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杜英 (Elaeocarpus rugosus Roxb.)是杜英科、杜英属乔木。小枝粗壮,圆柱形,具明显叶痕及花序梗痕。叶革质或薄革质,聚生枝顶,倒卵状披针形、提琴形、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侧脉16-18,上面中脉、侧脉平,网脉明显,下面中脉、侧脉及网脉均隆起;叶柄顶端曲膝状。总状花序着生于脱落叶及生长叶的腋部,密集,花大,有花约8-10朵;花芽、花梗及花序梗密被锈色绒毛;花芽长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萼片5-6,外面被毛,里面无毛;花瓣5-6,小裂片15-20;雄蕊45-51;花盘腺体5裂,小,每裂2裂,被毛;子房密被绒毛,花柱上部无毛,比雄蕊稍长。核果椭球形,外果皮被绒毛,内果皮表面具明显的瘤状突起,核扁,具两条明显的边。
乔木,高达30米。小枝粗壮,圆柱形,粗6-11毫米,具明显
叶痕及花序梗痕,被锈褐色短绒毛,褐色。叶革质或薄革质,聚生枝顶,倒卵状披针形、提琴形、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14-)18-30(-45)厘米,宽6-11(-16)厘米,先端突尖、圆形或微凹,自2/3向基部渐狭,基部楔形,边缘具浅的疏钝齿,叶表面仅沿中脉被极短柔毛,下面沿中脉被极疏柔毛;侧脉16-18,上面中脉、侧脉平,网脉明显,下面中脉、侧脉及网脉均隆起;
叶柄顶端曲膝状,长1-2.6厘米,粗3毫米,上面平坦,下面圆形,初被锈黄色毛,后变秃净。
总状花序着生于脱落叶及生长叶的腋部,密集,长4-12厘米,花大,有花约8-10朵;花芽、花梗及花序梗密被锈色绒毛,花梗长9-18毫米;花芽长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长10-14毫米;萼片5-6,长11.5-14.5毫米,外面被毛,里面无毛;花瓣5-6,长13-15毫米,宽8毫米,先端撕裂至1/5左右,小裂片15-20,外面密被锈黄色绒毛,里面被绒毛,边缘具睫毛;
雄蕊45-51,
花药长3.5-4毫米,先端有长4-4.5毫米的芒,花丝长2-2.5毫米;花盘腺体5裂,小,每裂2裂,被毛;子房密被绒毛,2室,每室胚珠多数,花柱上部无毛,比雄蕊稍长。
核果椭球形,长约3.5厘米,径2-2.5厘米,外果皮被绒毛,内果皮表面具明显的瘤状突起,核扁,具两条明显的边,1室,1种子。花期3月,果期5-8月。
分布于中国云南(景洪、勐腊、金平)、广东(仙湖植物园(深圳王国栋022490)、莲塘(李沛琼3141)、东门北路(李沛琼3135))、海南;印度、缅甸、孟加拉、泰国、马来半岛也有分布。生于海拔500-800米的沟谷、箐沟常绿阔叶林中。喜温暖湿润环境,适生于酸性黄壤,但要求排水良好。
播种或扦插繁殖。种子秋季成熟,阴干沙藏;播种前宜用70℃的热水浸种至自然冷却,再用冷水漫种1周;条播行距约20厘米,覆土厚约2厘米,盖草保湿。大苗移栽时,要结合整形,适当疏去部分枝、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有利树体恢复生长。
层层轮生的枝条自上而下形成塔形树冠,巍峨壮观;开花时节,有如悬挂了层层白色的流苏,迎风摇曳,并散发着奶油味的香气,惹人喜爱,成年树树干基部的板根十分壮观,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观赏树种,在园林中常丛植于草坪、路口、林缘等处,也是优良的行道树和重要的风景林树种。还可作为厂区的绿化树种。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1998年 ver 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