而站三体式椿功,既讲体用之效,又讲动静之理。故而,它是从“静中求动”开始的。不真动就谈不到知“意”,不真静就谈不到知“性”,静为性,动为意,不静则真意就不能发动。真意能动,才会“妙用则为神”。故形意拳要求练形神合一,进而追求“虚极静笃时,则还于先天本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不可也”的高超境地。而这些追求又何尝不是用意来引化神气而求得技击上的妙用。而三体式正是为了发挥动静体和用之作用而筑其基,也是“静中有动”内意锻炼的开始。它的表现和作用:
1、内视筋骨、意注上肢梢节,在沉肩、坠肘配合下,掌指就“有动”,有麻胀感受,有热流和气流,以至指关节时而有吱吱响动。虽只用意不用力,却能力贯掌指,气贯梢节。意注下肢,在前膝挺,后膝扣,又在“龙折身”的配合下,膝关节就“有动”。有酸痛感,有热流和气感受,以至膝关节时有吱吱响动。这样就能使下盘根固,后腿蹬进力大,还可以气贯“涌泉”,亦可治疗关节炎、寒腿等疾病。
2、调息归根,意注丹田,小腹就“有动”。有热流和气感,会使丹田真气逐渐充盈,因之体强、根固,内劲中生。津多咽之,意引丹田,会有腹鸣,咕噜声直下小腹,会觉腹腔松畅,气顺腹实,更有益于内藏和腹腔疾病。这就是所谓“练丹田之气”,“丹田久练灵根本”,亦即“固灵根”,“真气退藏于密”,也就是所谓“元神元气”相合,由无而有,由小而大,一气之动,发之周身。也是使内劲的形成和发动有根。尚派三体式正是从静中求其动,得养练之始。当通过动作和套路的锻炼,当做到“上下相随,内处合一,周身完整一气”,把明劲打好,练到刚健之至时,则“刚至柔生,柔极自化”。这时站三体式该提高要求,则要:
3、以“悟灵性为至上”,用“神意气合于丹田,运化周身,无微不至,感之遂通”。这则是尚派三体式椿功最后从“静中有动”而至“动中有静”所要追求的高深造诣,到此境地自会“无处不有,无时不然,触之自应,不思而得”,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妙境,自可得之。这也是尚云祥先生为内处兼修,体用并重给我们指出向高超境地进军的阶梯。
二、继承并传留了“趟劲”特长,体现出“脚打七分”的特殊技法。
经云:“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有交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挣崩摘豆角,犁周(音)五趾顶”,“脚步打七分手打三”,这些拳经要义,突出一点,就是要求练形意必须练出上步的前趟,后蹬之劲。这不仅是形意拳进步快而远的特点,而且是如犁翻地,能把对方拔根抛出的绝技。惜此技法知者甚少,乃致对上述拳经要论,多有曲解,失去真意。惟尚派形意所练上步之劲,仍保留并传留了这一绝技。所谓“去意好似卷地风”,就是要求把上步的“趟劲”练成象摧枯扫残的卷地劲风,既猛又快。“犁周”,就是要求把“趟劲”练成象铁犁翻地一样,劲大力实,拔地而起。得用上步所发挥的“脚打”,能如此劲大迅猛,用在技击上,自然比手的作用力大得多,因之才有“脚打七分手打三”的提法和要求。尚先生晚年所世、所教凡是上步都强调要练出“趟劲”来,因之对形意这一绝技,起到继承和发扬作用。习这功到,乃知“卷地风”这一“脚打”的深切涵意。也就进而掌握到“脚打七分”真劲。因之,磨练这一技法,乃成为尚派形意的显著特点之一。
动作打顾一体 舒展灵活
尚派形意的出手入手,突出强调“肘不离肋,手不离必”,乃是形意主要顾法之一,是利用上肢以护怕、肋;但又是打法中主要的蓄劲动作,为使臂借身劲而劲大,身借臂劲而得发。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三催”之劲得以有蓄而发,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出洞入洞紧随身”则是“虎抱头”的具体运用,小臂裹抱于头下,既是保护头、胸之“顾”,又是发挥“拧裹坠”,以蓄力待发之“打”。正是打顾一体。在出手发劲上,则突出强调“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的要求。