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篇名。本篇是对《
九针十二原》篇所讨论的有关运用小针(微针)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故名。
解读
“小针解”是《灵枢经》篇名之一。
《灵枢经》又名《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针经》,别称《九卷》,为《内经》组成部分之一。原书9卷共81篇。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阐发,是研究我国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疗法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本篇主要对小针(微针)的运用作出进一步的论述,内容涉及守神、守机、补泻手法、察色脉以及针害等,故以“小针解”名篇。
中医应用
学术意义
(一)针刺治疗贵在“守神”
“守神”,即掌握人的正气状况,也就是人的气血盛衰及生命活动综合状态。针刺治疗,以神为根本。针刺治病,全靠人的正气应针;若人体正气大衰,不能应针,无法达到治疗目的。针刺治病的机理与药物治病的机理显然有所不同。《灵枢·本神》指出:“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故上工能根据病人的神气情况进行针刺治疗,“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而粗工只注意针刺操作的一些外在现象,因而舍本求末,事倍功半。
(二)针刺取效须重“守机”
“守机”即“守气”。守气的含义有二:一是注意经气的活动情况,针刺之时要了解经气虚实,决定用补法或用泻法;二是要密切注意经气往来的时机。所谓“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空中之机清静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
(三)针刺徐疾补泻手法
徐疾补泻法,慢进针快出针为补法,即原文所谓“徐而疾则实”;快进针慢出针为泻法,即原文所谓“疾而徐则虚”。
(四)掌握经气来往逆顺
经气来者为顺,气盛不可用补;往者为逆,气虚不可用泻。提示我们只有明确掌握经气的逆顺虚实,针刺治疗时方为不误,即“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五)明辨病邪,选穴精刺
病邪有邪气、浊气、清气之不同,其致病部位有上、中、下三部的区别。邪气在上者取陷脉;浊气在中者取阳明合穴;清气在下取足部穴位;同时邪气侵入人体尚有浅深部位的不同,邪浅者不宜深针,深针则引邪入里;邪深者刺之浅,不达病所,治之无效。《内经》诸篇反复强调这一观点。
此外,本篇还指出“夺阴”、“夺阳”和五脏之气绝于内外的针刺注意事项。