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鲨鱼级潜艇
二战美国海军潜艇
小鲨鱼级潜艇是二战太平洋战场上得到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潜艇,是二战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中坚力量。
建造沿革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军建造了数级潜艇,但兵力规模始终非常有限。战后首先问世的是水面排水量900吨的39艘S级潜艇(1918~1921年),接着是3艘水面排水量2000吨、水面航程12000海里的梭鱼级舰队潜艇(1921~1926年),以及2艘受到德国U型远洋潜艇的影响,水面排水量超过3000吨的独角鲸级潜艇(1927~1930年)。进入1930年代,美国海军引进水面排水量约1300吨的porpoise级潜艇(以下简称P级),为日后的二战潜艇定型。这7艘P级潜艇是美国首度引进柴电推进(柴油主机不连结至大轴,在水面航行时直接驱动发电机),成为日后美国潜艇的标准动力配置。接着,自P级改良而来,在1936~1939年间建造的6艘鲑鱼级,以及进一步改良的12艘Tambor级(1939~1941年,水面排水量1475吨,以下简称T级)则是开战时美国最现代化的潜艇。
经过二十年的累积,美国的潜艇部队也算是比较强大了。这点倒是与当时美国在陆空兵器的情形完全不同。不过考量成本、敏捷性和性能,美国海军偏好中型的远洋潜艇,反而不投入小型或大型潜艇的开发,以致部份老掉牙的S级潜艇在开战仍然在第一线服役,参与了菲律宾与西南太平洋战事,但在1942年间陆续由新建潜艇取代。至于新建的P级、鲑鱼级和T级则全数投入战场,一直在第一线使用至战争结束。
小鲨级承续了P级以来的构型,但是将水面排水量放大至1825吨,下潜排水量则约为2400吨。其内、外构型仍然相当传统(不过当时举世潜艇皆然如此),基本上保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的模样。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尺寸:舰身长度311英尺7英寸、宽度27英尺3英寸、水面航行时吃水深度19英尺3英寸。
舱间配置:自舰首起为前鱼雷舱、军官舱、控制舱、无线电室、厨房、餐厅、住舱、前轮机舱、后轮机舱、主机控制舱、后鱼雷舱。共有8个水密舱间。与现代潜艇不同的是,艇长的指挥作战的位置是在控制舱上方的小操舵舱(位于指挥塔内)。舰身为焊接接合,压力舱前后段为单层舰身,中段为双层舰身。
推进系统:4具各输出5400匹马力的通用(General Motors)柴油主机,带动4具马达转动2具推进器;下潜时马达则由两个各126具铅酸电瓶的电瓶组驱动,每具可产生1375马力。每具电瓶重达1650磅,充满电力时可输出2.75伏特,两个电瓶组联合输出达15000安培。
性能:水面最大航速20.25节,水下最大航速8.75节。水面航程为11000海里(速度10节),水下航程为95海里(速度5节)。潜深为350英尺。舰内油柜可容94400美加仑柴油,一次出航可长达75天。如同当时的传统潜艇,它们下潜后的续航力和机动力都不佳,高速水下航行很快会将电瓶耗尽。事实上,当年的传统潜艇基本上都是「可潜鱼雷艇」,大部份时间都在水面航行,而且水面航速高于水下航速。这点要到革命性的德国21型/23型U艇出现才会彻底改变,这两型U艇也是今日柴电潜艇的真正祖宗。
武装:本级潜艇最初服役时为前方有6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后方有4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舰内最多可携24枚鱼雷或40枚水雷。甲板上有1门3英寸/50倍径舰炮(位置在指挥塔前方或后方并不一定,因为设计时即有两处炮位),指挥塔上有2挺0.5英寸口径重机枪。但是本级潜艇的水面武装在战时多次升级,连带改变指挥塔造型。大战中期,由于作战经验显示3英寸舰炮准确有余但威力不足,甲板舰炮大多升级为1门4英寸50倍径舰炮,机枪则由安装在指挥塔前后平台上的2门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炮取代。到了战争末期,许多潜艇舰炮升级为1门甚至2门Mk.17单管5英寸25倍径舰炮(射速可达每分15~20发,最大射程超过10000公尺),厄利孔机炮则由2门单管40毫米博福斯机炮取代(以上配置并未全级统一标准)。这样的水面火力远远超过多数当代其它潜艇,不过这当然和太平洋作战中,日本缺乏船团护航兵力,让潜艇多有执行水面火炮攻击机会有关。
船员:5名军官与55名士兵。
声纳与雷达:本级潜艇在战时使用WCA主动声纳,以及JP被动声纳,前者的有效距离约为5000码。以上两种声纳都需要手动转动方位与操作。当时的被动声纳仅能告知方位,距离和速度则需要操作员凭经验和知识估计(例如根据声音估算目标螺旋桨转速)。此外自1942年起,本级潜艇陆续配备雷达。一般标准配备为SD对空搜索雷达(有效距离仅6海里)、以及SJ对海搜索与导航雷达(对驱逐舰大小目标有效距离为6海里)。自战争中期开始,潜艇开始在潜望镜结构内加装小型ST测距雷达(对驱逐舰大小目标有效距离为3海里)。主动声纳测距缺点是易引起对方警觉,ST雷达的出现马上解决此一问题,对普遍缺乏侦测雷达波设备的日本船舰尤为有效。
鱼雷资料计算机:Mk.3鱼雷资料计算机是美国潜艇的王牌装备之一,具备持续「追瞄」目标进行解算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当时可谓举世无双。这种计算机分为两部分,一是目标计算机,二是射角计算机。目标计算机可自动获取本舰航向和航速,操作员负责输入目标长度、估计速度、相对角度等资料。一般来说,3~4次目标测量就可以让计算机精确计算出目标未来位置。射角计算机则将将目标计算机算出的资料加上鱼雷性能,得出鱼雷的射角,再将资料传到前后鱼雷舱,经由连杆输入鱼雷管内的鱼雷罗经。这套系统的优点是让潜艇在敌舰航行状态没有剧烈变化的情况下随时发动鱼雷攻击(就是游戏里的目标状态保持功能)。相较之下,日德海军潜艇的鱼雷计算机都只能算出目标在未来某一点的解算,一旦输入条件(如本舰或目标航向)有变,或者错过射击时机,一切就要从头来过。
武器装备
1门4英寸甲板炮,2挺12.7毫米机枪,2挺7.62毫米口径机枪,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共搭载24枚鱼雷)
本级艇
小鲨级的建造工作自1940年开始,前后有4家造船厂参与,分别为康乃狄克州通用电船公司(41艘)、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13 艘)、加州梅尔岛海军造船厂(8艘)、威斯康辛州曼尼威托克造船厂(10艘)。鼓鱼号(SS-228)首先于1941年11月服役,最后一艘白花鱼号(SS-246)则在1943年4月服役。其完工时程为1941年4艘、1942年33艘、1943年36艘,战争期间本级潜艇共有18艘被敌军击沉,1艘意外损失。
性能数据
最大航速:21节/水面,8.5节/水下
动力:柴/电推进,双轴
马力:5400/水面,2740马力/水下
续航力:9500海里/10节(水面);500海里/3节(水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1:53
目录
概述
建造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