而“起横不见横”中的“横”是“顾”,用时在“不见横”中就含有势正劲顺之长,就可用“打”。“落顺不见顺”中的“顺”是“打”,用时在“不见顺”中就含有“横裹”之劲,见来手即可用于“顾”。且“起与落”、“横与顺”本身就包括“顺中有逆,逆中有顺”,即相辅相成,又“打顾”如一,因之它即是“顾中有打”,也是“打中有顾”。尚派形意既严于要求进行平素锻炼,则武术动作在运动中,能保持周身轻松、自然、不努气,又丝毫不用拙力,才能身手不滞,舒展灵活。只有四肢舒展,周身顺遂,才能练好动作,找到每一动作的应有独特技巧。以至练功、找劲,向高级阶段迈进。在椿功练“抻筋拔骨”的基础上,于练动作时再能舒展,自然就会身手运用自如,由柔和入刚实,而致抻得长,放得远。所谓“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正是为了打好刚劲转柔化创造前提。因之,尚派形意在做动作时,要求周身、四肢松开,但要处处合乎规矩,使劲意充沛,无处不到,神气内敛,归入丹田。因而使动作做得既舒展灵活,又沉实劲整,并会气势夺人。至此对什么“远近一丈步位疾,两头回转寸为先”,“我在场中无定势,或把或拳望着就是”,“不知进退枉学艺,不知起落枉伶俐”,“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若遇人多三摇两旋”等等,经义对机动灵活的要求自可意到步随,身手如一,无往而不得也。
四、发劲迅猛刚实,体现出“火机一发物必落”的技法。
尚派形意最显见的特点,是在动作和发劲上既迅猛又刚实。因而同侪们说:“练不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来,就不能是说刚劲练到了。”尚云祥先生年过古稀时还说:“人再有三十年阳寿,就再打它三十年刚劲。”这句话的涵义,可惜真正理解的人并不多。但确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先生专攻形意,磨练一生,从实践中得出来的不同一般的经验总结。因为形意发劲制敌的基础是讲“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先生说“硬打”就是不管对方是动、是静,动也打,静也打,不管对方是刚、是柔,刚也打,柔也打,不借惯性,不借他力,遮也打,拦也打,沾着就发,这才叫“硬打”,才真正有发人的本领。要想做到这样,就必须先打好刚劲。不努气,不用拙力,从自然、和谐中练出完整的刚劲来。再把刚劲练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来,才能达到“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的打法要求。才能使内劲逐渐充盈,打得实,放得远,势如奔雷。有了这种疾用骤发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才算到了得不借外力,自身发劲,沾着就有的本领。有了它才体现出形意的真劲,“火机一发物必落”的技法要求。一句话:“练不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手到对方身上就没有‘想打就能放’的威力。”
虎扑全形
虎形八法,又名“全虎形”,为尚云祥先生秘不外传的手法之一。这一组散手,技击性强,其中某一式练熟,即能御敌自卫,如能将此八法完全练习纯熟,必要时,即可应付自如,本功法并没有高难动作,因此男女老少皆可练习。
虎扑把
:对方如用右手直攻我胸部时,我右手由其右腕外下方反手刁拿其右腕,同时左足向左外方垫半步左手拿住其右肘,双手捋抻,进右步,两手变掌用力扑其华盖穴(上胸),对方即仰跌(图一)。对方左手攻我中部时,方法同前,唯手足动作相反。 要点:垫步拿腕、肘动作要同时进行,进步扑上胸也要同时动作,而且要快《拳经》云:“心如火药拳如子,灵机一动鸟难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见神奇。”都说明动作要快的意思。
虎托
