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肝炎病毒
JHM病毒
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 同义名:JHM病毒。小鼠肝炎是由MHV所致的1种特有的传染病,带毒小鼠分 布于全世界,但在正常情况下大多呈不显性感染,只在应激因素激发下才能成为致死性疾病,主要为肝炎脑炎。我国于1979年在裸鼠中发现小鼠肝炎,并分离获得病毒。
形态特征
小鼠肝炎病毒(MHV)呈圆形,有囊膜,表面有许多长20nm的花瓣状纤突。MHV 含单链RNA,感染细胞内有9种病毒特异性蛋白质,于38.5℃培养4小时即可检出。小鼠肝炎病毒于56℃30分钟灭活。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去氧胆酸钠有中等程度的抵抗力 。在-76℃或低压冻干后能长时间存活。
抗原性
MHV的主要毒株有MHV1、MHV2[MHV(Pr)]、MHV3、MHV4(JHM)、A59、MHVS、MHVZ和MHVU等,这些毒株在抗原性上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在MHV感染的17CL16细胞内发现有MHV特异性核内颗粒抗原和斑点状的胞浆内抗原,核内抗 原出现于胞浆抗原和表面抗原之前。感染剂量小时,含有核内抗原的细胞将继续产生胞浆和 表面抗原。用小鼠制成的高免血清,含有低效价的中和与补体结合抗体
培养方法
本病毒可 在小鼠肝细胞(如NCTC1469)以及胎鼠细胞和DBT细胞内培养,并产生细胞病变。鼠支气管培 养也可支持鼠肝炎病毒 的生长。据Mosley等报道,在小鼠的巨噬细胞和小鼠原代或继代 细胞中培 养病毒时,见有融合细胞形成和蚀斑。在大的融合细胞中,有时可见到200个以上的核。在 多型瘤病毒、SV40或小鼠乳腺瘤病毒引起的变异细胞中,小鼠肝炎病毒的生长和蚀斑 形成能力增强。小鼠肝炎病毒不能在鸡胚内生长。
病原性
MHV一般使健康小鼠发生隐性感染。将MHV1株注射刚断奶的 易感小鼠,几乎不引起肝损伤,但在血液寄生虫(球状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cocco ides)的参与下,却能引起致死性肝炎。球状附红细胞体本身对肝无害。对新生小鼠,即 使没有球状附红细胞体参加,也能引起这样的结果。以不同途径注射或饲喂,均可感染。 白血病和肿瘤、可的松制剂、氨基甲酸乙酯革兰阴性菌的 内毒素以及胸腺切除等,均能促进肝炎病毒活化。MHV2株在有白血病的小鼠体内被激活,即使没有球状附红细胞体参与,MHV2对 这种小鼠仍有致病性,球状附红细胞体能加强MHV?2对瑞士种小鼠的致病作用。MH V?2对小鼠的某些品系能引起消耗病和麻痹。MHV2对3~4周龄Princeton小鼠的发病率 为100%,病死率为98%;8~9周龄小鼠的发病率为88%,病死率为50%。其它品系小鼠的 感受性较低。MHV3株对断乳小鼠有致病作用,经过传代之后,能规律地致死小鼠。对老龄小鼠 ,经常引起腹水。MHV4株能引起小鼠的脱髓鞘性脑脊髓炎,并伴发局限性肝坏死。此外,嗜神经毒株在脑 内注射时,还能感染棉鼠和仓鼠。其它动物不易感。MHV1株致死的乳鼠,或在球状附红细胞体参与下感染的成年小鼠,肝呈黄色或褐色,并 有出血斑点;肾肿胀而苍白。血管内出现多核 巨细胞。小鼠肝炎病毒,无论在体内外,均易建立持续感染。中和抗体只能降低细胞中的病毒产量 ,而不能根除持续感染。?
生态学
病毒存在于血液和内脏,特别是肝和肾,也见于粪尿中。对幼鼠有高度的传染性 。胎盘感染试验阴性。?
诊断
主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病毒的细胞分离培养和荧光抗体试验。前者 可产生多核融合细胞,后者在肝的病变部易于检出病毒性抗原。也可应用感染小鼠的肝脏 悬液或DBT等感染细胞培养物作为抗原,进行免疫吸附血凝试验,亦即利用抗原抗体补 体 复合物吸附人“O”型红细胞而产生凝集现象。补体结合试验主要用于抗体检测,最好应用 由多株病毒制备的多价抗原。
防制
四环素对球状附红细胞体有效,因而在防制本病上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6 16:0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抗原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