:前式我方以虎扑把扑出时,对方如用两手由外下方往上托我两肘时,我借其上托之力,两掌往左右外翻,往上托其腮下部,并往后力推,对方仍然仰面跌出,但须改换左足进步,右足跟步,以助冲劲。
要点:翻掌改托掌时,动作要迅速,连往上托带前推,进步跟步要猛。
虎撑子
:对方如用双手扑我胸部时,我退左步或右步闪躲,如不及闪身时,两手分别由左右外上方,并齐十指下插,分开其推束之双手,急用两侧掌(掌沿平向上,两中指尖相对)推撞其胸上部,左足或右足随撞胸时进步,另一足跟步助力。
要点:两臂往外撑圆;两“掌沿”平向上,撞胸、进步、跟步要同时进行。 四、虎抓:对方用右手打我头顶、左面时,我右手由对方右手外下方往上反刁其右腕,向下方捋抻,同时垫右步(少半步),进左步于其右脚外方,左掌劈其右面,或抓其头部。对方如用左手攻我上部时,破解进招法同—前,唯左右手足动作互换,右手打来时,左手打来时。
要点:刁腕垫右步动作要同时进行,进左步于对方脚外方劈右面或抓头也要同时,形意手法讲究动作协调,方能奏效;
虎抱头
,假如对方进右步,用右手击我左面时,我左手往左外拦格其右手,随将两手握阳拳(拳心向上)用拳轮(掌沿)和腕侧夹斩其脖项,并屈两肘,肘尖下沉,搓撞其上胸,同时进右步于其中门(裆中),左足跟步助力。对方如用左手攻我右面时,我进左步,两手夹击其项,只动作方向相反。
要点:进步用手外拦;握拳向左右外展蓄力,进步都要同时动作《拳经》上说:“此法前行,进人要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又说:“ 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拔草。”
虎蹿山
:假如对方进左步,用两手分别由左右向中击我两耳或两边山林穴(太阳穴)时,我两手握拳并齐向前上方举起,两臂弧形向外撑圆;即可护住头部,急变阴拳(拳背向上)以双拳拳面(拳骨节平面)击其两乳上部,同时进左步跟右步以助冲力。对方用两手击我上部进右脚时,我如前法破招,但须进右脚,避免双方两脚抵触。
要点:两臂上举外撑护头,进步击胸,动作要齐,效果更佳。
虎摆尾
:对方进右步,用右手打我头部或攻击我中部(胸肋)时,我垫右步于其右脚外侧,同时用右手于其右腕外方翻手刁拿其右腕,向我右下方捋抻,进左步于其右脚后,绊住其右腿,左手阴拳往我右肩前伸出蓄力,用拳轮(掌沿)和腕侧横击其胸肋,右足不动。,此式又名 “虎尾鞭”,又叫“横扫千军”。对方左手打我上部、中部时,仍用此法接招破招,唯手足动作左右互换。
要点:垫步拿腕要同时进行,上步阴拳(拳背向上):拳轮横击胸部或左肋也要同时动作,方能尽其妙用。
虎蹬爪
:对方如用左手攻击我右面时,我左手由其左手腕外方刁拿其左腕,同时退左步侧身,左手向左上方冷抻,同时右膝上提,右脚外沿蹬踹其左大腿部,同时用右手掌拍击其胸部。对方如用右手打我左面时,我退右步右侧身,右手反手拿其右腕向右上方冷抻,左脚外沿蹬踹其大腿。
要点:刁腕捋抻、提膝、蹬踹、拍胸等动作要合成一气,自然敏捷轻灵。
五行拳
五行拳是形意拳的基础拳法,对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水、木、火、土五行,五行拳相生相克,为拳法应用之基础。下面笔者对尚派形意拳的五行拳与众不同之处分别介绍一下。
劈拳
:劈拳拳形似斧故五行属金,因其能调呼吸理气息故能通肺。劈拳起式为一钻拳,这个钻形似钻拳而实际上走的是横劲,强调瞬间的拧转爆发,最后小指翻天。接着用拳头劈出。尚派形意拳的劈拳用的是拳头而不是掌,因为既名为拳就不应该用掌,既求似斧之劈劲又怎能学鹰之擒抓和撕捋之劲,劈拳通过小臂刀骨发劲,是形意拳高级技法“换劲”的练习途径之一。各家形意拳都将鹰捉误认为劈拳了。尚云祥先生终生只练形意拳,对拳理追求深邃,练拳有理有据,故认为劈拳是用拳劈而非掌,同时尚派形意拳还有一趟鹰捉作为形意入门筑基功夫。
钻拳
:肾为五脏之根,其五行属水,在武道上则为钻拳,钻拳为劈拳之子而崩拳之母,所以钻拳在五行拳中应排在第二。钻拳第一手先是是回带,然后画弧打出成立掌,最后发出钻拳。《形意拳正宗阐密》中说:“钻拳之形似闪迅速流利,目不及瞬也。”钻拳之劲由内肾发出,通过腰部的回环动作,而使肾部得到锻炼,故能健肾。最后的一钻,各家形意拳都是是前阳后阴的练法而尚派形意拳则是双阳,即两拳均朝上,这是尚云祥大师毕生修炼形意拳的独特心得。在《形意拳正宗阐密》中,张定一与辛健侯先生作了详细的解释,可见两位先生尽得尚师真传,对拳术阐述详细,动必有由。
崩拳
:崩拳是形意拳中最简单的拳法,也是最实用的拳法,就是左右崩拳连环打出,其发劲直如贯矢故其形似箭,其性属木。在人身内通肝脏,在武道则为崩拳。崩拳之步为半步,左脚始终在前,向前垫步打拳而不换步,故名为半步崩拳。崩拳是郭云深与尚云祥两位大师所擅长的绝技,尚派崩拳要求前拳打出须具有支撑八面之劲,后拳回带为破横拳之动作。脚下所走之劲为尚派所独有的趟步,故崩拳威力惊人。崩拳回身动作起势为狸猫倒上树,落势为狸猫扑鼠,起势是截腿之劲,落势是踩踏之劲。经常锻炼崩拳能够舒发肝气,并具有明目之功效。
炮拳
:辛健侯所传尚派形意拳之炮拳有四手,一为虎扑,二为捋带(又称索手),三为支顶,四为炮拳,这四手分开各有所用,合练又连贯不断,炮拳专破对方上手。虽然此拳似炮属火,但亦要有四两拨千斤之功,《形意拳正宗阐密》中云:“炮拳起式要以身就敌,发劲捋彼远抛之意,将敌捋近我身也,夫因势利导,彼刚我柔,故能事半功倍。”。另炮拳上手并不是简单的硬顶硬架,而是拨转打出。炮拳之路线与前三拳不一样,其步共分为四动:第一动由三才式左足微向前垫步,右足大进超过左足一步,第二动左足提起附于右足脚里踝处,第三动左足向左前方斜出,第四动右足后跟变式左足向中央扣步为一,右足虚提为二,右足斜进为三,左足后跟为四。
横拳
:横拳是五行拳最后一拳,拳经云:“横拳者,一气之团聚也,其形似弹,五行属土。”《形意拳正宗阐密》中说到:“在武道中则为横拳,炮母(火生土也)而劈子(土生金也)含包四德(火水金木)故土能生万物,横拳能变各拳。”横拳落式双手亦为双阳,前手发一锉劲,具有起如钢锉之意。横拳并非横拨之劲,而是由丹田贯劲于肩臂,再由肘及拳抖锉翻拧而出,拳经云“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即此意也。横拳步法与五行拳其它亦不同,动作可分为三节,假如左脚在前,已经打出右拳,第一动左脚向中线扣步,第二动右脚向右前方斜进,第三动左足后跟。
五行拳是形意拳之根本,练习形意拳必须要明白五行拳之拳理,在此基础上,对其劲力和五行拳相生相克的健身作用进行研究,才能真正进入形意拳之门,并逐渐登堂入室。
三体式
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根本,形意拳的练和用基本上都是采用三体式的腿劲和步型,故练形意拳的人都以三体式桩功为主要桩功,尚派形意拳亦不例外。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母式,而鹰捉则被称为形意拳的母拳。练形意拳的人都非常重视这两项功夫的训练。李文彬先生在其著作《尚式形意拳械抉微》中曾将三体式桩功和鹰捉台称为尚派形意拳的筑基功夫。
尚派形意拳五行拳、十二形与套路拳大部分都是以鹰捉为起手式,这是符合拳经“起手鹰捉”的.另外,尚派形意拳还将鹰捉单独拿出来练习,别的形意拳也有这趟拳,不过名为劈拳而非鹰捉:尚派形意拳另有一套与别派形意不同的劈拳,该拳用拳头劈出并用小臂处发劲打人:
鹰捉作为尚派形意拳的基础功夫之一,确实有独到之处。鹰捉出手讲螺旋、拧.裹、坠,其第一拳形为钻拳而实为横拳,因为此拳到位后手臂要拧转到小指处的拳眼朝上,它发出的劲是横劲?后手沿前手臂打出,下肢同时变成三体式,要做到“手脚齐到才为真”。需要指出一点.尚派形意拳要求上步必须练出趟劲来,这个趟劲威力惊人,迈步一趟就可以使对方拔根而起。拳经云:“脚打七分.手打三分”,尚派形意拳的“脚打”靠的就是脚下的趟劲:“手打”要练出翻浪劲来,即练螺旋、拧、裹、坠劲-我认为这两项既可分开单练,又可合练.逐步求得上下相随的整劲来。只有练出整劲.才能身手协调.爆发力强.再进一步找出打人时的技巧,最后.一伸手一迈步就能将人打起来。“脚打”可以通过走鸡形步和趟步来练习。“手打”平常走路时就可以练习,先伸左手迈左步,即伸手打出鹰捉的螺旋、拧,裹、坠劲,同时脚下迈出三体式步,再上步换位,前手回收.继续重复前述动作:如此反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胳膊的棚劲与腿劲均会增加,腰胯越来越灵活,身体也会更加协调,发力时的整劲较以前亦大有改进。在手脚单练的同时,还要专门练习整体的协调与发劲能力,即练习鹰捉这趟拳,通过长期锻炼可以练出翻浪劲,抖擞劲和炸劲等各种劲力,同时也为以后习练五行拳打下基础-因此,鹰捉是形意拳的母拳当之无愧。
鹰捉除了以上训练之外.还有定步鹰捉练习、实战拆手练习和手上功夫练习。定步鹰捉即鹰捉的原地发力,是不借后脚的蹬劲而仅靠腰胯拧转与重心稍微变化的发力练习。虽然每趟拳都以它为起式,但我们仍应把它抽出来单独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定步鹰捉,把手脚练合.腰胯练活.下盘练稳、整劲练精、功力练高。拆手练习是将鹰捉变为实战用法。我的师父张世杰先生曾将鹰捉拆出十几种用法,当然.这些用法并不是每个人拿来就能用.因为尚派形意拳非常重视练功找劲,所以实战中鹰捉应用自如的前提是练功找劲有一定的基础。鹰捉的手上功夫平时在站三体式桩功或练鹰捉时就要特别注意虎口撑开,除拇指外的四指抓扣.手心手背都要成圆弧形,这样做自然会力贯梢节:站三体式桩功时意注手指,意到气到,日久功深,手的抓握力会大增。另外.尚派门中有各种练手上功夫的方法.例如.我师父让我们通过练习五指抓树来提高手指的抓力。用十指做俯卧撑也是锻炼指力的好方法。
三体式桩功是鹰捉的静态定型,而鹰捉是三体式桩功的动态表现,两者都是形意拳的筑基功夫.想在形意拳上有所收获的人,应该在这两项基本功上下点儿功夫:你若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加上明师的指点和自己的体悟.便知我所言不假。以上仅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盼各位武林前辈与朋友指正。最后用一位前辈的话作为结束语:“以功力为后盾,凭技巧赢人”,愿以此与大家共勉。
趟步
形意拳各家有各家的练法,尚派性意拳要求前脚朝前,为的就是求一个朝前的趟劲,后膝内扣朝前为的是使朝前的劲不外散,顺胯扣膝使后腿产生一个挤劲,当迈步的时候,这个挤劲与后腿的蹬劲合在一起,通过后腿蹬地将身体送出,同时前腿趟出,这就是趟劲,趟劲练好了,内外两侧均有这个劲,无论对方怎么下势,站的怎么稳,只要与对方接触上,一迈步,对方就得出去(这当然不是绝对的,得看对手是什么水平)。
后膝顶在前膝窝内,前脚朝前,后脚与正前方成45度。
形意拳有“脚打七分,手打三分”之说,尚派形意拳的崩拳的基本功——趟步是专门训练腿部的前趟后蹬之劲,是练习崩拳腿劲的辅助功。首先两脚并拢站好,接着右脚与正前方成四十五度角分开,两踝骨前后对齐(左脚在前),接着两腿贴紧下蹲,后脚蹬地,将身子送出,同时前脚前趟,后脚跟进到前脚处,如此反复,力疲为止,然后换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左右兼顾练习.要领:后脚跟进时用大腿带小腿,势子尽量要低,仔细体会前脚的趟劲和后脚的蹬劲,如果能真正的体会的这两个劲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我认为你的腿部技术已经入门(对形意拳来说)。注意后膝顶在前膝窝内。
其实趟步也是发力的动作,正如手臂与对方接触发力时,力点在我的小臂处(假设小臂与别人接触),我后脚蹬地,将力作用到力点,而趟步则是力点在我的小腿处(无论内侧还是外侧,只要接触就算),后腿蹬地发力,作用到前小腿上,对方就出去了,小腿的动作就象是踢人一样.
对于趟步先贤早有明示,如趟泥(兜泥),如涉水(逆水而上),如犁耕....通过这些诱导来体会我们身体各部之间的关系配合:头领,.胯拉送.,膝纵,腕兜.....拳经中的“起如挑担,身似槐虫”在其中也能得以体现。至于趟打,踢打,截打等,功深后可自由发挥,随机应用。行意者观其形会其意也。意自形生,形随意转。
参考资料
吕可有.尚派形意拳.2018-10-09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6 14:04
目录
概述
入门诀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